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154例,同期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69例)及颈动脉硬化组(85例),以24 h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低BPV组(77例)和高BPV组(77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较颈动脉IMT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IMT均显著增高(P0.05);相对于低BPV组患者,高BPV组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硬化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血压变异性、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硬化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高血压组(P<0.05),2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白昼、夜间、24h舒张压标准差及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9、0.468、0.712、0.746、0.554、0.597,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密切有关,对其进行监测,能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79-3181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和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IM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与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动态血压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G、TC、LDL、ox-LDL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TG、TC、LDL、ox-LD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各项参数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明显,可较好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适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个月后,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12±0.13)cm,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2±0.12)cm;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还能缩小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220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分为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 mm Hg和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三组,对入选患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收缩压增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收缩压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30例)和非MBPS组(28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23-1024
目的探讨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7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脑血栓能够减少脑血栓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时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经治疗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延缓IMT的增厚,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95%(34/42)相比,观察组95.24%(40/42)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组间相比,观察组24 h DBPV、24 h SBPV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压变异性,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高频彩超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技术检测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并检查5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二维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增高,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狭窄程度,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慢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P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以及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91-2792
抽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仅服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肌酐、尿素氮、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素氮、肌酐、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尿素氮、肌酐、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1级、2级、3级高血压3组。用心脏彩超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腔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颈动脉彩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结果随着LVMI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亦增加;血压分级越高,IMT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IMT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结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稳定血压水平,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血糖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其中合并脑梗死142例)、10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查,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与否、斑块大小、斑块性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斑块大小、回声强度、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斑块大小显著小于非脑梗死患者,回声强度评分、IMT显著大于非脑梗死患者(P<0.05);不同级别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斑块大小、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非脑梗死、对照组斑块检出率、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正常血压者显著高,特别是合并脑梗死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发生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联合甲钴胺片对降低H型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下降(P<0.05)。结论:治疗H型高血压时,运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甲钴胺片,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39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5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比、病程等基线资料,分析2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年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患者的比例、IMT、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08%比7.55%,χ~2=4.44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晨峰血压是中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χ~2=5.809、6.168,P<0.05)。结论晨峰血压是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积极预防,合理降压治疗,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总变异系数(BPsVC)将患者分为高BPsVC组及低BPsVC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压、心室肥厚发生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改变。结果高BPsVC组与低BPsV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2%和27.6%(P=0.007);高BPsVC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和左室肥厚发生率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高BPsVC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尿素氮、肌酐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结论高BPsVC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内科接受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4h舒张压变异性、24h收缩压变异性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降低血压变异性,并缓解患者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