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钠治疗组(A组45例)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B组43例),周期为6个月,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于透析前抽血化验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K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AKP、AGEs、AO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试验6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AKP无明显变化,iPTH、AOPP、AGEs、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试验6个月后血清钙、血磷、钙磷乘积、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PP、AGEs、iPT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透析的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可使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得到缓解,iPTH降低,抑制透析患者SHPT.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利群医院肾内科38例无明显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8例)及低分子肝素(LMWH)组(20例)于透析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动脉血路端注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及l2月检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MD),以2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结果①两治疗组透析前血清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透析l2月后,UFH组TG显著升高(P〈0.05),HDL-c较透析前降低,LDL-c显著增高(P〈0.05);LMWH组TG显著降低(P〈0.05),HDL-c、LDL-c较透析前无明显改变。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基础肱动脉内径明显增宽,(P〈0.05),FMD明显受损(P〈0.01);透析12月后,两治疗组FMD仍低于正常对照,但UFH组较LMWH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使用LMWH代替普通肝素抗凝,可部分减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异常,并有助于保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对稳定,防止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ICU床旁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血液净化患者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钠,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血液净化开始前和治疗2h、6h、结束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观察滤器和血路管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①肝素组透析38例次中发生6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4例患者退出;LMWH组透析46例次,均顺利完成,未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②两组在滤器血路管堵塞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指标的比较LMWH组APTT峰值明显降低,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效果优于肝素血液净化,而良好的专业护理对保证有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衰竭诱导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诱导性血液透析中抗凝的作用和对出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衰竭首次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普通肝素(UFH)组52例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56例。对透析器和管路凝血、颈静脉置管处伤口出血情况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抗因子Ⅹa活性(AFⅩa)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导性血液透析中合适的LMWH抗凝与U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WMH后手术置管伤口出血较UFH组明显减少(P〈0.01),透析前、透析开始0.5h、2h、3h、4h、和透析结束1h,UFH组aPTT,TT显著长于LWMH组(P〈0.01),LWMH组抗FⅩa活性较UFH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产生相同抗凝效果时对出血影响较小,更适用于手术后诱导性血液透析的抗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朱宏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29-330
[目的]了解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脂质紊乱及抗凝安全性。[方法]选择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出血倾向(包括皮下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鼻衄等),血液透析时间4个月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34例)和LMwH组(35例)。LMWH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万脉舒,河北常山生化药业生产)于血液透析开始时动脉管动脉端一次性注入,维持4h后血液透析结束;UFH组:应用普通肝素钠常规抗凝。观察第一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第6个月、第12个月末分别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且记录一年中出现皮下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鼻衄发生的病例次数。[结果]透析前后LMwH组和UFH组比较APTT、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UFH组血浆TC、TG、LDL、ApoB持续升高,HDL、ApoAl下降;LMWH组血浆TC、TG、LDL、ApoB水平下降,HDL、ApoAl水平则上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UFH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LMwH组导致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UFH组。[结论]在血液透析中,低分子量肝素钙和普通肝素抗凝疗效相同,长期使用LMwH替代UFH抗凝,可有效减少出血倾向,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肝素抗凝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比较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变化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短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明显升高,但两组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两组尿素氮和肌酐下水平无明显差异;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两组APTT较透析前均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张凯  张光明  崔炜  刘凡  李拥军  杨晓红  谷国强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11,26(17):1480-1482,1485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和达肝素对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择期PCI中应用达肝素替代UF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设计,入选行择期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UFH组54例,达肝素钠组(LMWH组)52例。UF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经动脉鞘管注入UFH 3000-5000 U,PCI术前再将UFH补充至10000 U;LMW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将3000-5 000 U达肝素钠经鞘管内注射,PCI术前补充至LMWH10000 U。分别于用药前及手术结束后24小时检测CK-MB及cTnI值。结果术前UFH组与LMWH组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cTnI值UFH组〉1μg/L 20例(37.0%),升高3倍以上6例(11.1%);LMWH组术后cTnI〉1μg/L 16例(30.7%),升高3倍以上4例(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UFH组CK-MB超过正常者31例(57.4%),其中升高3倍以上者12例(22.2%);LMWH组CK-MB超过正常者23例(44.2%),升高3倍以上者6例(11.5%);两组间差别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H和达肝素钠对于PCI术后cTnI和CK-M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PCI中应用达肝素钠进行抗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剂,观察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凝血及出血,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的应用。方法:选择54例透析病人,分为UFH组和LMWH组有出血倾向5例。观察每次透析中静脉压,透析后管道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穿刺点压迫时间及出血征象。结果:两组均无凝血,UFH组有14例出血,LMWH组无出血。结论:LMWH具有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 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 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分布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 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 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 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 PTH大于600pg/ml,25.6%MHD患者i 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 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 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 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纳入 90 例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用 1.50%mmol/L 钙浓度透析液,研究组采用 1.25%mmol/L 钙浓度透析液。 