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喉头和声门下喷雾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应用在开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行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用喉麻管给予生理盐水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麻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溶液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C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后进行气管插管,术中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3 min(T4)以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测各时点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T)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及拔管后24 h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各时点患者HR、SBP、DBP的变化以及静脉血AD、NE、COR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且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前2%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老年患者,60-7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诱导组(对照组)、甲哌卡因表面麻醉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快速顺序诱导法,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丙泊酚TCI 3-4μg/ml,试验组待肌松完全后在可视喉镜直视下使用一次性喉麻管对准会厌周围、声门及声门下气管内喷注2%甲哌卡因5 ml,继续面罩正压通气2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则在肌松完全后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T0),全麻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的SBP、DBP及HR变化。结果:两组组间比较,T0、T1时的SBP、DB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2、T3时SBP、DBP及HR变化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喷注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麻醉诱导期更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喉麻管在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高血压、需全麻的病人3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用喉镜挑起会厌。显露声门,用含有2%利多卡因2—2.5mL的喉麻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并随机选择同类病人30例作为对照,二者麻醉诱导厦维持用药基本相同。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病人FIR、SBP、DBP在插管即刻厦插管后各时间点变化不大,与入室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病人在插管即刻、1、3min时,HR、SBP和DBP有较大幅度增快或升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插管后5、7min仍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插管后10min则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结论 喉麻管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能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安全的用于气管插管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全麻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尼卡地平0.02mg/kg静注;B组诱导、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10mL。随后观察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0min3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SBP、DBP、H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则无明显变化;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伍用可有效防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例60例,按诱导药物不同平均分为利多卡因组(Ⅰ组)、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Ⅱ组)、舒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Ⅲ组)3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时点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结果:诱导后T1时点3组SBP、DBP、HR显著低于T0(P<0.05或P<0.01);插管后Ⅲ组SBP、DBP、HR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T3、T4、T5时SBP、DBP及HR在T2、T3时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或P<0.05),在T2、T3时SBP、DB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在T2、T3与T0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5),HR在T4、T5时与T0比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SBP、DBP、HR低于Ⅰ组(P<0.05);Ⅰ组SBP、DB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Lightwand光棒(LW)与Macintosh直接喉镜(MAC)经口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LW组和MAC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用LW或MAC实施经口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后、颈前光点或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桡动脉有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后血压(BP)及HR最大值出现时间。结果 MAC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LW组(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和MAP均比麻醉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颈前光点或显露声门BP和HR较麻醉诱导后无明显变化(P>0.05);气管插管后血压比麻醉诱导后显著升高(P<0.05),持续约1~2 min后逐渐下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观察期间两组血压升高均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HR比麻醉诱导前、后均显著升高(P<0.05),持续约3 min。两组间BP和HR在各对应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LW与MAC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可产生类似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气管内及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对小儿全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1~12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气管内组(T组)、静脉组(V组)及对照组(P组)。诱导时分别静脉推注异丙酚3mg.kg^-1、芬太尼2μg.kg^-1及万可松1.5mg.kg^-1。T组和V组在插管前1.5min分别气管内喷雾和静注1.5mg.kg^-1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患儿在诱导前、插管前1.5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插管即刻,除P组HR、DBP、MAP较基础有所上升外,其余各组数据未见明显变化,V组SBP甚至有所下降。V组的SBP、MAP则明显低于T组和P组。插管后1min,T组的血压与基础和插管前1.5min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插管后3min及5min,各组的血压和心率均可大致恢复到插管前水平。结论:气管内及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均能减轻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而且静脉应用利多卡因使整个气管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何凌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72-287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病例60例,按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利多卡因组(Ⅰ组)、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Ⅱ组)、舒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Ⅲ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 (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 、5min(T5)各时点的SBP、DBP、HR。结果 诱导后T1时点三组SBP、DBP、HR显著低于T0(P<0.05或P<0.01);插管后Ⅲ组SBP、DBP、HR与T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在T2、T3、T4、T5时SBP、DBP及HR在T2、T3时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或P<0.05),在T2、T3时SBP、DB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在T2、T3与T0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5),HR在T4、T5时与T0比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SBP、DBP、HR低于Ⅰ组(P<0.05);Ⅰ组SBP、DB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5或P<0.01)。结论 舒芬太尼、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清  严赟  马思杰 《临床医学》2012,32(2):19-2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腹部外科手术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将其分成L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M组(右美托咪啶1.0μg/kg)、C组(咪唑安定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 ml右旋美托咪啶,L组0.5μg/kg,M组1.0μg/kg,输注时间为20 min;C组全麻诱导时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 mg/kg。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1)、全麻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有创血压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输注右美托嘧啶后全麻诱导前L组、M组患者HR、SBP、DBP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三组患者的SBP、DBP、HR均降至最低(与基础值比较,P<0.05);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M组出现4例窦性心动过缓(<52次/min),3例低血压(SBP下降>40%);L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C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速。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患者血压、心率有不同程度上升;C组HR、SBP、DBP与插管前L组、M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L组、M组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3 min,C组血压、心率与气管插管后即刻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仍明显升高(P<0.05)。