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单侧62例,双侧6例,均采用经皮穿刺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 63例硬膜下血肿全部清除,5例因脑萎缩明显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经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未发生张力性气颅、颅内积气、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痫等。结论经皮穿刺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具简单、微创、高效、经济、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1年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过程。其中48例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38例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微创穿刺组平均手术时间(21.2±7.3)min显著低于钻孔引流组(50.3±11.4)min;同时,在术后残余微创穿刺组术后残余液量(19.2±7.4)ml,钻孔引流组术后残余液量(25.6±10.3)ml。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钻孔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具有恢复快、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局麻下使用微创单孔和双孔钻颅,导管冲洗引流,单导管放置引流治疗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日引流量〈15ml或引流液清淡时拔除引流管。结果51例术后原有的症状体征消失,复查CT血肿腔闭合良好,原有血肿腔厚度在3ml以下。随访1个月至2年,无颅内感染、无癫痫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伴有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微创单孔或双孔钻颅,术中持续冲洗、术后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GO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及BI(巴氏指数)评分、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但软通道手术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长,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用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采用微创穿刺术的为微创组,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为钻孔组,每组各50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研究,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优于钻孔引流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策略、手术效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发、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39~88岁,平均(72.5±12.8)岁;男14例,女6例;15例合并基础疾病;4例有阿司匹林使用史,1例有华法林使用史;17例有头部外伤史,3例否认有头部外伤史;单侧发病16例,双侧发病4例;8例仅表现为头痛头晕,12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16例单侧发病患者采用单侧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单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3例双侧发病患者(以单侧为主)采用最大血肿侧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1例双侧发病患者采用双侧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12例患者血肿有效清除,17例患者中线有效回归;2例发生穿刺点血肿,5例发生坠积性肺炎。术后3个月,16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患者出院后呈重残状态,2例患者复发。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脑膜中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两种微创技术治疗60~95岁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126例的经验,并探讨其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微孔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2例,经皮微孔导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4例.结果经皮微孔穿刺术组,在一个疗程中,穿刺3次共治愈86例(93.5%).术后血肿腔内有急性出血2例(2%),血肿复发4例(4.5%),1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皮微孔导管引流术组,一次置管引流治愈31例(91%),好转3例(9%).血肿复发1例(3%),1例合并肺炎死亡.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孔血肿穿刺术和经皮微孔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是老年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创伤应激、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颅手术组)和观察组(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临床疗效较好,且对创伤应激及脑水肿的影响相对较好,因此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尤其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微创组40例应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回访,其临床表现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组术后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选择硬通通微创术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通道、软通道两种微创技术综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经验、体会。方法对52例自发性脑出血,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血肿的不同类型选择或联合应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软通道——定向置管颅内血肿吸引术治疗。结果52例患者出院45例,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3例,无变化5例,死亡7例,院外3个月内死亡1例,病死率:15.4%。对42例随访1~10个月,按日常生活量表,ADL112例(28.6%),ADL211例(26.2%),ADL313例(30.6%),ADL43例(7.1%),ADL53例(7.1%)。结论充分利用硬通道、软通道技术的各自独特优势,合理选择适用病例,必要时联合应用,发挥其综合优势,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7.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年龄介于60~86岁、平均68.5岁的CSDH患者采用软性神经纤维内镜下钻孔冲洗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为单纯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复发患者。术中在直视下彻底冲洗血肿,清除血肿腔内的血凝块,电凝出血灶,打通血肿分隔并将血肿腔与正常硬膜下腔打通。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血肿均完全消失,3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采用软性纤维神经内镜下的血肿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血肿复发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可行性,并对其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出血量5~10 mL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22例,立体定向组10例,对照组12例.立体定向组患者常规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12 h后根据情况反复给予尿激酶(1~2)万U血肿腔内注入,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便彻底清除血肿.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4 d和30 d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计算各组治疗后14 d和30 d时的评分降低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组14 d和30 d时的NIHSS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结论: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可显著改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疗效,旨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精心护理下经CT引导对患者进行血肿定位,应用YL-1型微创针行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结果 29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2.8%。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病死率低、病残率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老年CSDH患者59例,其中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29例(观察组),未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3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建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 d后手术,但期间需行急诊手术则在手术前输注10个单位血小板。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常规行钻孔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颅内积气及硬膜下积液的变化情况以及血肿复发情况。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ender分级的分布、不同程度脑复张欠佳或少量颅内积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2.076,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观察组中停药未满1周者和停药满1周者复发率分别为29.6%(5/13)、6.2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5)。 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CSDH患者仍应积极首选钻孔引流治疗,虽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围手术期出血及复发风险,但围手术期合理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输注血小板可以降低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期行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12月在我科接受经腋下小切口(LAT)或电视胸腔镜(VAT)同期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13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时间段行单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58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检证实均有肺大疱存在。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单侧组,住院费用亦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02例,双侧组随访287例(69.5%),单侧组随访315例(68.8%);随访时间(21.5±9.3)个月,双侧组无气胸复发;单侧组1例术侧复发气胸,19例(6.0%)对侧发生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同期双侧微创手术切除肺大疱,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作气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