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席剑  黄启福 《医学争鸣》2008,29(2):158-159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黏膜下注射加单次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膀胱癌65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术中THP多中心黏膜下注射,并行膀胱灌注1次;B组:31例,术后定期THP膀胱灌注.65例患者随访1—7(平均3.4)a.结果:A组3例复发,复发率8.8%(3/34);6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或血尿.发生率17.6%(6/34).B组9例复发,复发率29.0%(9/31);1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41.9%(13/31).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同期黏膜下注射加单次膀胱灌注THP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具有不增加患者痛苦、一次完成、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1996年3月~2002年3月,笔者收治膀胱癌术后病例108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结果:随访1~6年,全组复发率20.4%,其中卡介苗组15.9%,噻替哌组33.3%,丝裂霉素C组23.8%,全组死亡6例。结论:卡介苗组疗效最佳,丝裂霉素C组次之,噻替哌组最差,但卡介苗组的副作用亦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2 3 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2 0例 ,用丝裂霉素C 8~ 10mg加生理盐水 60~ 80ml行术中粘膜下注射 ,然后用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 ;B组 116例 ,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每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连续 2年半以上。结果 随访 6个月~ 6年 ,A组复发 12例 ,复发率为 10 .0 % ;B组复发 43例 ,复发率为 3 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4.18,P <0 .0 1。结论 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4.
朱伟  付杰新等 《医学文选》2001,20(2):139-140
目的:比较α-干扰素与卡介苗,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3例表浅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α-干扰素,卡介苗和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结果:3组中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各组之间术后2年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α-干扰素组仅1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较其他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α-干扰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卡介苗和丝裂霉素相近,其最大优点在于可经尿道直接注入和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A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再序联用BCG 150mg加IL-21.0×10^5 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 150mg加IL-21.0×10^5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月1次,共2年。B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牛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改为每月灌注1次,共2年。结果随访24~30个月,A组平均27个月,有效率93.3%B组平均28个月,有效率43.2%。结论MMC序联BCG加IL-2膀胱内灌注较单用MMC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mg和BCG 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2)BCG组44例,BCG 120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讠-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7.
缪起龙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8):464-465,472
目的探讨丝裂霉C加干扰素α-2b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α-2b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治疗组,82例),与同期仅用丝裂霉素C灌注的膀胱癌术后患者(对照组,68例)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获随访79例,其中复发6例,复发率为7.6%。对照组68例均获随访,复发率为2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均较少。结论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α-2b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实,毒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51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70个月,中位35个月随访,A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9/59,复发率15.3%),B组17例患者肿瘤复发(17/51,复发率33.3%),2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进展发生率均低,差异不显著;2组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0%、3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早期MMC膀胱灌注加BCG定期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比较经济,未增加毒副反府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采用不同疗程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行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B组(33例)前8次灌注同A组,以后改为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A组3例(9.4%),B组3例(9.1%),差异无显著性(P〉0.05)。2年肿瘤复发率A组6例(18.8%),B组5例(15.2%),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发生不良反应A组3例(9.4%),B组9例(27.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短疗程与长疗程疗效相比无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少,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加丝裂霉素C(MMC)和卡介苗(BCG)交替膀胱灌注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结果通过治疗无肿瘤复发30例,复发2例,复发率6.3%。结论透明质酸酶加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2α联合吡柔比星(THP)早期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A组29例术后早期行IFN 2α联合THP膀胱灌注,2周后THP常规方案膀胱灌注;B组29例术后单纯行常规THP膀胱灌注。结果:随访24~36个月,A组复发1例,B组复发6例,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IFN 2α联合THP早期膀胱灌注与单纯术后THP膀胱灌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灌注丝裂霉素C(MMC)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膀胱癌29例行TUR-Bt;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MMC,疗程2年。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50个月,6例复发,复发率20.7%。结论:TUR-Bt联合灌注MMC治疗膀胱癌,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药敏试验在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敏试验在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将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敏组32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行保留膀胱手术。将药敏组的手术标本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最敏感的一种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根据经验应用化疗药物灌注,随访10~2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药敏组复发3例,复发率9.4%;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肿瘤药敏试验能客观地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化疗药物,有效地提高膀胱灌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并经7~72个月随访,观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无肿瘤复发54例(87%),复发8例,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并继续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膀胱灌注药物后出现短期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联合应用BCG和IL-2膀胱内灌注32例。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48个月。手术后1年内复发1例(3.1%),2年内复发5例(15.6%),5年内复发7例(21.9%)。结果表明,联合应用BCG和IL-2膀胱内灌注可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地降低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率,同时可以减少BCG用量过大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吡喃阿霉素(tetrahydropyranyl-doxorubicin ,THP)加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与单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效果及灌注引起的副作用,测定灌注前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变化,并探讨IL-8变化与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2例原发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别给予THP联合BCG(联合用药组)及单用BCG膀胱灌注(单用BCG组),于术前、术后2周、1~6次BCG灌注后2?h留取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IL-8的含量。术后定期行B超、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监测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并对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灌注引起的副作用及IL-8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BCG组,两组灌注后副作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后尿中IL 8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患者灌注后尿中IL-8含量明显高于复发者。结论:THP联合BCG膀胱灌注可有效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且不增加灌注引起的副作用。这一效果是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的叠加作用,而不是化疗药物对免疫药物疗效的放大作用。BCG灌注后尿中IL-8有明显的升高,且变化程度与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