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律失常检测结果与敏感度、特异度等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96.00%)、特异度(98.00%)、敏感度(96.00%)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54.00%)、特异度(58.00%)、敏感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23.31、17.42,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性、敏感度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8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12导联心电图(列为A组)、24 h动态心电图(列为B组)进行监测。比较2组方案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术后心肌缺血检出情况。结果B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7.4%、80.8%,均分别高于A组的7.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时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分别为(137.25±15.98)、(132.92±15.43)、(39.25±11.36)ms,分别高于A组的(91.39±14.36)、(87.15±17.61)、(21.65±9.2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心肌缺血ST-T改变检出率为26.9%,高于A组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进一步提高起搏器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其HRV敏感性较高,且有助于提高术后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52-453
目的探究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与24h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与室性早搏、房性与室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疾病检出率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156例中老年冠心病人行24h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异常ST-T改变检出率高。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有效、无风险、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测方法,对中老年人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记录24 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资料,特别是对于短暂性、阵发性、一过性心律失常和ST-T变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仪,能够发现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2003年5月-2004年6月,我科对81例有发作性心悸、胸闷等症状的患者进行24 h 12导联Holter监测,并对提高心律失常以及ST-T异常改变的检出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可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资料,特别是对于短暂性,阵发性、一过性心律失常和ST-T变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仪。能够发现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2003年5月-2004年6月,我科对81例有发作性心悸、胸闷等症状的患者进行24h 12导联Holter监测,并对提高心律失常以及ST-T异常改变的检出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辅助检查方法选择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价。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78.63%(92/117),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71.79%(84/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早发及房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实用性及准确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检查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能够精准呈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别应用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完成监测的情况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确诊有58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58%;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有96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96%;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准确,且患者的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早二联律、三联律、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短阵房速、窦房的传导受阻、束支的传导受阻以及房室的传导受阻检出率皆比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高,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较高,监测敏感性较好,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尽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分别对不同方法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其异常检出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2.0%和28.0%,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4.0%和66.0%,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8.0%和16.0%,ST-T段改变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6.0%,均有24h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都更高,可以做好病情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苏琪  张姝兰  乔洁  闵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95-8995
目的观察围产期心肌病产妇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选取33例经心脏超声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并行24h12导联动态监测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室性期前收缩为最多见(90.9%)、窦速(63.6%)、低电压(45.5%)。心功能越差,复合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围产期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试验组)各30例,明确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Y-H12M型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并详细按时记录24h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4%,复杂的心律失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占80%。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40例,进行12导联A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观察组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单支、多支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AECG检查可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991-3992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36例心律失常患者。均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 12导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动态心电图对偶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90.91%,较常规心电图的36.3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12导动态心电图在门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还有利于提高对偶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静 《临床医学》2022,(3):87-89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DECG)与常规心电图(RECG)在冠心病(CHD)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疑似CHD心律失常患者102例,均进行12导联DECG检查和RECG检查,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统计12导联DECG和RECG诊断的诊断结果及诊断...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在心脏起搏器患者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是临床上一项重要工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由于描记时间短,对于一些间歇性、短阵性起搏器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记录下来,而动态心电图(DCG)可连续24h不间断监测,能更及时准确的捕捉起搏器功能异常和相关的心律失常,从而为调整起搏参数和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对3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分别于就诊三天内和治疗十天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图24小时监测 ,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就诊三天内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阳性率为88.89 % ,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55.78 %有极显著差异 (χ2=15.38 ,p<0.005) ;治疗十天后动态心电图监测阳性率为61.11% ,也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7.78 % (χ2=8.10,p<0.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更确切 ,并可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19-4720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诊治87例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动态心电图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8.51%,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4.83%;且糖尿病性心律失常类型,即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具重要诊断价值,可提高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检出,明确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便于临床医师科学拟行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监测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于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进行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并对比本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24h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心电图的冠心病、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诊断阳性率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在监测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要比常规心电图更加灵敏和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DC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TLC4000全息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连续记录24h心电图。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194例,占57.4%;心肌缺血检出率142例,占42.0%。结论 DCG检查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