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某电厂不同年龄组职工血清总胆固醇 (TC)及甘油三酯 (TG)水平 ,并对各年龄组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801例职工按年龄分为20~、30~、40~、50~、60岁以上5个年龄组 ,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 (TG)水平。结果 (1)男性TC、TG水平显著高于女性 (P<0.05) ;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P<0.05) ;(2)男女性TC水平、女性TG水平都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30岁开始,男性TG均值开始升高 ;40岁开始 ,男性TC均值超过理想水平 ;(4)50岁以前女性TC、TG水平显著低于男性 (P<0.05)。结论30岁以上的男性与50岁以上的女性应成为该厂防治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知高干体检者七项生化指标检测水平. 方法 采用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93名高知高干体检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脂等七项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增长上升,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随年龄增长下降,但性别间ALT、TG、TC三项指标随年龄变化规律不同,男性尿酸(UA)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在35~岁年龄组中处于最高水平. 结论高知高干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脂阳性率均高于20%,而35~岁年龄组的男性高知高干人群,多项生化指标检测水平和阳性率同其他年龄组相比处于最高水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10502例体检者血糖、血脂和尿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人各年龄段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方法:用酶法检测体检者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水平,用电极法检测GLU水平。结果:各年龄组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尿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前,TC和TG结果随年龄增加有所增高(P<0.05),50岁以后,维持相对稳定水平(P>0.05),高胆固醇阳性率在50岁前随年龄增加(P<0.01),50岁后变化不大(P>0.05),高甘油三酯阳性率在40岁前随年龄增加(P<0.01),40岁后除60~岁组发病最高,与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它3个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均是70岁以上组最高(为374.743±88.831μmol/L、28.3%),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0~49岁年龄段的尿酸结果(376.208±68.818μmol/L)虽较≥70岁组(387.638±87.838μmol/L)低,但却明显高于其于各年龄组(P<0.05)。总体男、女之间各项结果、糖尿病阳性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率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增加;30~49岁年龄段的男性尿酸结果呈现高水平状态;中、壮年的男性和绝经前后的女性是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易发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ALT、BUN、Cre、Glu、TC、TG、HDL-C、LDL-C、Uric、TSGF等10项生化指标水平,初步评估北京地区体检人群的健康状态。方法:用Ba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我院体检中心35332例体检人员的10项血生化指标。结果:总体水平,男性ALT、BUN、Cre、Glu、TC、TG、LDL-C、Uric显著高于女性(P0.05或P0.01);HDL-C女性高于男性(P0.01);TSGF男女无差异(P0.05)。ALT高阳性率集中在男性60y以前各年龄组;GLU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70y组无差异;BUN和Cre水平在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均值和阳性率均在≥70y组显著升高,女性Cre阳性率更是升高到21.2%;女性TC随年龄升高趋势明显,尤以40~49y组至50~59y组升高显著,约0.5 mmol/L,并超过同年龄组男性;男性TG水平和阳性率在60y以前各年龄组均高于女性(P0.001),40~49y组更高达35.7%,均值1.80 mmol/L高出正常参考区间上限,女性TG在60y以后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在70y以前随年龄的增长升高,各年龄组差异高度显著(均P0.001);男性LDL-C在40~49y组和50~59y组最高,以后各年龄组有降低趋势,女性LDL-C水平和阳性率在50~59y组显著升高,阳性率较40~49y组高11.3%;同年龄组HDL-C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总体水平差异高度显著(P0.01);女性Uric在40y以后明显升高,阳性率在≥70y组超过男性;TSGF男女无差异。结论:北京地区体检人群男性ALT、TC、TG高峰较早,女性50岁以后Cre、Glu、TC、TG、LDL-C显著增高,年轻人应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老年人应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佛山市三水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所进行健康体检的21797名人员的基础资料,分析以上人群基础信息和体检资料。结果21797名体检人员中男性体检人员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男性高于女性(P<0.05),50~59岁、60~69岁、70~98岁年龄段的男性低于女性(P<0.05);在UA水平、LDL-C水平、HDL-C水平、TG水平、FBG水平、ALT水平、DPB水、SPB水平、腰围、BMI、年龄、性别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健康人对比均有差异(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高UA、高ALT、高TG、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占比均高于健康人(P<0.05),非肥胖低于健康人(P<0.05)。结论在佛山市三水区体检人群中,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老年患者较多,且男性稍多于女性,而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尿酸和ALT水平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  相似文献   

6.