分析透析前 及透析 3 个月后,两组患者血钙磷代谢(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记录透析 3 个月内两组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透析 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钙及钙磷乘积水平均较透析前降低( P <0.05 ),且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血磷水平组间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透析 3 个月后两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透析 前升高( P <0.05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透析 3 个月内,两组患者头痛、呕吐、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较低钙浓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伴有活动性出血及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方法 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透析开始时一次性注入或普通肝素(UFH)常规应用,观察不同患者各项出、凝血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LMWH组各项出、凝血指标在透析期间及透析之后无明显改变,透析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UFH组比较,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透析器及血路管复用容易。结论LMW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较为理想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3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透析管路凝血情况和全身瘀斑、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结果:LMWH组与UFH组相比,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减轻了全身瘀斑,减少了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产生普通肝素同等抗血栓形成效果的同时,能明显减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两种低分子肝素和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速避凝和法安明两种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39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使用肝素钙、法安明和速避凝抗凝进行血液透析2次。观察透析结束后出血、透析器凝血情况,测量透析器容量及KT/V值,同时检测透析前,透析后30分钟、2和4小时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透析后齿龈出血肝素钙组明显多于法安明组和速避凝组;两种低分子肝素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肝素钙组(P均<0.05);速避凝组体外循环系统血栓形成率最高,与肝素钙组比较P<0.05;但3种肝素使透析器容量下降率及对KT/V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法安明组及速避凝组PT无变化,PA增加,APTT、TT延长,FIB升高;肝素组透析30分钟即出现PT、APTT、TT显著延长,PA降低及FIB升高,并延续至透析结束。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可起到与肝素钙同样的抗凝效果,同时减少出血倾向。使用速避凝抗凝时,至少应用0.4ml,才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相关实验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2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APTT、TT于透析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明显延长,甚至部分血液不凝。低分子量肝素组透析结束时血浆抗FXa活性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同APFF、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可由抗-FXa水平作为可靠根据,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血液透析患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对照,并作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的组间对照。观察透析器及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内瘘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时间,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患均能顺利完成5小时透析,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程度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两组均无显差异(P>0.05)。两组患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结束时AFXa较血液透析前有显性差异(P<0.001),且透析开始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而APTT、TT在LMWH抗凝过程中无显延长,而普通肝素组则明显延长。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较之普通肝素更有效,安全,方便,可替代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治疗均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在0、3、6个月进行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和比较,并记录患者的残余尿量。入选后2组高甲状旁腺激素患者使用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高钙患者采用1.25mmol/L的钙浓度的透析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初血液透析组的高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和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分别为51.5%、37.1%、8.2%,而腹膜透析组分别为22.2%、17.8%、24.4%,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尿量大于500ml的腹膜透析组占有55.6%、血液透析组6.2%,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低钙透析液及罗盖全治疗后3、6月,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F值分别为23.803和4.98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中的血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值为19.8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能更有效地保护残肾功能。关注透析患者的饮食,以及重视低钙透析液,骨化三醇在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将入选的ACI病例分为大剂量组(LMWH5000抗XaIU,3次/d,皮下注射)、中剂量组(LMWH5000抗XaIU,2次/d,皮下注射)、小剂量组(LMWH5000抗XaIU,1次/d,皮下注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尤以大剂量组为著。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但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四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LMWH均可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权衡疗效、出血性风险和医疗费用,中等剂量LMWH是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磷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4组,A组18例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B组22例血液灌流每周1次,C组20例血液灌流每周2次,D组18例血液灌流每2周1次.4组患者均观察12周,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7个时间点血清中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TH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P<0.05),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降低PTH的疗效优于常规血透(P<0.05);②每周1次、每周2次血液灌流疗效优于每2周1次(P<0.05);治疗后4周、6周时,每周2次疗效好于每周1次(P<0.05),其余时点每周1次、每周2次的疗效相当.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采用每周1次血液灌流频率,对PTH的清除既能达到临床疗效,又能明显减少费用.②血液灌流频率越高,PTH浓度在初期下降越快.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降低钙磷乘积,但与血液灌流频率是否相关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旁腺素(PTH)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钙(Ca)、血清磷(P)及血红蛋白(Hb)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PTH与hs-CRP对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肾性骨病和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酶法,偶氮砷法,直接紫外分光法,SLS法分别对本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91例的PTH与hsCRP、ALP,Ca、P及Hb进行检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1例MHD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MHD患者的PTH,hs-CRP,ALP,P,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H>300pg/mL组51例与PTH<300pg/mL组40例比较,PTH>300pg/mL组的hs-CRP和ALP均高于PTH<300p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Hb和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PTH与hs-CRP升高严重影响着骨代谢并加重微炎症状态,也是导致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所致肾性贫血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