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分别联合厄贝沙坦、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厄贝沙坦组、贝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每组40例。三组均给予卡维地洛片,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贝那普利片、氨氯地平片,三组经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种联用方案的疗效,对患者血压、心率控制效果,对内皮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总有效率均大于80%,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厄贝沙坦组心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肾上腺髓质(AM)、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一氧化氮(NO)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炎性因子、内皮功能指标各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主要并发症为干咳、头昏,氨氯地平组主要并发症为双下肢轻度浮肿、低血钾,三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分别联合厄贝沙坦、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内皮功能及各炎性因子控制效果相近,近期疗效一致,尽管不良反应种类不同,但程度均较轻,发生率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天-1治疗,B组予厄贝沙坦150mg.天-1治疗,检测治疗前及3月后患者baPWV(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血压均有下降,B组收缩压(126.13±7.99)mmHg较A组(131.38±5.23)mm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6,P0.01);B组脉压(55.23±9.57)mmHg较A组(60.98±7.57)mm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2.高血压组baPWV(1734.71±471.14cm/s)明显较健康体检组(1435.01±211.69cm/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01)。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baPWV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1426.08±263.95cm/s)较A组(1586.60±396.45cm/s)降得更低,差异显著(t=2.487,P0.05),B组△baPWV(306.85±259.26cm/s)较A组(132.45±138.42cm/s)大,差异显著(t=3.753,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减退,积极降压治疗3月后动脉弹性有一定程度恢复,且服用厄贝沙坦组患者动脉弹性较非洛地平缓释片组患者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就诊的1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降压方案,分为地尔硫卓组(n=3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n=45)和RASI+地尔硫卓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n=88)。随访6~18个月。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血压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IVST、LVPWT及LVMI水平降低(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患者LVMI低于地尔硫卓组[(104.53±13.50)比(112.80±16.16)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与RASI组治疗后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53±13.50)比(108.11±15.12)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组心电图MV5、aVF导联TIB和总TIB在治疗后降低[总TIB:RASI+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42±0.59)比(2.26±0.92)mm/(min·24h),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25±0.57)比(1.97±0.76)mm/(min·24h);均P0.05],心电图MV1导联TI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及地尔硫卓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段(0~6、6~12、12~18及18~24月)总TIB均降低(均P0.05);RASI组在治疗后各时段总T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及地尔硫卓均有降低血压和逆转LVH的作用;地尔硫卓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合用,均可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入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成员均为93例。给予对照组单一贝那普利,给予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作为根据诊断标准,判定患者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UAER、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Scr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8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时,能够控制血糖和血压、降低蛋白尿的排出量,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丁韦  陈蓬  杨美丽 《山东医药》2011,51(13):93-94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早期肾损害干预的影响。方法3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149例和B组153例。A组给予非洛地平加吲达帕胺、B组给予非洛地平加厄贝沙坦组,治疗随访12周。结果治疗2、4、8、12周,B组DBP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降压治疗效果优于非洛地平联合吲达帕胺,且厄贝沙坦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饮食强化管理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联合饮食强化管理,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对比2组治疗后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DBP、SBP及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DBP及SBP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大(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与DBP、SBP均具有正相关性(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33%vs 89.33%,P<0.05);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7%vs 8.00%,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饮食强化管理可显著提高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5例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每晨给予厄贝沙坦150mg和氨氯地平5mg;对照组102例,每晨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mg/12.5mg。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清晨、白天、夜间SBP和DBP、24h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24h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h、清晨、白天、夜间SBP和DBP、SBPV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DBPV下降(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及晨峰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更佳的血压达标率、更优的晨峰控制率和更低的血压变异率,更适合于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血压类型对baPWV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ISH组患者根据高血压1、2、3级分成A、B、C组,IDH组分成Ⅰ、Ⅱ、Ⅲ组,52例血压正常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D组),对所有患者进行baPWV检测,分析不同收缩压(SBP)水平或者舒张压(DBP)水平间baPWV的差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确定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ISH各组baPWV、SBP、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各组baPWV、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H组baP-WV与年龄、SBP、脉压相关,IDH组baPWV与年龄相关。结论年龄、SBP、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的主要决定因素,早期控制血压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岁高血压伴T2DM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每组40例,对照组A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B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每组患者给予12 w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三组治疗12 w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T2DM,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口服,试验组给予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口服。