健康老年人血脂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当地部分单位 4 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血脂在衰老进程中的变化规率以及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健康中老年人 5 6 0例 ,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在相同年龄组间对比 ,TC、TG均值都是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无显著性。HDL- C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80岁以上男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80岁以上明显下降 (P<0 .0 1)。 TG在男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80岁以上下降更为明显 (P<0 .0 1) ,TG在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8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 (P<0 .0 1) ,HDL- C在 70岁以后开始下降 ,80岁以后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HDL- C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男、女两性 TC水平均随年龄而增长 ;男性 TG随年龄增长下降 ,女性 TG随年龄增长上升 ,80岁以上男、女两性 TC、 TG及 HDL- C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脂、血尿酸(UA)水平,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数据统计系统,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甘油三酯(TG)及血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水平组(P<0.05),高血压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TG)和高尿酸血症(U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重视老年高血压人群血脂及血尿酸(UA)的检测,加强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UA)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2年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的动态变化以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在天津市某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1人的体检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数据.对该人群不同组别各年份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男女血TG和TC含量2年间自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50岁以下TG平均水平以及2年差值的平均水平、各年份30岁以下TC平均水平,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50~岁以上男女的TC平均水平以及女性的TG平均水平,均高于各自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年份40岁以下男性的TG、TC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而且50岁以上女子TC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各年份TC异常检出率均显示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男性TG异常发生率(20.2%)高于女性(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46,P<0.01),而男女TC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79%、4.8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2,P>0.05),并且男女50岁及以上组TC异常发生率均高于50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男女健康查体者各年龄组TC和TG 2年间的平均水平和异常检出率无明显变化,40岁以下成年男子TG和TC异常检出率和发生率高于女性,而50岁以上女子TC异常发生率较高.长期进行血脂监测在健康查体人群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铁路职工血脂水平,分析血脂异常流行特征,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长沙地区14个铁路单位所有参加健康体检的15 735名铁路职工的体检资料,对不同特征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SPSS 19.0软件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患病率与年龄关系用趋势χ~2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长沙地区铁路职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2.12±1.81)、(4.93±1.33)和(1.32±0.40)mmol/L,男性TG、TC水平高于女性,而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TG、TC、HDL-C水平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1),且TG、T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较HDL-C水平明显。男性TG水平在40~岁达到峰值,女性在50~岁达到峰值。而男女性TC水平均在50~岁达到峰值。调查人群中血脂异常者9 366例,患病率为59.52%,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475.02,P<0.01),男性血脂异常率为64.42%,高于女性(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临床类型以混合型高脂血症为主,占48.79%;男女性血脂异常类型差异明显:女性以高TC血症为主(40.60%),男性以混合型高脂血症为主(52.11%)。结论长沙地区铁路职工血脂异常患病率高,年轻化趋势明显,应引起重视、加强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区体检人群甘油三酯(TG)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12年参加天津市肿瘤医院预防医学中心健康体检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检测TG、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2004-2012年天津市区体检人群TG水平在中老年期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60岁以前男性的TG水平高于女性,60岁以后则是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青年时期,体检人群的TG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男性40~49岁组TG异常检出率最高(28.8%)而其后的年龄组TG异常检出率较之前有所下降;女性TG异常检出率则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糖和高TC水平与高TG水平呈正相关,体检年份与高TG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体检人群TG水平和异常检出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将TG、血糖和TC水平控制作为一个总体,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代谢状况及脂肪肝发病情况,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某高校教职工青年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作为观察组,分层随机抽取男女比例相同的非高血压青年教职工10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间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尿酸异常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检出率分别高达70.0%、55.0%,脂肪肝检出率为40.0%;不同性别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尿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男女性检出率相当,脂肪肝检出率亦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徐伟 《应用预防医学》2020,(1):13-16,22
目的了解华中某国企职工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湖北省电力职工医院职工健康体检数据,检测指标包括尿酸(UA)、肌酐(CR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 (Apo-B)、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HUA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 948名职工的资料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 094人(56.16%)、女性854人(43.84%),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95.61±89.88)μmol/L,HUA患病率为11.34%。男性HUA患病率(16.27%)高于女性(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5,P<0.001)。男、女职工HUA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P<0.001),且在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段,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在性别及ALT、FBG、CRE、TC、TG、HDL、 LDL、Apo-B等水平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o-B、TG、CRE和ALT高水平为HUA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617 (3.684-60.897)、1.322 (1.088-1.464)、1.057 (1.042-1.071)和1.011 (1.003-1.017)。结论湖北电力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高TG、ApoB、CRE、ALT相关,提示HUA与肝肾功能异常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糖代谢异常者防治亚临床甲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428例,抽取所有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包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CR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结果 两组FBG、TC、TG、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为(33.38±6.4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1±3.35)mg/L(P<0.01).ALT正常的观察组26例患者血清RBP4水平为(38.96±4.09)mg/L,明显高于ALT异常的观察组30例患者的(28.53±3.43)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ALT水平与RBP4水平呈负相关(r=-0.6368,P<0.05).