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对社区居民诊疗行为的影响,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的901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药品“零差率"政策的知晓情况、就医行为的变化、用药行为变化及对此项政策的满意度等。结果:调查对象对基本药物制度有较高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对基本药物制度满意率为91.8%,而对药品“零差率”的知晓率不是很高。结论:药品“零差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药费用、使患者在就医的流向上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宣传力度不够、药品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现状、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设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并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和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重点信息摘录、综合分析并得出结果。结果: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数上升,次均处方的药品数量和费用下降;同时,该政策还存在不规范方面,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零差率"药物种类较少、药品价格仍然虚高、政府补偿不足、"零差率"药品断货等。结论:在评价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效果时,设计较为严谨的研究未被发现;药品"零差率"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居民对"零差率"政策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对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监管及控制的研究较少;对于"零差率"目录以外的药品是否应该销售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某三级医院门诊西药房用药变化情况,分析新的药物政策的利与弊,为政策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该院的门诊西药房为调查对象,统计政策实施前(2012年1-6月)与政策实施后(2013年1-6月)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零差率"销售前后药品使用情况的变化。分别从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的处方中随机抽取200张,共400张处方,点评处方的合理用药问题。结果: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各类药品销售金额有所增加。该院门诊西药房使用量居前的10大类药品中,2013年5月的总销售金额比2012年5月增加了702 533.84元(上升22.32%);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有一定变化;门诊月处方量、门诊销售金额均较2012年5月有增长,但平均单张处方金额略有下降;抽查处方的平均每张处方使用药品数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增加,处方点评的合理率有所提高。结论: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规范了用药,吸引了更多患者到医院就诊,对门诊合理用药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钱颖波  匡宇洁  薛晓兰  钱雅妮 《安徽医药》2018,22(11):2262-2264
目的 探讨全科医生“零差率”药品应用情况及其对居民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132名社区全科医生,给予自填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零差率”药品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影响因素、“零差率”药品的主动性及因素以及“零差率”药品的可获得性情况。结果 所有132名全科医生“零差率”药品知识测评平均得分为(68.95±3.45)分,及格率为82.58%。“零差率”用药知识掌握程度与社区全科医生的性别、工作时间及专业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主动选择“零差率”药品的比率为91.67%,不主动选择“零差率”药品的比率为8.33%。日常诊疗时偶尔遇到常用药未包含在“零差率”药品范围内、经常遇到日常诊疗时遇到“零差率”药品断货情况、完全无法满足现有“零差率”药品对日常诊疗需要的满足程度及从“零差率”药品销售政策开始实施后,日常诊疗中可选择的药品种类无显著改变的比重最大。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对“零差率”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较高,在日常诊疗中“零差率”药品主动性使用的概率较高,对居民用药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应进一步解决实际使用问题,减轻药费而对患者造成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宋燕  卞鹰 《中国药房》2011,(44):4131-4133
目的:探讨"零差率"政策对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的效果。方法:采用算术平均价格变动法和加权平均价格变动法,分析"零差价"政策前、后国家基本药物价格的变动情况。结果:基于算术平均价格变动法,政策实施后药品价格较前平均降低了35.0%;基于加权平均价格变动法,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24.55%。结论:"零差率"政策对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具有一定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品销售格局,降幅大的药品销量减少。"零差率"政策需要有持续性的政府补偿政策作后盾,后续应注重加强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积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监督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院零差率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克斌 《中国药师》2010,13(2):305-308
目的:分析我院价格零差率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数据来源于我院2007年和2008年药物的销售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使用零差率基本药物品种数为275种,两年优惠金额442万元,零差率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为40%,门诊零差率药物的使用高于急诊和病房,门诊就诊人均享受优惠金额11.0~13.6元。结论: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后,百姓获得了实惠,零差率药物的使用与门诊、急诊及病房,中、西药使用,不同科室就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围绕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实施情况分析,为医院发展和医疗政策调整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借鉴知网、万方等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效果,提取延庆区医院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对比分析药品零差率、价格改革的效用。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部分价格调整,从总体上来说减轻了广大患者的负担,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但是需要医院严格控制药占比,合理收费,避免药品费用增长过快,导致医院亏损。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需要规范医生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药占比,提高诊疗用药,规范价格收费,加强财政科学不长机制,保障义务人员利益,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患者正确就医。