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引导法与解剖定位法在喉罩通气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喉罩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定位引导组( A组)和解剖定位组( B组),每组30例。喉罩置入后,A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于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按照体表解剖定位法于中位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2组穿刺完成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完成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P <0 M.05);穿刺次数明显减少( P <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1);B组误穿动脉8例,5例形成局部血肿,A组无动脉损伤。结论喉罩通气患者应用超声定位引导较解剖定位法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损伤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B超引导定位和体表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方法将60例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应用体表定位法行中心静脉置管,B组用B超引导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与A组相比,B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15.3±6.7s vs 33.6±8.2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vs 83%)、置管成功率(97%vs 87%)均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穿入动脉低于A组(3%vs 1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定位可提高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超声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180±150)s vs(540±210) s](P<0.05),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 vs.88.5%)(P<0.05).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误插动脉造成皮下血肿4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5.
李展旭  李捷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49-2350
目的 探讨B超定位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21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建立透析通路,其中98例行超声定位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20例行盲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结果 超声定位穿刺组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 00.0%,其中1次穿刺成功92例(93.9%),2次穿刺成功6例(6.1%);盲目穿刺组中穿刺成功105例,成功率为87.5%,其中1次穿刺成功94例(78.3%),2次穿刺成功11例(9.2%);超声定位穿刺组穿刺成功率、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盲目穿刺组,穿刺失败率及误伤颈动脉率低于盲目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定位后,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安全、可靠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基层医院以及刚刚开展深静脉置管的血透室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65例尿毒症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第一针穿刺成功率89.7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5.45%,未穿刺患者占4.85%。2渗血发生率7.88%,均压迫后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应用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内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50例盲穿,观察并比较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穿刺置管均获成功,明显优于B组46例穿刺成功(P<0.01);A组并发症(血胸、误穿动脉、血肿、气胸)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应用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改良超声引导法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液净化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根据体表标志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彩超组40例经我院B超室具有彩超操作资质专科医师超声术前引导划线,明确颈内静脉位置、走向、颈内动静脉血管关系、距皮深度,并通过剑突下两腔心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在右心房观察导引钢丝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出血情况、置管并发症、接管透析血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组40例患者穿刺置管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误穿动脉,穿刺置管出血量极少,无1例出现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行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流效果满意,穿刺置管安全性、时效性、可重复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良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重复性强,可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简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减少患者痛苦,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充足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根据解剖标志下以及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为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准确率及安全性相比传统解剖标志下置管术更高,有利于规避置管对患者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感受,因此该种置管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局麻细针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保留麻醉细针组(A组)和未保留麻醉细针组(B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深度、静脉对穿率和误穿动脉率、局部血肿率。结果:1次成功率(81.3%)A组比B组(58.1%)高(P<0.01),穿刺深度A组(平均值2.1cm)比B组(平均值2.8cm)浅(P<0.01),静脉对穿率A组(22.7%)比B组(48.6%)低(P<0.01),误穿动脉率A组(1.3%)比B组(10.8%)低(P<0.05),局部血肿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麻醉细针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1次穿刺成功率,并可减少穿刺深度、穿透静脉和误穿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重症胰腺炎患者CRRT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方法对6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SA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时最大血流量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P=0.0002),且感染率(P=0.0384)及血栓形成率(P=0.0195)均较低。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SAP患者CRRT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手术血管穿刺成功率及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190例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中行血管穿刺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股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53%,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93%。②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7.85%)较股静脉组(0.42%)、颈内静脉组(0.15%)、锁骨下静脉组(0.22%)为高(P<0.05)。③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静脉组、颈内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皮股动脉穿刺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大多数经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A组)和体表标志定位组(B组),记录两纽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5.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9):1116-1118
目的 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 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静脉置管组7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分别为(41.81±10.96)d、(17.17±4.83)次、(230.94±20.33)mL/min及1.48±0.16,显著高于股静脉置管组的(27.09±9.77)d、(10.46±4.13)次、(215.46±28.07)mL/min及1.1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组感染、栓塞及穿刺并发症分别为34.2%、26.3%及18.4%,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的8.3%、6.3%及10.4%。结论对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较佳途径.方法 将9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E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Ⅰ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组),记录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组穿刺置管的穿刺完成时间比Ⅰ组和S组穿刺要短(P<0.01)、并发症少(P<0.05).E组穿刺和Ⅰ组穿刺比S组穿刺的置管完成时间长(P<0.01).三种穿刺的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穿刺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龙  吴杰  廖婷婷  高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46-1147,1150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与非透视下行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前2年,42例均在导管室X射线透视定位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2例(A组),左侧颈内静脉10例(B组);后2年,46例均为非透视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4例(C组),左侧颈内静脉12例(D组),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及性价比。结果四组均能成功置管,A组、C组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良好,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置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首选非透视下进行,在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接触;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优先选用透视下进行.有利于及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予以调整.避免透析血流量不足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