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9,62,73岁,均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控制心室率,在随访过程中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中途停用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复发,再加用后房颤又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3年均维持窦性心律。结果提示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时的心室率时有可能转复持续性房颤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心利尿、吸氧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39例中,显效28例,有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1.8%,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39例中,显效20例,有效9例,好转3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房颤 )的主要后果包括脑卒中及相关的病死率增加。一少部分病人如果房颤长期伴有快速的心室率 ,将导致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对于反复发作的房颤 ,传统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抗凝以及维持窦性心律 ,或控制心室率。大多数医生倾向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策略。但是 ,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维持窦性心律与控制心室率相比 ,谁在减少脑卒中、病死率、以及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AFFIRM试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研究反复发作的房颤病人控制心室率与维持窦性心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者将总病死率作为临床试验的一级…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 3个主要目标 :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本期“心房颤动研究专栏”(简称专栏 )的 1 6篇文章中 ,1 3篇关于房颤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房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对有持续性 (非自行终止的 )、阵发性房颤以及经选择的慢性房颤患者 ,转复为窦性心律是理想的终点。  有少数药物 (例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几个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以及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 ,能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但总的说来 ,有效率仅60 %或略高 ,且受其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房颤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甲亢并发房颤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用131I联合普萘洛尔和地高辛治疗,分析62例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以及血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结果转复窦性心律的人数及患者恢复情况,治愈29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5例(88.7%)。结论治疗甲亢并发房颤首要任务是控制甲亢,只有彻底控制基础性疾病甲亢后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房纤颤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时控制心室率与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该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临床观察,可达龙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药物,同时对转复房颤,减慢心率作用明显。方法按胺碘酮(可达龙)药物常规治疗方法用药。结果对心房纤颤,特别是快速房颤、左室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可达龙可列为一线治疗药物。结论本文结果表明可达龙在治疗心房纤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在治疗房颤中相对安全,在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7.
治疗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可采取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策略,对于慢性房颤,指南推荐控制心室率,对心室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尽管有一些心脏以外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房颤的节律控制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胺碘酮比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更常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联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氟伐他汀联用,可以有效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降低CRP水平,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5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58例,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3例,维持理想心室率29例,随访观察18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能够有效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不能转复窦性心律者,能较好地控制心室率。合理选择适应证及定期监测,长期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急性发作时及药物复律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变。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急性房颤发作29例(急性房颤组),发作48 h内成功复律,未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时间>1个月。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30天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活性。另选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0例(窦性心律组),高血压合并永久性房颤,且未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者30例(慢性房颤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急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急性房颤组患者复律后Fib水平于第7天降至窦性心律组水平,D-二聚体浓度于第7天升至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但直至复律后第30天仍高于窦性心律组。急性房颤组患者复律前及复律后t-PA及PAI-1活性与健康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在复律后仍可持续1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均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房颤的复发,维持术后窦性心律,并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律率治疗包括房颤的心室率控制,房颤的转复,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等三方面,涉及药物及非药物两大类的治疗。尽管律率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姑息性缓解症状的治疗,但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控制心室率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室率控制包括药物和消融两方面的治疗。1.1急性期心室率控制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治疗是目前心房颤动(房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原因有两个,即节律紊乱和快速心室反应.针对这两个方面,药物治疗形成了两种策略,(1)节律控制策略,即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包括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后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2)频率控制策略,即控制心室率.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使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3 mo和维持治疗12 mo比较.结果:治疗组3 mo临床治愈(完全缓解)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3 mo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6%,治愈率30%.两组有效率、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12 mo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5例患者治愈,1年之内无复发.结论: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治疗和维持缓解状态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普罗帕酮、安他唑啉、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2 6例单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无效的住院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2 5例 ,女 1例 ;停用上述药物后 ,联合服用普罗帕酮 40 0~ 45 0 mg/ d,分 3~ 4次 ,安他唑啉 30 0~ 40 0 mg/ d,分 3~ 4次 ,阿替洛尔 3.12 5~ 12 .5 mg/ d,分 1~2次 ,近期终点为 2个月。  结果 :显效 38.5 % (10 / 2 6 ) ,有效 5 0 .0 % (13/ 2 6 ) ,无效 11.5 % (3/ 2 6 ) ,总有效率为 88.5 %。未见明显副作用。  结论 :联合应用普罗帕酮、安他唑啉、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手段包括电或者药物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减少复发或者发作次数;控制心室率,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消融或手术病灶根除和起搏治疗等。房颤患者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发现、控制甚至消除诱发/维持房颤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甲亢或者心衰。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慢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高.初发房颤24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平均心室率.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心室率增加可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产生明显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头晕、疲乏等,在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则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病死率[1,2].已有证据表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或控制心室率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并降低病死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