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癫痫患者痫性放电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5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检查。统计记录检查结果并比较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率、总异常率。结果:V–EEG检查的痫性放电率、总异常率均高于REE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EG检查47例痫性放电患者中,23.40%清醒时放电,44.68%睡眠时放电,31.91%清醒时、睡眠时均未发生异常放电,而临床发作率为52.63%。结论:V–EEG诊断癫痫患者痫性放电及总异常检出率较高,能反映出临床发作类型及特征,可为临床介入干预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EEG或视频脑电图及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早期发作占76.7%,发作类型以强直一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23.3%,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结论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厦 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 56 例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 平治疗),各 28 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 有效率为 92.86 %,高于对照组的 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持续发作时间、 发作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 对照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高迁移率蛋白 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可提高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持续发作时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脑电改变特征.方法:利用ZN8000型同步录像脑电图(EEG)对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结果:监测时间内共监测到89次临床发作,睡眠62次,清醒27次,持续时间10~90秒.临床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12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70次,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7次;发作期EEG:额区或额区为主的癫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8例71次,高-极高幅慢波(θ,δ)2例18次,痫样放电出现率100%.结论:额叶癫痫临床发作以运动症状为主,常于夜间发作,发作频繁而短暂.发作期EEG为额区痫样放电亦可为高幅慢波,与临床发作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在对癫痫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6例临床初步诊断为癫痫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描记(P0.01),动态脑电图睡眠期痫样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清醒期。讨论: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诊断中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临床治疗中活血定痫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3 月 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参照先后入院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抽取 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抽取量为 2.0 ~ 3.0 mL,进行血液分离,分离之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内的神经元特异 性烯醇化酶。对照组选择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活血定痫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 组患者的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元烯醇化酶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脑电波总改善率为 96.7 % 高于对照组的 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3 % 高于对照组的 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脑梗死 后继发性癫痫疾病治疗,联合使用活血定痫治疗方案加减,可保障临床疗效,切实改善患者脑电波状况。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检测癫痫小鼠脑组织中 microRNA–338 表达水平,并通过拮抗 microRNA–338 水平,观察小鼠癫痫发 作情况。方法:用成年雄性 C57BL/6 小鼠为研究对象,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诱发小鼠癫痫发作,建立小鼠癫痫动物模型。 24 h 后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小鼠海马和皮质中 microRNA–338 表达变化情况。进一步给予小鼠 侧脑室注射 microRNA–338 的特异性拮抗剂(antagomir–338)、阴性对照剂(agomir–NC),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同时检 测小鼠皮质及海马中 microRNA–338 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癫痫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海马内 microRNA–338 水平显著降低 (P < 0.01),而皮质中 microRNA–338 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RNA–338 的特异性拮抗剂可诱导小鼠 表现出癫痫发作症状。注射 microRNA–338 拮抗剂后,小鼠海马内 microRNA–338 水平显著降低(P < 0.01)。结论:癫痫 小鼠中 microRNA–338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拮抗 microRNA–338 可诱发小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胺甲氧斑蝥素(AMOC对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和青霉素(PNC协同诱发痫性放电模型的对抗作用及对皮层脑电图(EcoG、诱发电位(CEP和γ-氨基丁酸(GABAC受体ρ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电刺激坐骨神经和PNC协同诱发大鼠惊厥模型,丙戊酸钠(VPA为阳性对照,以惊厥潜伏期和Racine痫性行为学分级作为评定药效指标,RM6240C型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惊厥大鼠EcoG和CEP,观察AMOC的抗惊厥作用及对EcoG痫样波潜伏期、发放频率、最高振幅和CEP振幅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海马区GABAC受体ρ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AMOC和VPA均能明显延长大鼠惊厥潜伏期,减轻PNC诱发大鼠惊厥发作程度,明显延长痫性放电潜伏期,减少相同时间内痫样波发放频率,降低最高振幅和诱发电位振幅,与PNC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NC模型组GABAC受体ρ2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AMOC和VPA组较PNC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OC和VPA均可对抗电刺激坐骨神经和PNC协同诱发大鼠惊厥发作,抑制痫性放电和诱发电位振幅,提高海马区GABAC受体ρ2 mRNA基因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脑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40天~6.5岁小儿脑炎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23例脑电图均显示背景慢活动(θδ活动)增多及弥漫性慢活动(θδ活动)背景,有痫样波放电10例。结论EEG在脑炎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改良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绘制基本信息表,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偏倚风险图、森林图及漏斗图。