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2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和大力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中医正骨辅助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手术治疗联合中医正骨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两组均未见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诸多治疗方案中,在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医正骨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该方案手术时间较短,切口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骨折患处早期愈合,降低了骨折愈合后发生踝关节疼痛的概率,临床可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角韧带手术与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50例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三角韧带修补术,观察组行三角韧带修补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64.00%和2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7.34±1.04)周和(12.38±2.23)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并三角韧带修补术后行内翻位石膏固定治疗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了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治疗后,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DL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4例采用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而采用交锁髓内钉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更加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7年9月11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61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53例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可早期出院和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有帮助,有利于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增大关节屈伸范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术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吵.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X线评定及Mazur评分中,对Ⅱ型患者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Ⅲ、Ⅳ型,手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P <0.05)。结论Ⅱ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Ⅲ、Ⅳ型骨折应用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情况采取护理措施的主要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40例在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70例,分别实施普通护理(常规组)和规范疼痛护理(实验组),比较两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情况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相较于普通护理,针对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疼痛的患者采用规范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2.6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前高、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高、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椎体前、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等指标改善修复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在伤后72 h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72 h内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程度及影像学的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影像学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加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97.6%、41例)对比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4.3%、27例),实验组患者明显要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4%、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7%、7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100%、42例)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6%、33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其前臂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分别给予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在骨性融合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在踝-后足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的踝-后足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能让早期骨性愈合率有效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5,(5):387-389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住院部82例需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的颅骨修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予以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总并发症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92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常规组予以金属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常规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4.62±1.25)d与住院时间(11.20±1.95)d均短于常规组的(6.14±2.23)、(14.17±2.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常规组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50例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76.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骨折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2):424-426
目的:比较头孢替安不同时间给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头孢替安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其手术类型在术前、术中或术后给予头孢替安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类型在术前、术中或术后给予头孢替安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术后用药,且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较高,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与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手术治疗组66例,保守治疗组54例,并采用Leeds影像学评定标准与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edics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影像学与踝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方面按Leeds评定标准:手术治疗组优良90.91%,保守治疗组优良率7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按AOFAS评分标准:手术治疗组优良96.86%,保守治疗组优良率7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行手术治疗,根据外踝固定物质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普通钢板,B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肿胀消退时间为(26.35±5.52)d,骨折愈合时间为(9.98±3.1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B组患者分别为96.67%(29/30)、(25.95±5.30)d、(9.25±4.90)周、3.33% (1/30);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疗效,且不同的固定物质均适用于外踝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功能练习与支具保护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术后由康复医师指导踝关节背伸、跖屈等功能练习。观察组50例,术后前4周采用支具保护,4周后采用同对照组一样的功能练习,两组6周后均进行部分负重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9、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AOFAS)和健康状况简易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活动时间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和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前和术后治疗6、9、12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支具保护,其早期功能恢复比早期直接采用功能练习...  相似文献   

20.
周子玉  刘烈东  魏建江 《贵州医药》2023,(10):1555-1556
目的 探究前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96例,根据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内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踝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实施前内侧入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