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房颤复发,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观察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三 人民医院自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 80 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编号末尾数 字奇偶原则进行两组分组:对照组患者 40 例,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 40 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比 较不同方法治疗下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镁、血清钾浓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治疗后血清镁、血清钾浓度水平较之于治疗前有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浓度亦保持在正常范围 值之内。 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加胺碘酮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 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莆田市秀屿区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救治方案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加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 者治疗的效果及对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00 %,高于对照组的 7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作持 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 组患者 QT 间期离散度(Q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美托洛尔加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和 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SV、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洛阳东方医 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76 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胺碘酮联合 利多卡因方案给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 例,给予利多卡因治疗)与观察组(38 例:应用联合用药方案),比较两 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后 QT 离散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R 间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给药后总有效率(94.74 %)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 %)低于对照组(2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 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方案给药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给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加胺碘酮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82 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 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加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 标、血液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心室率与 QT 间期离散度均低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 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托洛尔加胺碘酮可进一步减少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并可改善患者 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胺碘酮联合抗阻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佳木 斯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 所有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抗阻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前后的心脏功能、6 min 步行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 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LVEF、CO 高于 对照组,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6 min 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给予胺碘酮联合抗阻训练,能够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且提高活动耐力,进一 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胺碘酮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 例: 未应用胺碘酮治疗)与观察组(43 例: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短阵室性心动过 速数、室性期前收缩数、QTc 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数比对照组低、室性期前收缩数比对照组低、QTc 间期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3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 97.67 % 高于对照组的 83.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3 % 低于对照组的 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可显著提升 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 院接收治疗的 198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9 例。对照组 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者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7.87 %)高于对照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心率低于对照组,P–R 间期、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采 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控制心室扩张,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洛阳东方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 CHF 伴 V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7 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连续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QT 离散度(QTd)、静息心率、窦性心搏 R–R 间期标准差(SDNN)、胱抑素 C(CysC)、B 型钠尿肽(BNP)、 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3.62 %,高于对照组的 78.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QTd、静息心率、CysC、BNP 低于对照组,SDNN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38 %,低于对照组的 21.2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HF 伴 VA 患者接受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增强 心功能,控制心率,减轻心脏受损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分析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郑州大 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 200 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胺碘酮组、索他洛尔组,每组 100 例。 患者在入院后,均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索他洛尔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服用盐酸索他洛尔片进行治疗,而胺碘 酮组的患者则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胺碘酮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稍高 于索他洛尔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胺碘酮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以及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 的时间明显均明显短于索他洛尔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胺碘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索 他洛尔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胺碘酮相 对于索他洛尔的起效时间快,并且安全性更高,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于莆田 市儿童医院就诊的 90 例心律失常患儿,依据入院就诊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 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左心室 射血分数及每搏心输出量均较治疗前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每搏心 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应用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 较为理想,可在改善小儿心功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2016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观察 3 h,比较两组患者 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1 h、2 h、3 h 后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 %,高于对照组的 82.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h、2 h、3 h 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 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 74 例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 = 37)及观察组(n = 37)。 两组患者在入院急诊常规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 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为 94.59 %,高于对照组的 64.86 %;起效时间 (18.53 ± 3.65)min 短于对照组的(33.69 ± 5.16)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1 %,低于对照组的 27.03 %,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VF)、舒张早期充盈 峰速度(E 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 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诊危 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获得理想效果,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西药联合治疗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单用或联用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4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胺碘酮(A组,14例)、厄贝沙坦加胺碘酮(B组,15例)和稳心颗粒加厄贝沙坦加胺碘酮(C组,12例)治疗6个月.结果心脏彩超左房内径B组和C组治疗后均改善(P<0.05),且C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C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C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有抗心律失常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 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76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8 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 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 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陈玲  李日行 《中医药研究》2008,6(3):345-34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心庞颤动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加胺碘酮组(Ⅰ组)与胺碘酮组(Ⅱ组),Ⅰ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0.2mg/d,Ⅱ组给予胺碘酮0.2趣/d。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Ⅰ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茂名市人 民医院收治的 118 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9 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施以胺碘酮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电图异常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心电图异常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不齐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析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从广州市黄埔区龙头山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出 80 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 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 % 高于对 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7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 者心功能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