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0例45~69岁的慢性病高危人群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应用健康管理系统实施疾病风险评估和饮食、运动量化干预管理,对照组200例给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普通随访管理。观察两组1年后的饮食结构、运动状况、体格检查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饮食结构、运动、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饮食、运动、体质指数及血脂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前后饮食、运动、体质指数、腰围及血脂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促进慢性病高危人群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选定的中山市城区社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高危人群实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医疗模式,并针对该人群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干预,预防或推迟MS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目标.方法 以中山市城区石岐辖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将符合MS发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的本地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50例实施健康管理医疗模式及予以持续、有针对性的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指导等方面干预,对照组50例仅给予体检及与MS相关健康讲座.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MS各指标数据变化.结果 干预15、18个月后,干预组居民在体重、腰围、血压等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TG、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及个体化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城区社区MS高危人群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丽萍  蔡晓梦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28-129,131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本辖区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社区综合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健康教育效果、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效果、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症状,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GR)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糖调节受损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人群一年后糖尿病发病率,IGR转化为正常糖耐量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经社区综合干预后,糖尿病发病率3.8%,对照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转化为正常糖耐量的发生率,干预组60.4%,对照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人群进行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IGR血糖,增加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观察对高血压高危人群饮食、行为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对克拉玛依市4个区的自然人群中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进行研究,然后对抽样对象进行血压测量,筛选出20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结果经过2年的观察,干预组患者饮食以及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普遍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能够很好的控制高血压高危人群饮食,改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贺二女 《北方药学》2012,9(7):101-102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和高危人群行健康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乐街社区2008年5月~2009年5月的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指导,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健康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对照组为80%,观察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为(96.5±2.3)分,对照组为(78.5±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社区高血压和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可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探索适宜社区推广的HUA患者干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4~10月在本单位体检的社区重点人群,且符合HUA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与干预组患者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医学指导,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微信联系群实时追踪指导;对照组患者不实施任何其他干预措施。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研究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尿酸下降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与健康认知、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血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干预组血尿酸指标水平下降高于对照组,实验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HUA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开展患者医学教育,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防病治病意识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选取中度危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将100例自愿加入者作为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其余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管理,4个月后,观察两组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血压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从干预前的34%(34例)上升至干预后的92%(92例,P<0.01);对照组从干预前的32%(32例)上升至干预后的73%(73例,P<0.01).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为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慢性病进行管理,能提高患者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血压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周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537-53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高血压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2组人群1年后血压的变化情况、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血压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发病率干预组3.70%,对照组14.8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社区干预,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追踪规范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培训人员,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在社区22500人随机选择糖尿病病人550人,筛查出高危人群352人。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追踪及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服药组病人遵医性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行为进行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服药遵医性和危险因素及血糖行为改变,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追踪,规范社区糖尿病管理后,糖尿病组病人服药率和高危人群的血糖控制及不良饮食行为比干预前改变很大。结论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追踪,能有效规范社区糖尿病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学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sosis,OP)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普通人群,筛选OP高危人群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对照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制订"辨证施防"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BMD)和T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BMD和T值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组干预后BMD和T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防"能有效改善OP高危人群BMD,预防原发性O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探寻科学可行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方法。方法选择本社区2012年1-12月健康体检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200例,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100例。B组给予常规合理用药和常规健康教育,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综合防治健康管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饮食和运动不合理情况。结果管理后,两组血压均较管理前显著降低;两组饮食及运动结构不合理率均降低,且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全面性,是合理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纳入规范化管理的100人为研究组,以非自愿纳入规范化管理的100人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人群行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人群生活习惯变化差异及慢性病控制满意率。结果:规范化管理1年后,研究组人群生活习惯改善率、糖尿病控制满意率、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满意率及体重指数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有助于改善社区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慢性病的控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心病高危人群服用非甾体类抗凝药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院进行健康管理的冠心病高危人群1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600例,仅对其饮食生活进行健康管理;干预组600例,常规饮食生活干预同时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冠心病的发病比例、心绞痛的发生比例、血脂监测水平、血压监测水平、心电图异常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饮食干预管理和口服用药预防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及严重不适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口服拜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可明显改善血压、血脂监测水平、降低发病比例、心电图异常,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于延缓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糖尿病俱乐部的形式干预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将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下属南苑街道10个社区筛选出2型糖尿病197例,糖尿病高危人群119例,分为观察组162例,对照组154例,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糖尿病知识合格率,干预前后两组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合格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糖尿病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和普及糖尿病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糖尿病防治观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33-235
目的研究深圳市社区健康管理对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管理前,两组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健康管理后干预组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圳市社区中患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围绕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网络方式干预结合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评定其在健康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且与糖尿病高危人群相符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网络方式干预+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就两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体重、BMI、腰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FB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对其健康管理中开展网络方式干预+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改善其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效能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10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其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心理干预、血糖自我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遵医嘱用药、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6.32、7.13、5.13、7.97,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徐明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54-155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健康干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其中干预组采用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管理模式,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单一随机对症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前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依从性、烟酒饮食、体重控制、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电白县某社区医院就诊的高血压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组。对照组患者就诊时,常规介绍高血压基本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实施系列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干预后依从性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少、血压低。1级比例呈现上升、而2级3、3级则呈现下降(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对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