结论 血清RBP4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有显著相关性,且与ALT呈负相关,与FBG、TC、TG、γ-GT及HCV-RNA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特征和临床指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B超检查诊断,体检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4 086例)和NAFLD病例组(1 699例),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特征和各临床指标。结果各年龄段NAFLD的患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NAFLD病例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为4.30)、TG(OR为1.94)、FBG(OR为1.86)、舒张压(OR为1.02)、HDL-C(OR为0.61)、LDL-C(OR为1.27)、ALT(OR为1.02)、AST/ALT(OR为0.40)进入方程,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NAFLD关系较为密切的指标是BMI、TG、FBG和LDL-C,可较好地预测NAFLD。结论 NAFLD患者具有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FBG、高TG、高LDL-C、低HDL-C)、高血压、高尿酸的特征,且肝酶升高。BMI、FBG、TG、HDL-C、LDL-C、DBP、ALT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女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NAFLD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商丘市高校教师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和血尿酸(UA)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828名高校教师进行空腹血清中TG、TC、GLU和UA等指标检测。结果TG、TC、GLU和uA水平总趋势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30岁一年龄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P〈0.05);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在50岁以上年龄组出现显著增高,与50岁以下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在40岁以上年龄组与40岁以下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G、TC、GLU和UA水平及异常检出率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疾病、糖尿病和痛风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男性患者的相关查体指标分析,探讨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方法男性患者738例,分为无BPH及无代谢综合征(MS)者组(A组),有BPH及无MS者组(B组),无BPH及有MS者组(C组),有BPH及有MS者组(D组)。检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谷丙转氨酶(ALT)、血总胆红素(TB)、血肌酐、血尿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结果B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而HDL—C显著低于A组(P〈0.05);D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血尿酸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而HDL—C显著低于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以上(DR:4.432,95%CI:1.331~14.759)、超重或肥胖(OR:228.165,95%CI:21.932—2373.724)、高血压(OR:33.350,95%CI:10.221~108.824)、高FBG(OR:131.669,95%CI:21.033—824.279)、高TG(OR:53.500,95%CI:11.547~247.889)是BPH合并M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H与MS关系密切,老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TG、高FBG等代谢异常是BPH合并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汕头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正常老年人血液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的趋势。方法检测总例数为716例(男性558例,女性158例)61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血清尿素(UR)、血清肌酐(Cr)和血清尿酸(UA)。男、女各分为61岁~、71岁~和81岁以上3组做统计分析。结果 UR:男性61岁~和71岁~的均值高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t=4.200,P<0.01和t=2.000,P<0.05);81岁~组女性的均值偏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0,P>0.05);同性之间高年龄组的均值高于低年龄组,呈现Urea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规律。Cr:3个年龄组男性的均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24.97、11.26、6.622,均P<0.01);同性之间显示Cr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UA:男性61岁~和71岁~的均值高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9.887、4.769,均P<0.01);81岁~组女性的均值偏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05);同性之间男性各组无差异,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高UA状况以女性升高明显,由低龄组到高龄组依次是20.6%、34.6%和47.4%。结论汕头市机关企事业的老年人的UR、Cr和UA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女之间的差异(男高女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小,女性在81岁~后各指标升高尤为明显,致UR和UA的平均水平偏高于男性。女性高UA血症在71岁~后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杭州市某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肥胖、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杭州市四季青社区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居民2 288人进行调查,分别按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法将男女性各分为4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等指标.结果 在男性人群中,SBP、DBP、WC、TC和TG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在女性人群中,年龄、SBP、DBP、WC、FPG、TC、TG和LDL-C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BMI、SBP和T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女性人群中,BMI、TG和FP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血压高、血糖高及血脂异常等MS组分之间有密切关系,血UA水平与女性的相关性更强.因此,有效地控制血UA水平是预防和治疗MS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及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天津市健康查体者4110名,按年龄分组(<65岁非老年组2058名,≥65岁老年组2052名),检测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根据GGT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病率非老年组为14.6%(男200%,女4.6%),老年组为24.3%(男24.6%,女22.8%);MS与非MS组间比较,BMI、舒张压(DBP)、ALT、GGT、HDL-C、FPG、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GT正常与异常组间比较,BMI、DBP、ALT、AST、TG、TC、HDL-C、LDL-C、UA、F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GGT与BMI、DBP、TG、TC、FPG、U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226、0.362、0.200、0.120、0.213,均P<0.01),与HDL-C负相关(r=-0 2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性别、年龄、BMI因素后,DBP、TG、FPG、UA为GGT的危险因子(β值分别为0.170、0.293、0.107、0.094,均P<0 05).结论 GGT与MS各组分血压、血脂及血糖显著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MS). Methods Between April and August 2010, a total of 4110 persons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ianjin First Central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less than and the older than 65-year-old groups. Items as body mass index (BMI), blood pressure, FPG, 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TG)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 GGT, serum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 (HDL-C) , seru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 (LDL-C) and uric acid(UA) were tested and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All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and abnorm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GGT level. Results 14.6 percent of thesubjects in the younger groups and 24.3 percent in the older groups were diagnosed as M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iced among MS groups and normal groups, regarding items as BMI, dystolic, ALT, GGT, HDL-C, FPG, and UA(F<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GT normal group and abnormal group (F<0.05). The GG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s of BMI, dystolic, TC, TG, FPG and UA with Rs as 0.212, 0.226, 0.362,0.200,0.120 and 0.213 (P<0.01), whil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HDL-C level (r=-0.23, P<0.001). Data from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dystolic, TG, FPG and UA were predictors for GGT (β =0.170, 0.293, 0.107, 0.094, P<0.05). Conclusion GG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