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峰  翁彬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36-38
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组织中MCP-1mRNA,MIP-1α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MCP-1mRNA和MIP-1αmRNA染色方法均为原位杂交法。结果40例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阳性病例分别为25例(62.5%)和24例(60.0%)。明显高于30例乳腺癌良性病例(均为4例,13.3%),均有高度显著差异(MCP-1:χ^2=17.08,P〈0.01,MIP-1α:χ^2=12.56,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分级Ⅲ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ER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关系(χ^2=11.1,P〈0.05)。结论MCP-1mRNA和MIP-1α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两者可能具有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和小肠肿瘤P27mRNA,PTENmR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P2 7mRNA ,PTENmR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 ,P2 7mRNA和PTEN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4 4例腺癌P2 7mRNA和PTENmRNA阳性率 (5 2 % ,5 7% )明显地低于 10例腺瘤 (90 % ,90 % ) ,P2 7mRNA和PTENmRNA阴性病例均为同 1例腺上皮呈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织学分级Ⅰ级、癌细胞未侵袭肌层 浅肌层、肿块最大径≤ 3cm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2 7mRNA、PTEN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侵袭深肌层 浆膜层、肿块最大径 >3cm和淋巴结转移病例。P2 7mRNA和PTENmRNA在腺癌中表达无明显相互关系。结论 :P2 7mRNA和PTENmRNA表达与十二指肠和小肠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检测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性病变P2 7mRNA或 /和PTENmRNA表达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可能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56例乳腺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中(乳腺腺病和乳腺腺瘤各11例)MMP-9和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MMP-9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9.64%(39/56),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45.45%(10/22);PTEN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46.43%(26/56)。在乳腺良性病变中为86.36%(19/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MMP-9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2)乳腺癌中存在PTE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NANOG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 ER)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癌标本160例及50例良性病变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NOG和ER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 NANOG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45.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不表达NANOG蛋白。 NANOG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病例的乳腺癌组织NANOG呈强阳性表达。 NANOG阳性组ER的表达率是47.9%,NANOG阴性组ER的表达率是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NOG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说明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预示患者不良预后。 NANOG阳性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及与ER(estrogen receptor)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预后提供一预测指标.方法对我院80例浸润性乳腺癌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采用S-P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程度和免疫组化法测定ER的阳性率。联合PTEN蛋白的表达程度和ER的阳性率,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的转移,组织学分期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TE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成正相关,且与ER的阳性率呈一致性。随着组织学的分期和临床分期升高,PTEN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联合PTEN蛋白的表达和ER,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顶后的一个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中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202例手术切除的正常乳腺(15例)、良性增生乳腺(35例)、不典型增生乳腺(12例)及乳腺癌(155例)标本中的ERα、ERβ的表达.结果ERα在正常乳腺、良性增生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54.3%、58.3%及68.4%,E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8.6%、75%和42.6%.ERα在正常与恶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Rβ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乳腺组织(P<0.001);在正常乳腺组织中ERα的表达率低于ERβ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恶性乳腺组织中,ERα的表达高于ERβ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ERα在肿块≤2 cm、Ⅰ期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元远处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肿块>2 cm、Ⅱ+Ⅲ+Ⅳ期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中的表达(P<0.001、P<0.001、P<0.01、P<0.05),ERβ的表达在肿块≤2 cm、Ⅰ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肿块>2 cm及乳腺癌的TNM分期中的Ⅱ+Ⅲ+Ⅳ期中的表达(P<0.001,P<0.01).结论ERβ在正常乳腺中的表达率高,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乳腺癌中ERα、ERβ表达率高,提示预后较好.两者均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qRT—PCR技术检测39例乳腺癌组织、19例对应癌旁组织、13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ATB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SATB1及其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率为71.8%,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38.5%和癌旁组织的15.8%(P〈0.01);SATB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的4.5倍;SATB1及mRNA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B1及其mRNA在肿瘤体积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多、分期晚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在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及其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B1与SATB1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ATB1及SATB1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MVC和IL-8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行MV、IL-8 s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癌MVC(73.4±21.1个/HP)和IL-8表达阳性率(65.0%)及其评分(2.9±1.