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11-412
目的研究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更多的方法和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骨科诊治的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依据其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普通锁定铜板组组和解剖锁定铜板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锁定钢板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骨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普通锁定钢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普通锁定钢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运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更能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5例骨折均复位良好,术后肩关节活动良好,无螺钉退钉、钢板断裂和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术后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27例;良12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7%.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骨折牢固,术后骨折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前、手术后12个月时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ROM)]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Neer得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有效途径,其中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身体负担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5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82-1483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出血量与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Neer评分显示其优良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钢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连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疗效理想,并且可促进骨折复位,操作简单,利于患者肱骨早期功能的锻炼,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2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以及肩关节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三期疗法配合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三期疗法。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肿胀程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期疗法配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以及肩关节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97-1598
选取2007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16-4218
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依手术入路分为A、B组各40例,A组经前内侧入路,B组者经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B组为92.5%,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时间及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至今,骨折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功能受限,肩关节无外展、内外旋等,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卢豪 《临床医学》2023,(2):28-31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选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试验组选取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优良率(97.62%,41/42)较对照组(76.19%,32/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P=0.004<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可以负重时间、住院天数短,且引流量、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且肩关节能力分值高(P<0.05)。结论 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更优,可以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设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案中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18 ~ 70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35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试验组);33例采用T型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0.74 ±6.22)ml与(120.52 ±5.52)ml;t=20.826,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00.71 ±6.11)min与(128.48 ±5.94) min,t=18.998,P<0.001],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1.83±1.12)周与(13.94±1.03)周,t=8.062,P<0.001].功能预后按Neer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43%与72.73%,X2=4.088,P=0.043).结论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症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41例,微创组采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传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功能、疼痛、运动范围、复位情况)总分(87.1±6.3)min,与传统组(85.2±5.7)min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日常生活、疼痛、运动范围、力量)总分为(83.3±5.9)分,与传统组的(82.7±6.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微创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33%,高于传统组的78.0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复位经皮微创LPHP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锁定钢板组)与对照组(解剖钢板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尽可能实现解剖复位,具有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各50例。髓内钉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ultiloc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相当,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但Multiloc髓内钉治疗损伤小、疼痛轻,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进行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将其分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以及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每组37例,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来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之后将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出治疗的注意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4.59%,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与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更加安全、牢固、快速,能更好地一次性的解决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问题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因而,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尽量选用锁定加压钢板的手术治疗方式来对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对57例有手术指征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螺钉和普通解剖钢板(普通解剖钢板组,n=38)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n=19)治疗,同时植骨,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4.7%;普通解剖钢板组优15例,良10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6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适应证相对较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27-3228
观察肩峰下微创切口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75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评分予以评估;患者术后生命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予以评价。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肩峰下微创切口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间接复位技术联合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法(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间接复位技术联合LPHP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VAS评分、Constan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6. 67%)明显低于对照组(8/30,2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间接复位技术联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明显的微创、安全优势,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