结果 共有20项研究被纳入,总病例数1 7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在提高总有效率、减少脑电图痫样放电数、痫样放电累及的导联数以及改善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癫痫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两组的皮肤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安全有效,但因研究方法质量学的限制,有待于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试验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柴贝止痫汤加减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 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内一科住院部及门诊诊治的 90 例难治性癫痫 患者,收集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 46 例给予柴贝止痫 汤加减联合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治疗,对照组患者 44 例给予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 BDNF、NSE 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BDNF 均有不同程度提高,NSE 均有不同程度降 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BDNF 明显高于对照组,NSE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柴贝止痫汤加减治疗可以降低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脑损伤标记物,增加脑内保护性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槐定碱(sophojridine,SRI)诱导大鼠癫痫模型,同步观察槐定碱致痫大鼠行为和清醒脑电的变化,并探求细胞因子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只大鼠,通过立体定位仪在大鼠海马埋置电极,1周后将存活健康的26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予腹腔注射槐定碱(55 mg/kg),造成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自由大鼠海马的脑电活动和行为学改变;同时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2和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槐定碱后,逐渐出现癫痫样发作,且海马脑电图同时显示癫痫波发放,对照组大鼠无癫痫症状且未记录到痫性脑电图;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2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槐定碱腹腔注射可使大鼠引发典型的痫样发作行为和痫样脑电;TNF-α、IL-2、IL-6在槐定碱所致的癫痫发病中起促进作用,是癫痫发病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清心汤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气血两虚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痫性活动的影响。方法:纳入116例成人癫痫GTCS气血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加味清心汤治疗。比较两组GTCS患者发作情况、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电图情况、血清相关因子及中医证候积分,并统计两组GTCS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53/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9%(45/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血清SOD均高于治疗前,每月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血清SOD均高于对照组,每月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低于...  相似文献   

14.
60例头痛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本组60例临床上大多诊断为头痛型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分析,对头痛型癫痫这一诊断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对60例头痛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并分析脑电活动的特点。结果: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24例(40.0%),其中捕捉到痫样放电2例(3.33%),痫样放电多见于过度换气诱发时出现。结论:头痛型癫痫之诊断虽然可能存在,但为数甚少,须强调临床症状,结合脑电图之痫样放电,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5.
以脑电图为观察指标,从临床与实验两个角度研究抗痫胶囊对癫痫异常放电的影响。结果,临床用药4周,可明显缩短癫痫患儿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的累计时间,与用药前比较,P<0.05,在脑电图改善的同时,临床发作次数也相应地减少或消失;即时实验用药,可使戊四氮诱发的大白鼠脑电图阵发性棘波样改变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的婴幼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观察分析.结果:在初步诊断为癫痫的46例婴幼儿中,AEEG异常率为83%,其中痫性波检出率为76%;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组40例异常率为10%,痫性波检出率为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镇静针法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即时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镇静针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相关指标(痫样放电次数、痫样放电波波幅)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率、发作控制时间、起效时间及治疗后24 h内癫痫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控制时间及起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监测的后30 min痫样放电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减少,痫样放电波波幅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监测的后30 min脑电图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6.7%,对照组分别为43.3%和90.0%;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镇静针法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能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行草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按照 1 ~ 90 发放数字卡片, 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 45 例,分别采取草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与单纯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1 周、4 周、8 周癫痫发作次数,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77.78 %), 每个时间点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草酸西酞普兰可改善脑梗死 继发癫痫患者焦虑情绪,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癫痫中心确诊的BECTS患者临床与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BECTS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仅有局灶性发作42例(40.4%),继发全身性发作62例(59.6%);仅有睡眠中发作92例(88.5%),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12例(11.5%)。脑电图表现特点为:一侧放电60例,占57.8%,其中左侧50例、右侧10例,57.8%;双侧放电共44例(42.2%);清醒时可见到放电者52例(50.0%),睡眠中出现放电104例(100.0%)。结论准确认识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 林分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癫痫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 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认知能力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用药后,两组患儿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观察组患儿发 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两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δ、θ 频段功率较用药前降低, α、β 频段功率较用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观察 组患儿言语、操作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效果相近,但可控制疾病发作, 减轻疾病对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