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市中学生乙肝感染情况。方法对我市某中学学生HbsAg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级阳性率结果逐渐增高,(P<0.05)。结论我市中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预防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 138例完成乙肝疫苗全程三针接种的儿童,分别在疫苗接种1、2、3年后进行接种效果检测,观察接种1、2、3年后乙肝抗体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答应情况。结果 接种1年后,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mU/ml高于接种2年后的(92.34±1.12)mU/ml,接种2年后乙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3年后的(48.67±1.0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年后HBsAb无应答率4.35%、HBsAb低应答率5.07%、HBsAb阳性率90.58%;接种2年后HBsAb无应答率1.45%、HBsAb低应答率8.70%、HBsAb阳性率89.86%;接种3年后HBsAb无应答率23.19%、HBsAb低应答率22.46%、HBsAb阳性率54.35%。接种1、2、3年后HBsAb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感染的预防控制中乙肝疫苗接种在婴幼儿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合用乙肝疫苗对HBVM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华  赵曾文 《云南医药》1994,15(5):344-345
本文报道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例)有较好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HBeAg转阴效果最佳,阴转率为85%,与用转移因子(TF)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并有促进HBsAb生成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更完整有效的免疫策略,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家长自愿为原则,为新生儿时期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且年龄在2~6周岁的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在新生儿时期按免疫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343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1.0%.结论按目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到2~6周岁时已达不到群体性免疫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加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剂量或在2~3岁年龄段设置1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0~24月龄婴幼儿53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种乙肝疫苗,测定其乙肝5项指标[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统计533名0~24月...  相似文献   

6.
447例乙肝病毒感染的HBV-DNA与乙肝五项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乙肝患者病情、传染性和疗效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解乙肝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447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种白破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通过预检、书面告知、规范操作、接种时指导,进行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结果接种231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主要为注射部位局部肿胀疼痛,及疲倦、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规范的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季节温度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种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趋势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cAb-IgM.结果:在郑州地区门诊乙肝随诊人群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HBV感染人数和复发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重于女性:HRsAg阳性感染人数和复发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样,男性多于女性;乙肝患者感染情况呈现感染模式多样化.由2003年的16种增加到2006年的30种.结论:郑州地区乙肝感染情况严重并且重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加强郑州地区的乙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肝感染孕妇注射抗体后其母乳HBV-DNA含量变化.方法抽取至少一项乙肝血清学标记(HBs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产妇86人孕期已注射乙肝抗体600μg为实验组,86例未注射抗体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其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实验组乳汁检测阳性4例,占4.6%.对照组乳汁阳性18例占32%.(P<0.05)结论乙肝感染孕妇注射抗体后其乳汁HBV-DNA含量显著下降,对HBeAg阴性的产妇注射抗体后其母乳基本安全,而HBeAg阳性的产妇哺乳前最好进行乳汁的检测以切断母婴传播途径,降低我国乙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开封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开封市2009~2011年从事服务行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对检出的HBsAg阳性人员再进行HBeAg的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共检测服务从业人员15688人,HBsAg阳性的753例,阳性率4.8%。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8.6%,女性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店、商场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宾馆饭店(P0.05)。结论 2009~2011年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每年1次的乙肝检测对早期发现乙肝病毒极为重要,发现传染源,通过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可达到防止乙肝病毒继续播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预防基础上加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对照组乙肝复发率3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移植手术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法,可有效抑制其乙肝复发情况,且比较安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陶阳  曲春枫  姚红玉 《江苏医药》2012,38(14):1701-1703
本文综述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地区开展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慢性乙肝和肝癌的长期免疫效果.启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队列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疫苗对于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具有一定效果;免疫队列抗-HBs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水平上升明显,免疫者到达22-25岁成年人时期,在加强免疫接种后仍产生有效的免疫记忆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我市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46.7%,HBsAg阳性率为0.97%。结论 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305例中有230例新生儿出生后加强乙肝疫苗20μg 同时注射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μg,而剩余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20μg.结果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230例婴儿中,有30例追踪失败.无下落.200例婴儿追踪至3岁上幼儿园前查乙肝五项,约141名幼儿有抗体,59名幼儿无抗体.而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幼儿有30例有抗体,45名无抗体.结论 经过这种方法预防,所有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可以哺乳.新生儿也可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是乙肝大国,据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乙肝调查显示,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血液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为有效保障血液安全,切实做好预防乙肝经血传播,本站采取了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乙肝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作预防移植后HBV的复发接近80%,HBV的再感染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由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HBV的投身水平十分高且同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移植物疾病的迅速发展,HBV感染后的移植物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正在不断摸索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该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现用于预防和治疗HBV再感染的药物主要可分为被免疫(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疗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拉米夫定被认为是治疗HBV感染最有前途的新药。本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就以上药物的应用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兴县城区适龄儿童的接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1000例2~3周岁儿童的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的1000名2~3周岁儿童。1.2方法:通过1000名儿童预防接种卡片中的第二类疫苗接种记录统计列表,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现将我院近两年来对38例PHC患者的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出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PHC患者系我院1997—1998年住院病人,年龄:24~78岁,平均55岁。性别:男30例,女8例。均经B超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0.4 mg/L。除本组38例PHC患者外,另选择肝硬变患者20例,按内科学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30例,为本院血库健康献血员。1.2 方法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HBeAg,抗-HBe,抗-HBc)测定与甲胎蛋白均采用ELISA法。试剂为上海科华生产的乙肝试剂盒与郑州博赛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试剂盒。B型超声诊断机为日本产阿洛卡630型。  相似文献   

20.
梁玉荣 《黑龙江医药》2010,23(3):463-464
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预防乙肝是疾控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目前。乙肝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对未患乙肝人群可以通过接种有效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在推广方面。除了重点在新生儿中进行疫苗接种外,也应在成人中大力推广,以保护成人中未患乙肝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