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PT、HDO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研究组患者的HO2E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H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1~2h和总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其余时间段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摄取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机体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限制性体液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作用和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充分体液复苏措施;观察组46例患者采取限制性体液复苏措施。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F-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脓毒血症与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比较观察组复苏后1 h和复苏前的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RR-呼吸频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对照组复苏后30 min和复苏前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复苏后1 h与复苏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患者Cr-肌酐复苏后和复苏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的Cr值,同一时间点观察组的Cr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Cr值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的其他功能指标,只有ARF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他并发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避免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到观察组(n=78例)和对照组(n=78例),观察组患者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6%(2/78),其中再出血2例;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8/78),其中再出血6例,失血性休克2例;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再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注射泵静注。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尿量、肝功能、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h、6 h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的AST、ALT及LDH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BUN、SCr、β2-MG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BUN、SCr、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IL-1β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浆IL-1β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率及尿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急救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工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以改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雷毅  李静 《贵州医药》2024,(1):142-143
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的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与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方法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失血量分级情况分为A组(Ⅰ~Ⅱ级,64例)和B组(Ⅲ~Ⅳ级,36例)。均给予麻醉、监测及抗休克治疗。观察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局部麻醉加强化3例、神经阻滞麻醉3例、全身麻醉84例、持续硬膜下麻醉10例。经抗休克治疗后,成功复苏共96例(96.00%),死亡4例(4.00%)。A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88%与B组的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其重点在于选择科学麻醉方案、合理用药、早期足量扩充血容量,严密的术前评估、麻醉前准备以及适宜的麻醉方式选择与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手术顺利进行。在救治得当的条件下,患者复苏成功率受失血量的影响较小,且死亡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徐俐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619-620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10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重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病情采用特殊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经抢救和护理后大多患者的病情好转,观察组中28例患者病情好转,无1例死亡,好转率为93.33%,对照组中19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抢救无效后死亡,好转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26-228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3例,其中38例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术为栓塞组,4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输血量、输液量及休克纠正时间,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栓塞组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及休克纠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HRZE/4HR方案对患者不同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期间收治的80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提示同时患有慢性肝病者(脂肪肝、肝硬化等)为观察组(74例);未患肝病者为对照组(730例).结果 观察组有31例(41.9%)出现肝损害,其中脂肪肝8例(61.5%),肝硬化4例(80.0%),慢性酒精性肝病4例(50.0%),慢性乙型肝炎5例(38.5%),肝血管瘤或肝囊肿7例(31.8%),肝内胆管结石3例(23.1%).对照组出现肝损害75例(10.3%).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经护肝治疗肝功能的恢复也比对照纽慢.结论 2HRZE/4HR方案对各类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发生较早,恢复较慢.应尽量选用对肝损害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同时给予有效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内压、保护脑组织,并采取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治疗。观察组从发现单侧或双侧脑疝症状至采取手术治疗时间≤1h,对照组治疗时间〉1h。治疗后比较2组病死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36.7%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级恢复率为43.3%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争取在脑疝发生前或脑疝早期行手术清除血肿并减压,才能进一步提高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垂体后叶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复苏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复苏治疗,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压、血气及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6h复苏成功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O%,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61.1%,治疗1个月病死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乳酸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后观察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复苏成功率高,组织细胞灌注不足或者缺氧状态的改善明显比去甲肾上腺素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常规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片0.2~0.4 g,tid,连续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30 μg·d^-1,连续治疗3周。两组均观察及随访1年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而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治疗外伤性癫痫,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2-1473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与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于清晨顿服泼尼松,观察组顿服甲泼尼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4.85%)(x2=1.44,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9,P<0.05);观察组患者肝损害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 =5.62,5.13,P<0.05).结论 甲泼尼龙与泼尼松均能有较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但甲泼尼龙的效果优于泼尼松,对患者肝损害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5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左右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28例,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7.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恢复良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植物状态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感染、分流过度和分流管阻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友其  刘灿芬  彭韦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00-2901,290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方法。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采用充分液体复苏,B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监测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及氧合指数。结果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时三组患者在氧合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在防止肺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产科接诊的1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剩余碱(BE)、血压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4.8±2.4)s、(1.8±1.1)mmol/L、(63.3±11.4)mm Hg和0%(0/7),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11.8±1.3)s、(2.7±1.4)mmol/L、(51.2±13.5)mm Hg和14.3%(1/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中,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预后,控制病死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和保肝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肝损害,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容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8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4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25)和对照组(R组n=21)。H组:在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之前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4ml/kg);R组:仅给予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两组在持续监测HR、BP、尿量的同时,分别于观察0,1,2,4和24 h抽中心静脉血,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乳酸。结果(1)H组在给药1h后ScvO2迅速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同R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24h,两组ScvO2无显著差异(P〉0.05)。(2)R组复苏1小时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采用小容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能迅速提高ScvO2,增加乳酸清除率,改善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多项血清白介素、热休克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36例和观察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组)3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30,60及120 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