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模式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的血清学指标。结果 2组术中输血量、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2组血清前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8.52%,低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肝癌切除术患者ALT恢复正常,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生物学指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生物学指标等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则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生物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且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206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者75例作为观察组,PLT≥100×10~9/L者1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患者术后PLT计数与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的血清ALT、AST、TB、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PT水平持续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0 d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10 d血清ALT、AST、TB、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恢复延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3%比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与血小板计数与密切相关,术前低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肝功能恢复延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3):2246-22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癌切除术,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时谷草转氨酶(AST)、丙氨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B超可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术中输血量,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7 d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7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安全且有效,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饮食指导在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饮食指导。记录2组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术后3个月末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C肽、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糖代谢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末的空腹血糖,术后1个月末及术后3个月末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白蛋白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白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糖代谢指标逐渐改善。2组患者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分组情况下,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白蛋白、前白蛋白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饮食指导,可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行肝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CEA、AFP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行肝部分切除术有相同的效果,均可降低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同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利于患者康复,且对肝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和手术前后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TNF-α、IL-6、CD8+、CD4+和CD3+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NF-α和IL-6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CD4+和CD3+水平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SHC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SHCC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A组,将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42例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FP、CEA、GPC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较为相似,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但易损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术前、术后7 d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较短,手术总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上升,但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效果优于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总出血量,改善肝功能指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7年5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评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2.68%(38/41)较对照组73.17%(30/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较对照组24.39%(10/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现代医学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1 d开始服用以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煎剂,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肝功能、Karnofsky评分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明显减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加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疼痛、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可促进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常规入路,观察组术中选择前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ALT、AS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肝切除术治疗HCC效果显著,相比于常规入路术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小,炎症介质水平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采用分支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1d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为7.7%,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33-3935
目的探究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与切除术对异位妊娠术后妊娠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异位妊娠术后复发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各项手术情况、术后7d血β-HCG水平及术后半年宫内妊娠率、宫外孕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β-HCG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宫外孕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宫内妊娠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相比,对异位妊娠术后复发患者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效果更优,能降低对患者机体损伤,提高宫内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在肝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行肝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两组均在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血清ALB水平低于术前,但观察组血清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EA、AFP、CA199、PIVKA-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0,P=0.017)。结论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术后恢复较快,保护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运用于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共80例,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于观察组,发生肝功能损害人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前蛋白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运用于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加快肝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腹腔镜与开放式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 =37)和开放组(n =37)。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肝癌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率、平均随访时间、复发率、转移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镇痛药物使用率(10.81%)显著低于开放组(4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开放式肝癌切除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可优先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甲胎蛋白(AFP)mRN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17例,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对照组给予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7 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以及术前、术后28 d外周MAGE-1 mRNA和AFP mRNA变化,随访观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7 d TBIL和CH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8 d MAGE-1mRNA和AFP 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肝功能,降低外周血MAGE-1 mRNA和AFP mRNA表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