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2):170-173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公立医院处方金额和数量的影响,为药品政策的评估和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统计杭州地区7家省级医院和5家市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前后处方金额和处方数的变化以及对不同类别药品、不同科室和常见慢性病诊断的处方数和处方金额的影响。结果:实行药品"零差率"后,12家医院药品处方总金额增长率为16.51%,其中省级医院(18.20%)高于市县级医院(7.58%)。市县级医院的门诊处方总金额、处方总张数和平均处方金额均比"零差率"前增加,省级医院门诊处方总金额和平均处方金额均有所增加,而处方张数有所下降。抗恶性肿瘤药物的门诊处方金额占比由实行前的7.00%上升至9.10%,神经系统用药的住院处方金额占比由9.40%上升至11.20%,抗感染药物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处方金额占比均下降10%以上。门诊处方总金额排名前10位科室中除肾内科和普通内科出现下降外,其他科室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处方金额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泌尿外科(16.89%),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肾内科(-4.31%)。实行"零差率"后,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平均处方金额和平均处方药品种数均有所上升。结论:药品"零差率"政策对省级和市县级医院用药带来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对门诊和住院医师用药行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克斌 《中国药师》2010,13(4):541-54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价格层次及各层次中药品的消费情况,为医院药事管理人员及药学人员,以及药品价格管理的行政部j.-j宏观调控药品价格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使用量居前的西药价格进行药品品种数、消费额及各自所占比例的分层次分析。结果:单价低于50元的药品品种数占医院常用药物的75.11%,消费金额比例为59.86%,即单价较低的药物不论从品种上还是销售金额上都占有绝对大的比例;零差率药品的品种数量虽然少于非零差率药品的品种数量,但是销售金额却高于非零差率药品,说明患者所用药物以零差率药物为主,非零差率药物为辅。医院获利最大药物层次位于20—80元。结论:通过多次政策性降价,医院药品价格层次、消费、比例更趋合理,零差率政策实行后,老百姓确实获得了实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宣武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常见病种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根据门诊就诊人次统计前十种常见病,并根据药物使用人次统计前十种常见病的社区卫生服务药品使用情况。结果在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60岁及以上占53.50%;前十种常见病就诊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比例为89.78%,就诊人次数最多的前三种疾病为高血压病、上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分别为26.12%,16.75%,14.03%;前十种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零差率药品占68.26%,非零差率药品占31.81%;西药占65.28%,中成药占34.72%。结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常见病主要是慢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目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常见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延伸处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金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导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延伸处方中患者每年的就诊数据,随机抽取630张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每张延伸处方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就诊日期、取药方法、药品种类、药品名称等信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范性、用药适宜性、超常规处方等进行专项点评。结果 金山区延伸处方每年成倍增长,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邮寄与非邮寄比例相近,处方以单个药品为主;人均处方量最高社区与最低社区相差数十倍;处方对各类病种均有涉及,但仍以常见慢性病为主;处方不合格率为14.60%,主要原因为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等。结论 金山区延伸处方工作成效正逐步展现,但仍需不断提高处方质量,探索扩大适宜人群和疾病;不同社区间延伸处方量差异较大,需总结经验并在全区推广应用,促进各社区延伸处方工作均衡发展;应发挥药师审核、规范处方的作用,提高用药合理性,促进延伸处方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罗力 《中国药房》2012,(48):4515-4517
目的:为完善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分析目前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医保”制度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人群分类设立。短期来看,医疗费用减免可减轻费用负担,但长远来看将推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保”报销比例不宜快速提高,免费医疗更是不可取。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短期内可降低药品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能减轻人民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出发点应当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严控和药品产业大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控制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促进药品产业发展。落实前提是将医院原先获得的药品收益留在卫生系统。结论:可行的办法是成立药品招标配送中心,由该中心加价配送药品给各个医院,医院“零差率”销售药品。该中心加价所得药品收益纳入财政专项收入,并转拨卫生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的现状以及对医药知识的需求状况。方法:2011年3月,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询问方式,现况调查武汉市某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知识水平和需求状况。结果:调查社区多数居民的疾病医疗方式、用药观念和用药行为基本合理,如居民身体感到轻微不适选择看医生的占47.49%,凭医生处方获取药品的占57.99%,购药首先考虑药品安全性的占57.08%。居民对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知识的主观需求意愿均高达98.17%。仍有相当数量的社区居民在购药方式、对抗菌药认识(抗菌药处方率仅为58.90%)、过期药品处理、药品用法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居民合理安全用药的现状基本令人满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可考虑设立药品咨询服务中心或者建立类似的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持续药品咨询服务,同时满足居民对医药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城区居民就诊意向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对8282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病后选择市级医院的占80.8%,社区卫生服务的仅占居民的4.2%。