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是世界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偏瘫则是脑卒中后患者最常出现的功能障碍.大多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远端功能的恢复较差,常遗留有足下垂和内翻,严重影响患者的步态,并易引起下肢损伤,导致摔倒.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和内翻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踝足矫形器治疗、低频电刺激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和内翻的康复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支撑期足内翻的足底压力学参数.方法 将30例确诊脑卒中偏瘫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受检者行走时足底各区域的压强峰值与接触面积.结果 实验组患侧前足内侧压强小于对照组优势侧,前足外侧、中足与足跟压强大于对照组优势侧;实验组健侧T1压强小于对照组优势侧,中足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并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拒绝尝试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者设为对照组(15例),尝试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者设为观察组(38例)。观察组每周6 d接受30 min机器人辅助步态治疗2次和每天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每天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由同一名医师采用WALKERVIEWTM步态分析系统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步态时空参数及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4周步长、步频、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步频、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疗法与单独常规康复疗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且前者比后者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步态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年卫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21-123,136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卒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康复速度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护理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床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应用早期步行训练护理模式,对比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行走能力较高,组间差异性大(P0.05)。结论:早期步行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健民 《海峡药学》2013,(11):109-110
目的踝足矫形器是改善脑瘫患儿步态助行的一种矫形支具,对下肢异常站立姿势有很好的纠正作用。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痉孪的发生。方法痉挛型脑瘫的患儿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观察组在应用Bobath法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对照组为单纯采用Bobath法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步态参数较治疗前都有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从数据说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步态改善更明显。结论应用Bobath法康复治疗并采用踝足矫形器和药物治疗,在降低肌张力,对步态的改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obath法康复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步态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与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时空参数特征,为早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门诊收集20例健康老年受试者和20例健康青年受试者共60例受试者进行步态分析测试。受试者分为3组,即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膝骨关节炎组。结果 老年患病组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比较,步行速度、步频较慢,步幅较短,步态周期延长,双支撑相增加(P<0.05)。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的步行速度、步速、步幅、步态周期及双支撑相均无明显变化(P>0.05)。3组之间步长偏差无变化(P>0.05)。结论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具有步行速度慢、步频低、步幅短、步态周期长及双支撑相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发生,研究其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行忽略评定,合并USN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另选50例无USN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还进行纠正USN的治疗。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及运动功能评定(FIM)。结果康复治疗后三组BI,FIM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BI及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USN影响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相应的纠正USN治疗可提高USN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使用脚支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加用床上可调式脚支架。结果经过30天的康复前期治疗,实验组使用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脚支架可有效防止脚内、外翻,为病人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康复介入前和介入12周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介入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ug 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44-34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ug 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弹力绷带绑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9年接康复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步态训练,1次/d,40 min/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步态训练的同时佩戴改良弹力绷带绑法,疗程为60 d.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AS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持续干预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指数评分为(64.2±9.7)分,对照组ADL评分为(44.6±8.9)分,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6次,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AC评分、FMA下肢评分、Ban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70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组)35例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3个月的FMA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8周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Ⅳ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较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的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卒中偏瘫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57例,女33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将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归为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一组作为实验组。结果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在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疗效不俗,在临床进行推广有比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