L组、M组血压、心率与插管后即刻、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输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能更适合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辅助表面麻醉对减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本院经口清醒气管插管患者92例,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5例),在利多卡因和丁卡因联合表面麻醉前提下,观察组插管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记录并对比两组表面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 min (T2)、插管后5 min(T3)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插管后NE、SBP、HR均较之基础值呈现一过性升高,T3时各指标基本恢复至基础值水平;②T1时对照组NE、SBP、DBP、HR等指标远高于观察组水平,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T2时两组NE、SBP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3时两组NE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醒状态下经口气管插管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辅助表面麻醉较之舒芬太尼对减轻心血管反应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对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C1、C2组(诱导分别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3.0、4.5 mg/kg),L组(诱导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F组(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每组15例.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置入喉镜前及插管后0.5、1、3、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指数(RRP),并于诱导前、插管后3 min和1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2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3 min时MAP显著低于同时点C1组、L组和F组(P<0.05),插管后3 min时HR显著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1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 min时MAP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2组插管后3 min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1组、L组和F组(P<0.05),C1组显著低于L组(P<0.05).C2组插管后10 min时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L组和F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且4.5 mg/kg优于3.0 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对预防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A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min、5min、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各对应时点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诱导后2min三组SBP、DBP、HR和RPP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降低的程度比A组更甚,但不及c组低;气管插管后即刻,A组、B组的SBP、DBP、HR和RPP显著升高(P〈0.05),但B组增高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而C组保持稳定;插管后2min、5min、10min三组SBP、DBP、HR和RPP随时间逐渐趋于基础值,但B、C组仍低于A组(P〈0.05)。结论应用0.5mg/kg和1mg/kg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1mg/kg艾司洛尔为合适剂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病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合适剂量。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3 min后三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胺0.1 mg/kg麻醉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T1)、静脉注射异丙酚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时三组SBP、DBP、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SBP、DBP、BIS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各时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舒芬太尼0.3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维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使用的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明视插管软镜对全身麻醉诱导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国产明视插管软镜组(V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明视插管软镜(V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M组)施行经口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声门暴露时(T3)、气管插管后1 min(T4)、3 min(T5)、5 min(T6)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Narcotrend指数(NI),在T1、T4、T6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T)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患者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HR无明显变化(P0.05)。与T2时比较,V组T3时SBP、DB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T4~T6时SBP、DBP和HR明显升高(P0.05),M组T3~T6时SBP、DBP和HR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V组(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患者血浆E、NE、CORT浓度明显升高(P0.05);T4、T6时M组血浆E、NE、CORT浓度明显高于V组(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较,采用国产明视插管软镜经口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较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和直接喉镜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下颌骨骨折手术患者38例,随机平均分为GSVL(A组)和直接喉镜(B组).观察声门暴露程度,插管时间,次数,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分钟,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1、3、5分钟SBP、DBP、HR的变化.结果 A组声门显露程度分级降低,插管时间缩短,两组间各观察时点SBP、DBP、HR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GSVL用于下颌骨骨折患者经鼻气管插管能改善声门显露分级,缩短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6.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其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SF组DBP、HR变化幅度较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E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F组E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血浆儿茶酚胺释放,对提高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尹永胜 《临床医学》2011,31(6):74-75
目的旨在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验组以美托洛尔0.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 l缓慢静脉推注(1 m in),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 l,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由专人负责,均一次成功,观察记录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 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两组间比较,患者SBP、DBP、HR在诱导前及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 m in时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与诱导前相比,A组除插管前SBP、DBP、HR波动较大外,在插管后各指标较为稳定;而B组在插管前后各指标波动极为显著。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小剂量美托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操作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对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择期手术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心理护理组(B组);心理护理+复方利多卡因敷贴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T0)、手术当日晨(T1)、人手术室后(T2)、麻醉诱导前(T3),血压、心率、血糖变化.结果 C组T1、T2、T3时SBP、DBP、HR、Glu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时SBP、DBP、HR、Glu高于T0时(P<0.05),B组T3时SBP、DBP、HR、Glu高于T2时(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42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21例)、芬太尼组(F组,21例);诱导方法:丙泊酚2mg/kg、罗库溴胺0.6mg/kg,其中R组用瑞芬太尼2μ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快速诱导;记录以下各时点的SBP、DBP、HR,麻醉诱导前1min(T0),诱导后1min插管前即刻(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结果R组SBP、DBP、HR在T1、T2、T3与基础值及与F组比较降低,差异分别为P〈0.01、P〈0.05,插管后5min回升至插管前水平。F组SBP、DBP在T1降低,T3恢复至插管前水平,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均能维持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优于芬太尼,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亦比芬太尼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利舒卡)气雾剂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30例全麻气管插管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以利舒卡气雾剂喷1次(组Ⅰ)、喷2次(组Ⅱ)、喷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Ⅲ)。诱导后1min,声门暴露,组Ⅰ、组Ⅱ以利舒卡气雾剂按2揿,组Ⅱ于插管前再喷1次(方法同首次),组Ⅲ喷以生理盐水。观察诱导后1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组Ⅰ、组Ⅱ的SBP、DBP、MAP和HR等波动明显比组Ⅲ缓和。结论:利舒卡气雾剂能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