结论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原因有离家近,合同医院。要求的服务项目有健康咨询、体格检查、上门护理等。大力发展医保进社区,为社区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是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县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销售零差率对我县卫生事业的积极意义,为全县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销售零差率打下基础。方法此次调查由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抽调工作人员10人到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写《轮台县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销售零差率调查表》。结果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销售零差率措施对医疗机构的行医模式产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重医疗轻保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结论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销售零差率后出现了几个方面变化,一是住院费用同比下降28.33%。二是群众满意度提高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的药学知识情况和药学服务需求,探索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方法。方法:选择在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及在万寿路辖区内居住的居民,共计对806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本辖区66.2%的居民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86.43%居民家中的常用药物来源于医院,64.33%居民就医首选三级医院;有56.10%的居民对药品不良反应“大概了解”;有52.13%的居民认为社区药学服务非常重要;窗口咨询是最受居民欢迎的药学服务形式。结论:社区居民迫切需要药学服务,社区药师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药学服务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合理使用药品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杜继东 《天津药学》2012,24(2):46-48
目的:通过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就诊及用药情况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社区老年患者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天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本院2010年1—12月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处方诊断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部分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随访。结果: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有58.96%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69.10%就诊老年患者为慢性病;60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金额占全年药品销售总金额的59.12%。结论:老年患者是社区就诊的重点人群,社区药学人员应努力提高老年患者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31):4341-4345
目的:为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及补偿机制的更好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市城市公立医院为例,通过对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下取消的药品加成费用、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医院、患者、医保基金以及实施前药占比不同的单病种[白内障(药占比2.94%)vs.慢性肾功能衰竭(药占比38.77%)]的影响。结果: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后,该市公立医院的整体补偿率为95.20%;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整体负担降低,次均负担费用降低了197.73元/次,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整体负担略有增加,次均负担费用增加了17.39元/次,但全部患者的整体负担有所降低。医保基金负担整体降低,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基金降低了15 118.5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负担降低了455.04万元。在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种医保方式下进行白内障治疗,医院收入分别增加了7.00%、8.99%,医保基金负担分别增加了12.07%、13.67%,患者负担分别增加了0.58%、3.43%;在两种医保方式下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医院收入分别降低了3.23%、3.93%,医保基金负担分别降低了3.19%、3.96%,患者负担分别降低了4.27%、3.63%。结论:药品零差率政策是我国目前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较理想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不同病种,探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方式、财政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医保付费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铮 《首都医药》2007,(11):35-37
2006年12月25日起,北京市社区医院全部开始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这就意味着社区医院出售的药品取消了15%的加价,社区医院不再从药品中获取利润。相比之下,仍旧要从药品销售中获取利润的药店,理论上来讲其药价将高于社区医院药房的药价。社区医院“零差率”销售实行之后,药店是否会受到冲击,“零差率”是否会使社区用药格局发生变化均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近日,本刊记者就此对北京市各大药房、药店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公立医院药品使用情况的差异,探究药品零差率对医药费用及医生用药行为的影响。从我省公立医院内随机抽取3家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各院HIS系统对其2015年3月~2015年11月间拟定的1082张处方进行药品使用调查,其中药品零差率实施前(2015年3月~2015年6月)纳入处方530张,实施后(2015年7月~2015年11月)纳入处方552张。实施前,530张处方中用药处方数为255张,占48.11%;实施后,552张处方中用药处方数为180张,占3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均次治疗费用、人均药品费用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住院:(4839.53±2118.26)元 vs (5251.93±2342.94)元,(1727.33±835.35)元 vs (2174.99±1083.51)元;门诊:(130.53±61.23)元vs(153.42±81.69)元,(42.19±21.54)元vs(73.51±39.32)元〕(P<0.05)。药品零差率实施前后,增补类药物、医保药物(甲类及乙类)所占比例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实施前显著增加〔16.49%vs9.81%〕,自费药物使用比例则较实施前显著降低〔5.25%vs15.28%〕( P<0.05)。公立医院推行药品零差率对其用药比例及用药结构的影响较大,是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