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耀志  詹颖  张朝辉 《口腔医学》2011,31(9):573-575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在下颌骨髁状突和下颌角骨折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29例颌骨骨折患者实行颌间牵引固定术,应用口腔压膜正位器和牙弓夹板固定术,检测2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和DI(软垢指数)、GI(牙龈指数)、CPITN(牙周治疗需要指数)的比较。结果 2种方法均能成功恢复咬合关系,2组的DI、GI指数在进行颌间牵引固定后均有上升,但使用牙弓夹板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使用口腔压膜正位器的患者(P<0.001)。CPITN指数显示正位器组无明显变化,牙弓夹板组上升显著(P<0.001)。结论 口腔压膜正位器在选择好颌骨骨折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快捷、安全、卫生、美观且效果良好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颌间结扎钉和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颌骨骨折患者实行颌间牵引固定,分别使用植入式钛钉(QUICK-FIXTM,OsteoMed公司,美国)和牙弓夹板,检测2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和2种操作所需的时间,并在5个不同的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从咬合关系恢复、操作简易性和对口腔卫生的影响3个方面对2种方式进行比较;采用组间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方法均能成功恢复咬合关系,但植入式钛钉使用更快捷,2组的DI、GI指数在进行颌间牵引固定后均有上升,但使用牙弓夹板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使用QUICK-FIXTM颌间固定系统的患者(P<0.001),QUICK-FIXTM颌间固定系统组CPITN指数无明显变化,但牙弓夹板组出现上升,尤其是在拆除牙弓夹板后升高显著(P<0.01)。结论:植入式钛钉是一种更快捷、安全、卫生且效果良好的颌间牵引固定方法,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对儿童单侧髁突骨折患者颌骨对称性的影响。方法:将24例2~13岁单侧髁突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接受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试验组接受颌间牵引联合垫保守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改善情况、颌骨对称性、下颌运动功能及咬合关系紊乱、面神经损伤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影像学总有效率、咬合关系紊乱、面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髁突横径显著长于对照组,试验组髁突宽度、骨性颏点偏斜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开口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单侧髁突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垫保守治疗,可获得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下颌运动功能、颌骨对称性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的疗效。方法:对63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采用牙弓夹板或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比较操作时间、治疗后牙周指数、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颌间结扎钉治疗的患者咬合关系、骨折愈合及张口度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其操作时间较采用牙弓夹板明显缩短,牙周健康指数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结论:颌间结扎钉操作简单省时、易于保持口腔清洁,是较理想的颌间牵引固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保守治疗髁突横断骨折: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例(5例)髁突脱位性横断骨折、14例(23例)髁突非脱位横断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髁突外牵引复位和单纯He间弹性牵引固定两种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17例患者均痊愈。作者认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是:①脱位髁突复位至关节窝内,断端接触、临床愈合;②放置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He间弹性牵引恢复原始咬合关系;③早期功能锻炼,制动时间以20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颌间牵引14~28 d后行颞下颌关节功能训练。结果 3例低位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4 d后无效,12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出现偏侧咬合,1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结论对于无严重移位或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方法可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颌骨骨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咬合错乱,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骨折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骨折断端钢丝栓扎及牙弓夹板颌问牵引为主…。由于钢丝栓扎固定不够稳定,为维持患者咬合关系,需要颌间牵引较长时间。应用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治疗,要求牙列较完整、余留牙较稳固,而且存在进食困难、口腔卫生难以保持等缺点。近10余年来,得益于坚强内固定理论及材料学的发展,颌骨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微型钛板为主流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颌间牵引钛钉的应用,避免了牙弓夹板的缺点。近年来我科采用颌间牵引钛钉辅助采用微型钛板的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右CT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拆除全部牵引装置,3月后复查CT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结论: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能较好地恢复硬腭的形态结构,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是一种价廉物美、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在下颌角不利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下颌角不利型骨折患者,分为钛板单用组38例、牙弓夹板联用组36例、自攻钛钉联用组37例。钛板单用组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牙弓夹板组和自攻钛钉组分别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辅以牙弓夹板和钛钉颌间牵引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半年,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钛板单用组、牙弓夹板联用组、自攻钛钉联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32%、86.11%、91.89%,牙弓夹板联用组和自攻钛钉联用组的疗效均优于钛板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自攻钛钉联用组的疗效最佳。3组术后感染和张口受限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夹板联用组、自攻钛钉联用组牙齿疼痛、咬合紊乱和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均低于钛板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攻钛钉联用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结论在下颌角不利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咬合关系、面部外形的恢复。其中辅以自攻钛钉颌间牵引的效果较辅以牙弓夹板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颌间牵引钉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治疗18例髁突囊内骨折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骨质愈合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牵引钉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注意事项及临床适应症的掌握。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操作注意事项,评判其优缺点。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创口Ⅰ期愈合折线,其中61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7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颌间牵引钉适合于多种类型颌骨骨折,操作时间短,仅局部有轻微损伤,可进行多方向调整,术后患者舒适,拆除方便,但患者经济负担加大。结论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手术快捷、安全、效果良好,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颌间牵引方法,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单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髁突高位骨折患者,其中10例行下颌升支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手术组),其余9例单纯行颌间牵引术(非手术组),随访0.5~1年。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之间比较,开口度及前伸运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方运动度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下颌骨平面不对称,X线片显示髁突的解剖位置欠佳。手术患者,下颌下区存在线形疤痕,但下颌骨平面对称,X线片显示患侧髁突与健侧形态相似。19例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结论:采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高位复杂骨折,兼顾美观和功能,手术简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术中利用颌间牵引螺丝暂时牵引,经口内切口进行整复并坚强内固定治疗45例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5例54处下颌体及下颌角区线性骨折,先分别在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第一与第二磨牙之间的根向植入颌间牵引螺丝,骨折复位后,进行颌间结扎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及下颌骨的弓型。自下颌前庭沟、翼下颌皱襞切开黏骨膜,显露骨折处并复位后,在张力线上用小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结扎,7d后将颌间牵引螺丝拆除。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45例54处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内途径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合颌间牵引螺丝暂时刚性牵引结扎,对下颌体及下颌角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复查对比下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平扫CT、下颌骨矢状CT及颅颌三维CT重建。依据下颌骨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患者的咬合状况、开口度、面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下颌运动曲线患侧偏斜35例。结论:解剖手术能力或者面神经的个体变异;创口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板和螺钉的位置、数量及固定部位,颌间牵引,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复位状况等为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将32例2~12岁儿童髁突骨折患者,分为2~6岁组和7~12岁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观察张口度、张口型和咬合关系。结果:张口度、张口型和咬合关系都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关节强直和开。结论:儿童期髁突骨折应当区分年龄段进行积极的治疗,3个月内被动功能锻炼和严密随访,可以防止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方法。方法:37例43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19侧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骨折;B组:21例24侧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绕下颌角皮肤切口,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第2d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涎瘘发生情况及术后1月下颌运动时关节局部牵拉不适感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T三维重建骨折断端对位及术后1月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术野,直视下保护面神经、复位固定骨折,不需分离腮腺,发生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并能用于下颌支粉碎性骨折等较为复杂的骨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F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辅以1周颌间弹性牵引,术后X线片检查和临床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检查。结果:3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咬合关系均恢复到伤前的状况,术后张口度≥37min,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术后辅以1周颌间弹性牵引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手术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颌间牵引钉治疗髁突高位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应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治疗的髁突高位骨折21例患者,进行护理要点总结。结果:21例患者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骨质愈合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牵引钉治疗髁突高位骨折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