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26-4028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行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观察组予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度、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初始尿意、强烈尿意和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陈旧性后凸畸形需要矫形手术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以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效果。方法:以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治疗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4.
江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64-286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僵硬型脊柱后凸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患者在治疗时,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能避免脊髓褶皱,降低神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80例分为实验组(n=171)和对照组(n=209),分别行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和行双侧椎弓根注入PKP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均显著改善或消失,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Cobb角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和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但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优化影像学指标,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成形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以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12 ~21个月),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脊柱重建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对照组在术后脊柱的后凸矫形和骨折块复位方面较治疗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伤椎固定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提高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使脊柱和内固定物的载荷更合理、更稳定,降低了内固定失效和矫形丢失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8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后凸Cobb's角,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8.3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较术前明显改善[(24.1+5.2)°比(34.6+2.3)°,P〈0.01],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恢复1.9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融合固定可改善后凸畸形,术后伤椎稳定,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迟发性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常引起下腰痛及椎管骨性压迫.为了消除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常需手术治疗,其目标是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手术入路仍存在争论.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术前腰椎功能损伤程度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为(11.02±1.24)分,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37.43±3.76)°.23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重建矢状面矫形方法,比较截骨前后腰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腰椎功能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4.04±2.12)分,Cobb角为(11.02±3.5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可促使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站立位身高、颌眉角、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站立位身高高于对照组,颌眉角及截骨节段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脊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患者站立位身高、颌眉角和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脊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VAS评分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比例。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和随访末期的椎体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VAS评分和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比例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新鲜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25例病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3岁(20~68岁),其中包括:(1)自愿接受截骨内固定术以避免前路手术的患者10例;(2)有复合性创伤患者7例;(3)老年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有中柱损伤的8例。分析患者术后及随诊脊柱后凸的矫正程度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最长随访3年。结果手术时间100~190 min,平均140 min,术中估算出血量300~1500 ml,平均900 ml。术后Cobb角9°~13°,平均3.3°,矫正9°~34°,平均21°,术后随诊3~6个月有1°~12°丢失,6个月后无继续矫正角度丢失。术后随诊无明显腰痛,无内固定折断或失效,未出现手术节段神经损伤或神经损伤加重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在矫正脊柱后凸的同时虽然降低了椎体高度,但保证了脊柱前、中、后柱的稳定性,通过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即可达到牢固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效果的维持,利于避免术后脊柱后凸复发及内固定失效。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骨折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8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35-1137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和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还可保护其神经功能,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及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某院7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变化情况,于术后6个月、1年随访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变化情况、椎体高度丢失量。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研究组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椎体Cobb角及高度丢失,降低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4例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凸侧顶椎经椎弓根截骨、悬臂梁压棒技术实施矫形。术前进行日递增肺功能训练、脊柱弹性训练及床上排尿训练等术前适应手术训练,术中、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测异常2例;后路胸廓成形时胸膜破裂4例,术中进行修补;3例脑积液漏,术中修补;1例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存在、无运动;4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未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经过围术期有效的护理,矫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经椎弓根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矫形,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也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