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25.5±8.8个/HP,6.7%,0.8±0.4),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肿块最大径≤2cm,组织学分级Ⅰ级及淋巴结无转移乳腺癌MVC和IL-8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绝经前、肿块量大径>2cm、组织学分级Ⅲ级及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IL-8表达阳性乳腺癌MVC(80.4±15.8)明显高于IL-8表达阴性病例(55.7±21.1),且IL-8表达评分与MVC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83,P<0.01).结论MVC和IL-8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IL-8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江生  杨竹林  彭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269-2271,2276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计数,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45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小叶增生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TP和淋巴管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P表达阳性率和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乳腺小叶增生(P〈O.05或P〈O.01);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Ⅰ级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TP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Ⅱ级或Ⅲ级及淋巴结转移病例(P〈O.05或P〈O.01);TP阳性表达乳腺癌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TP和淋巴管计数均为反映乳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状态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乳腺癌组织中分泌的TP可能促进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乳腺超声图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分级、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83例患者84个乳腺癌肿块的超声表现,并根据BI-RADS-US分级对肿块进行评估。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免疫组化指标乳腺癌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研究其与超声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4个乳腺癌肿块BI-RADS-US分级评估5级59个(70.24%),4级22个(26.19%),3级3个(3.57%)。超声表现中肿块周围组织受侵袭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免疫组化指标c-erbB-2阳性率高(P〈0.05),肿块内无微钙化者ER阳性率高(P〈0.05),肿块最大径〈20 mm者PR阳性率高(P〈0.05)。结论 BI-RADS-US分级能较准确地分析乳腺肿块的恶性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常用骨科固定及植入器材,并对其发展历史、作用及特点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停聚脉道,气血运行失常,脉道结构因而改变甚则闭塞不通,引起所支配脏腑失去气血濡养的一系列疾病称为"脉病"."毛脉合精"是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官窍的重要前提,"毛脉失和"是脉病发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论述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拓展"毛脉合精"理论内涵,论证了其结构应包括皮毛、腠理、分肉、三焦等,功能应包含通行营卫、津液和调、津血渗化等核心内容;其次,在"毛脉合精"基础上结合玄府学说,论证了玄府通利是"毛脉合精"的重要条件;最后,探讨在"毛脉失和"的影响下,脉病痰瘀证之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过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脉病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时的“不登大雅之堂”到逐渐成为人们文学消费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消费需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但由于其自身形式的局限,戏剧的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萎缩,戏剧走向衰微。从文学消费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盛衰趋势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李宝珍 《中国病案》2007,8(4):25-25
病案作为重要的医学信息源,不仅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在法律、保险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有无医疗过错等方面是一个最具法律效力的书证。为确保病案质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力  张大志 《中国病案》2008,9(4):33-35
传统纸质病案的数字化是整个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病案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的需求特点,介绍了一个实用的病案影像存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实现了对扫描得到的病案影像的存储、传输、浏览、打印和管理。且有界面友好、可靠性高、易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等特点。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发挥了病案在医、教、研方面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我校医学检验系93~96年级170余名本科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第一专业志愿与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比例约为1:2),通过对这两部分学生专业志愿与在校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及政治表现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关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志愿不是影响学生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学生在校专业思想受在校教育和多种因素影响。提示招生录取新生时不应歧视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与心电图、冠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定量测定血TnI水平,分析其与患者ECG中ST段改变、冠脉造影中病变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随着ST段压低程度的加深,TnI水平由0.30±0.08ng/ml升至0.82±0.09ng/ml(P<0.05);TnI水平与冠脉病变血管的支数无关,但随着狭窄的加重,其水平由0.38±0.09ng/ml升至0.78±0.26ng/ml(P<0.05)。结论TnI评价UAP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它与ST段压低程度呈正相关,并可提示冠脉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巨大儿的发生因素及其母婴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宁宁  蔡雁 《医学综述》2014,(22):4136-4138
巨大儿在产科的高危妊娠中常见,对母婴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母体的影响主要有剖宫产率增加、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对其本身的影响为增加胎儿畸形、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肩位难产、新生儿合并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巨大儿日后发展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质量儿明显升高。因此,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应当引起关注,该文就巨大儿的发生因素及其对其母婴影响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