规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IVST、LVDPWT、LVDD、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BP、DBP、IVST、LVDPWT、LVDD、LVM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效果确切,通过改善心肌缺血,逆转左心室肥厚和降低血管紧张素的生成等机制降低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在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和心肌重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BP、DBP、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64.7%(22/34)(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14.7%(5/34)(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i种降压药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而的差异.方法 112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三个治疗组:培哚普利组38例、氨氯地平组37例、替米沙坦组37例,每组有34例纳入最终统计数据,在服药前和服药1、3个月后应用科林波形分析仪PWV/ABI型仪器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降压治疗后所有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心率则未见明显变化.(2)baPWV在三组经降压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培哚普利组、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baPWV分别为(1859±492)cm/s、(1780±335)cm/s、(1859±337)cm/s;治疗1个月后培哚普利组、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baPWV分别为(1757±508)cm/s、(1647±285)cm/s、(1632±261)cm/s;治疗3个月后培哚普利组、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baPWV分别为(1702±538)cm/s、(1559±288)cm/s、(1566±326)cm/s.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P<0.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P<0.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替米沙坦组P<0.01,氨氯地平组P<0.001.(3)降压治疗1个月后三组的baPWV均数差值变化及降压治疗3个月后三组的baPWV均数差值变化均为替米沙坦组最大[分别为(227±195)cm/s、(293±243)cm/s],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1个月后P<0.01,降压治疗3个月后P<0.05).降压治疗3个月后与降压治疗1个月后比三组baPWV均有进一步的下降(P<0.01).结论 (1)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降压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2)降压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最为明显.(3)血压降至正常并平稳后继续应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于动脉弹性仍然存在持续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研究组加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案给药后,研究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SBP、DBP检测结果较之前(治疗前)改善(下降)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联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的给药方案可显著提高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下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福辛普利对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患者随机分为为厄贝沙坦组(n=32)和福辛普利组(n=32),检测各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结果病例组患者PCⅢ、HA和AngⅡ分别为(132.10±20.20)μg/L、(78.04±12.17)μg/L和(110.17±20.3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O为(50.10±7.0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厄贝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治疗后PCⅢ和H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NO较治疗前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辛普利组治疗后Ang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低于厄贝沙坦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VST、LVPW、LVM和LVM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LV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的降压作用相似,但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管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两组治疗6、12个月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ET-1、TNF-α、SBP、DBP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左旋氨氯地平组IMT、Crouse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中ET-1、TNF—α的水平;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较厄贝沙坦能更好地逆转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产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前瞻性平行试验设计,对照药为赖诺普利片. 入选者40例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后,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3片(75~225 mg)和赖诺普利安慰剂1~3片或赖诺普利1~3片(10~30 mg)和厄贝沙坦安慰剂1~3片,均为1次/日、口服,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结果两组用药前血压和心率组间比较无差异.用药后组内比较,2周时血压均已明显下降,至第8周仍呈继续下降趋势,厄贝沙坦组由(154.8±9.5/101.3±3.8)mmHg下降至(135.7±9.8/86.6±5.6) mmH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降低18.1 mmHg(11.6%)和14.2 mmHg(14.0 %);赖诺普利组由(155.6±11.5/101.0±3.5)mmHg下降至(139.6±11.0/89.1±6.2)mmHg,SBP和DBP分别下降15.3 mmHg(9.7%)和13.0 mmHg(12.8 %).两药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0.6% ,无显著差异.两组用药后心率均无明显减慢,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不良反应情况厄贝沙坦组心悸1例、味觉改变1例, 总发生率11.1%.赖诺普利组咳嗽5例(27.8%),咽痒、头晕各1例,总发生率为38.9%.结论国产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赖诺普利比较,降血压效果相当,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少,对心、肝、肾和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9月广西骨伤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9.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Cor、E、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Cor、E、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血浆Cor及儿茶酚胺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baPWV 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52例 EH 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患者 baPWV,进行不同血压水平和 baPWV 之间比较。结果 1)高血压3级组的 baP-WV 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3级组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5)。2)baPWV 与24 h 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白昼 SBP、白昼 PP、白昼及夜间 SBP 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3)baPWV 增高者的年龄、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4)baPWV 与年龄、SBP、PP、FPG、2 h PG 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与 FPG 是影响 baPWV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显著增加;24 h 平均 SBP 及 P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5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连续用药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SBP、DBP、HOMAIR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将其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和影响baPWV的危险因素.方法 测定252例EH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患者baPWV,进行不同血压水平和baPWV之间比较.结果 1)高血压3级组的baP-WV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3级组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5).2)baPWV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白昼SBP、白昼PP、白昼及夜间SBP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3)baPWV增高者的年龄、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4)baPWV与年龄、SBP、PP、FPG、2 h PG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与FPG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显著增加;24 h平均SBP及PP、白昼及夜间SBP负荷越高,baPWV越高;年龄、FPG升高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