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8月某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89例胸中段食管癌病例,87例行完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102例行完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手术清扫淋巴结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组间比较三野清扫组的淋巴结清扫总数与平均清扫数均高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野清扫组术后吻合口瘘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P0.05)。组间比较三野清扫组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二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治疗中应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显著增加淋巴结清扫数,利于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方法颈部B超检查,发现淋巴结长径≥1cm,短径长径>0.5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为三野淋巴结清扫组79例,余行二野淋巴结清扫,为二野淋巴结清扫组89例。结果二野淋巴结清扫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0.11%,三野淋巴结清扫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淋巴结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能够显著的降低颈部淋巴结复发,减少术后的复发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中应解剖知识全面、严格操作技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术对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心胸外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96例,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三野组(48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二野组(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预后指标、肿瘤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1年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LDH、NO及NOS水平分别为(133.62±12.81) U/L、(66.39±5.73)μmol/L、(1.36±0.13) U/ml,二野组分别为(199.07±13.33) U/L、(44.18±3.56)μmol/L、(2.88±0.17)U/ml,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预后指标明显优于二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CEA、Cyfira21-1、SCC水平分别为(7.45±0.62) ng/ml、(2.17±0.17) ng/ml、(0.36±0.03) ng/ml,二野组分别为(15.71±1.44) ng/ml、(2.95±0.22) ng/ml、(0.98±0.08)ng/ml,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学指标明显优于二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1年随访期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二野组,但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高于二野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预后指标及肿瘤学指标水平,提高远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方法对472例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472例共清扫淋巴结10227枚,平均21.7枚/例,其中1028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27: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和下颈部;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部转移;472例全胸段食管切除,两切端均未发现癌残留。结论胸中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行纵隔和下颈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重点在胸腹部,下颈部清扫可酌情施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食管癌28例,下段食管癌10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59例,鳞腺癌2例,腺癌1例。结果 5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61%。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9%、79.03%。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13例,10例已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选择性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通过选择和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魏祥志 《安徽医药》2013,34(7):911-914
目的探讨经腹右径胸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腹右径胸食管癌根治切除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淋巴结切除数、平均淋巴结切除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1 375枚,3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3.4%(31/58)。共检出128枚阳性淋巴结,淋巴结总的转移度为9.3%(128/137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6.2%((21/58)。结论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不但创伤小,而且能提高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廖志振  章文龙 《江西医药》2021,56(8):1162-116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其中25例患者实施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另25例患者则实施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分期变化.结果 观察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目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的TNM分期并无较大变化(P>0.05),但观察组经过手术后,其TNM分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P<0.05);在术后的随访记录中发现,观察组肿瘤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综合疗效及预后生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淋巴结阳性5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放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少有报道,分析55岁以上淋巴结阳性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评价55岁以上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7年3月该院收治的55岁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患者469例,其中单纯手术318例,术后放疗151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44.2%、27.0%,中位生存时间30.5个月。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有X线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个数、pT分期以及术后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和术后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放疗能提高淋巴结转移阳性55岁以上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三野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与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不同手术方法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和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A组)共治疗胸部食管癌1770例,经左胸径路作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B组)共治疗胸部食管癌22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对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进行随访。结果 A、B两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6.9%(1770/1826)和85.3%(220/258),两组在右气管旁三角、上纵隔、下纵隔及腹区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5%和0;25.8%和4.1%;17.5%和19.1%;20.3%和1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5%(327/1770)和18.2%(40/220),其中肺部并发症均占第一位。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28%(5/1770)和0.45%(1/220);两组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5%(1470/1680)、62.8%(942/1500)、54.2%(732/1350)和78.3%(155/198)、58.4%(90/154)、28.2%(31/110)。结论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对胸腹二野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方便,尤其对右侧后上纵隔沿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淋巴结清扫便利。特别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优于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食管次全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进行单纯根治性食管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共计590例,分析术后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59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29.6%,其中N1、N2与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3.1%和8.9%(χ2=61.55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N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全组术后总复发转移率36.6%,血道(62.0%)、中上纵隔淋巴结(44.9%)、颈部淋巴结(35.2%)转移最为常见。结论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三野根治术后生存与肿瘤部位、N分期密切相关。颈部、中上纵隔与血道在术后复发转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FHIT在37例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26/3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33/37)(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L=-0.583,P〈0.05)。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2%(12/26)显著高于低分化组36.4%(4/11)(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9.3%(11/28)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结论PTEN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有明显缺失现象,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GF-1R、EGFR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患者IGF-1R、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取20例手术标本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食管鳞癌中IGF-1R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χ2=28.29, P〈0.05), 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χ2=4.56, P〈0.05)。IGF-1R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分级越高阳性率越高,与浸润深度有关,侵及深肌层及外膜IGF-1R的表达明显高于侵及浅肌层及黏膜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IGF-1R或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结论初步结果分析显示IGF-1R可能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及侵袭、转移有关, EGFR可能与食管鳞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徐玥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4,(5):940-94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共检测10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60例健康成人血清TK1(S-TK1)水平,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TK1的变化,及100例患者血清TK1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S-TK1阳性率(P〈0.01)及TK1值(P〈0.00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术后组S-TK1阳性率(P〈0.01)及TK1值(P〈0.001)均较术前组有所降低。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者S-TK1水平分别较Ⅰ+Ⅱ期(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高。结论血清S-TK1检测在食管鳞癌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多发性硬化(MS)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0例NMO、MS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AQP4抗体,探讨AQP4抗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70%,特异性达91%。AQP4滴度在NMO, MS及其他神经科疾病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抗体在诊断、鉴别诊断NMO, MS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COX-2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17例食管鳞癌患者中CCR7、COX-2的表达。结果CCR7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2.6%(53/73),而在非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4.1%(15/44),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OX-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8%(48/73),而在非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8.6%(17/44),两组之间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OX-2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进行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癌旁正常黏膜中,P16阳性表达率为89.29%(50/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2.86%(24/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8.93%(5/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3.93%(19/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高分化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均P〈0.05);食管癌组织分化差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好者(p〉0.05);P16、Ki-67阳性表达率在有、元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P16阳性表达率57.69%(15/26)显著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30.00%(9/30)(x2=4.36,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Ki-67阳性表达率46.67%(14/30)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19.23%(5/26)(x2=468,P〈0.05)。结论P16、KJ-67可作为反映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可作为评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预测其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癌切除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对中下段食管癌和上段食管癌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正中、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及Akiyama术式.即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左颈部三切口切除,并作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169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胸腹二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并随访1、3、5年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7.86%(1690/1727)。全组有淋巴结转移782例,占46.27%,其中胸部淋巴结转移占38.93%(658/1690),腹部淋巴结转移占25.92%(438/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发生于最上纵隔位于气管食管沟及喉返神经旁占20.47%(346/1690),术后共有178例发生230例次各种并发症,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6%(230/1690),其中肺部并发症为第一位,占34.3%,心律失常占17.4%,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8.7%,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2%(1161/1316)、63.5%(634/998)和51.8%(331/639)。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5.2%(219/336),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2.3%(102/316)。结论: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胸腹腔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方便,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沿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特别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