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时的使用,以减轻护士工作量,保证护理安全,避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规避护理风险及封管液的灭菌水平等显著差异来评估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优越性。结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临床应用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作为一种新型封管液,可代替原有的肝素稀释液等封管液使用,且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
苏继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58-158
目的:比较两种冲洗液/冲洗器在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以探讨对冲洗液/冲洗器的合理选择。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5月在我科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共200例,其中使用美国BD公司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无菌操作下接输液接头封管100例,生理盐水封管100例,对比分析两种冲洗液/冲洗器的差异。结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能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结论:美国BD司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能有效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8 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 PICC 置管的 350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75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置管及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基于静脉治疗专科小组的置管及护理,比 较两组的一次成功穿刺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 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 PICC 置管患者实施基于静脉治疗专科小组的干预模式,能提高置管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NICU新生儿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PDCA组;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DCA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PICC置管NICU新生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管理模式建立后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通过对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后实施PICC共73例患者情况与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前实施PICC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报告实施PICC置管的7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有1例发生导管尖端位置异常,1例发生轻度的静脉炎,经妥善处理均可进行正常的治疗,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与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前80例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科学的整体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整体管理模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导丝辅助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联合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在DSA监视下使用微导丝辅助送管,对照组在DSA监视下直接送管。比较2组PICC置管的到位率以及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结果:送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6.8%,对照组为4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9.6分钟,对照组15例导管到位患者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18.6分钟,17例患者在20分钟内未送管成功,改为微导丝辅助后,在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10.5分钟内全部送管到位。结论:微导丝引导显著提高了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和操作者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弹力绷带用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135例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7例,当PICC置管顺利实施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纱布固定,在穿刺点的基础上,加用弹力绷带环绕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穿刺成功后24h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24h出血6例(8.96%),对照组24h出血35例(51.47%)。结论:纱布固定穿刺点后再加弹力绷带预防PICC置管术后24h内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及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应用中,因并发症少、插管快速方便、痛苦少、易接受、经济实用,明显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近两年来被我国广泛应用.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成功置管67例,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并使其操作趋于完善,规范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PDCA护理模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干预组...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如导管固定不牢,自由进出体内是造成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导管固定不牢致导管脱出是导管移位原因之一,文献报道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为5%~31%[1],PICC导管脱出后果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重者可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及导致非正常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因此PICC导管如何妥善安全固定,防止导管脱出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将影响PICC导管固定因素及导管固定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意义,观察其在治疗胸腹水中的安全性.方法: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或腹腔,充分引流积液后灌注药物并留置导管,观察疗效及安全性.导管留置一周以上者占98%,脱落的占2%.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意义,观察其在治疗胸腹水中的安全性。方法: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或腹腔,充分引流积液后灌注药物并留置导管,观察疗效及安全性。导管留置一周以上者98%,脱落的占2%。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5 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97 例重症肺炎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 = 47)和观察组 (n = 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 PEWS 为基础的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气 促改善时间、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心率异常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护患纠 纷发生 2 例,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 9 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 PEWS 运用在儿童重症肺炎的护理中,可以加快患儿恢复健康,降低护患纠纷,同时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预后转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经鼻导管吸氧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 CPAP 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 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发绀、呼吸困难、心率恢复正常、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 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患儿在早期阶段采用 CPAP 治疗,有效改善患儿血气相关指标及预后,减少病死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是护理操作中常见技术操作,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胃癌根治术治疗后需行 PICC 的患者 96 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同伴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54 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2 例)。比较两组患者 PICC 情况、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疼痛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二次置管成功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同伴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 PICC 患者作用显著,可减少疼痛和应激反应指标,增加 PICC 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