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腰背功能恢复等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3例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1例与改良组(采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2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腰背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应激反应[术前、术后3 d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与肌酸激酶(CK)水平]、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年检测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和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2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改良组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2组血清Cor、E、CK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改良组血清Cor、E、CK水平均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祖波 《临床医学》2013,33(5):4-6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改良后椎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其中2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6例采用改良后椎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椎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影像学参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角均较术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较术前高,且观察组VAS、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可恢复伤椎前缘高度,还可减轻机体创伤性及腰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196-1197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d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42-2843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推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推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矢状面指数、Cobb角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45例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的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等。认为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疼痛程度评分、脊柱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腰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0 d的脊柱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减轻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及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玲 《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31-31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骨折脱位骨块压迫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椎椎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9例,对术后全麻后护理,负压引流的观察,翻身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07-208
回顾性分析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予以微创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则予以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差异、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创口直径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2.4±5.3)ml、(0.0±0.0)ml、(3.1±0.3)cm和(7.3±1.4)d,均明显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大幅增加(P<0.05),后凸Cobb角及椎管堵塞指数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取得理想疗效;(3)术后半年的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B组出现螺钉松动1例(2.5%),同A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予以微创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AF复位内固定,其中21例选择性减压。结果除3例胸12骨折完全截瘫者外,37例术后1~10d机体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均明显恢复。随访8个月~2年,37例恢复正常生活能力,6例存在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并发慢性感染。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作用,并要重视合并伤的处理。采取相应措施能增加该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5.,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40%,术后9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具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认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及康复锻炼是护理的关键,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5 d时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使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脊髓功能。结果:B组患者术后1、3、5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且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曾慧君 《当代护士》2007,(9):37-37,40
分析总结了3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的配合要点。通过术前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和术式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步骤和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采取有效的体位和安全保护措施,术中积极主动配合,减少出血及预防感染。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治疗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因此在脊柱骨折中发病率最高,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自Denis(1983)等提出的脊柱三柱结构学说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以后,近20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和成熟。〔1〕经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组(采用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椎体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开放组,微创组的X线暴露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达到与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组35例与常规组32例,微创组使用经皮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常规组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下床时间。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法(ODI)评分,比较2组患者病变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值及Cobb角。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1周时,常规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微创组(P 0. 05)。术后1个月时,常规组VAS评分略高于微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均在术前基本丧失行为能力,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微创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 0. 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均已恢复行为能力,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值、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微创组Cobb角显著大于常规组(P 0. 05)。结论相对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经皮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但二者最终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组14例和Wiltse组16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至少随访1年。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长于、多于Wiltse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且经皮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显著低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但2组各个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iltse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6.3%),经皮组发生1例皮下血肿(7.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单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优先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于多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选择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RF、RF3(A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8例胸腰椎骨折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脊柱正常X线基本恢复 ,椎管获得有效减压 ,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出现 1例定位错误 ,4个椎弓根钉位置不当。脑脊液漏 1例。结论 :RF、RF3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力学合理 ,固定牢固 ,尤其在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管有效减压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