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PKP治疗38例(4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5d、术后30 d的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并记录Cobb角和椎体高度.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4±1.28)分改善到术后5d的(2.31±0.72)分,术后30d(2.36±1.71)分;Oswestry评分由术前(39.18±10.02)分改善到术后5 d(19.27±4.35)分,术后30 d(18.14±5.07)分;Cobb角由术前的(29.05±8.42)°改善到术后5 d(22.25 ±5.98)°,术后30 d (20.95±7.23)°.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由术前(1.72±0.49、1.89±0.67、2.62±0.44)cm改善到术后5d(2.36±0.34、2.43±0.24、2.56±0.35)cm,术后30 d(2.45±0.23、2.42±0.46、2.75±0.34)cm.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和Cobb角在术前与术后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后30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s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AS)评价患者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 38例共计51个椎体均成功实施PKP术,共有9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为17.6%。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8±0.2)分vs(7.4±0.5)分,P〈0.001]。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术前分别为(1.6±0.8)﹑(1.6±0.6)﹑(2.4±0.8)cm,术后分别为(2.1±0.3)﹑(2.3±0.5)﹑(2.5±0.4)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s角由术前(34.6°±9.8°)矫正至术后(24.8°±8.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双侧或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比较治疗前后VS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VS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单侧和双侧入路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回顾性分析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疼痛及心理护理、训练病人对俯卧位的耐受力、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术后正确搬动病人、给予合适的卧位、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做好穿刺部位及饮食护理等。结果1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s)是骨质疏松(0P)患者最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急性OVCFs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支具外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等。而抗炎药和麻醉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神经错乱。另外长期卧床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和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既昂贵又影响老年人的肺功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它不但能止痛和稳定椎体,而且能使塌陷椎体复位,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Cobb角度数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53例患者全部成功定位穿针,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量2~5 m L,2例患者骨水泥渗漏至前方或侧方;3例患者术后恶心,1例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让人满意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本院2005年3月-2008年2月应用PVP术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6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给予PKP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伤椎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Oswestry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功能,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本院2005年3月-2008年2月应用PVP术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观察组(38例,接受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伴或不伴裂隙征(IV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BKP治疗的OVCFs患者,按术前是否存在IVC分成两组,测量其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观测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形态及渗漏情况;采用VAS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IVC组与非IVC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均优于术前,IVC组伤椎前缘高度纠正、伤椎中部高度纠正及伤椎局部后凸角纠正均优于非IVC组。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分布形态IVC组团块型占65.0%,非IVC组团块型占13.3%。IVC组椎间盘内渗漏3例,椎前渗漏1例;非IVC组椎前渗漏1例。结论 BKP对伴或不伴IVC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角纠正,IVC组优于非IVC组;IVC组骨水泥分布以团块型为主,骨水泥渗漏以椎间盘内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及伤椎Cobb角变化情况,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进行分组,再发骨折组23例,未再发骨折组57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25%,术后7 d、28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28 d患者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后7 d(P均<0.05)。单因素分析,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病史、术前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为该类患者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密度1.0~2.5 g/cm2、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陇南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9例(28椎)OVCF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3例(31椎)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间隙高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临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1个月后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后重度疼痛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VP治疗OVCFs的创伤小、近期疗效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世科 《大医生》2023,(8):34-3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陵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给予A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给予B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时间、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伤椎Cobb角、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恢复自理能力时间短于B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降幅大于B组患者(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P-1水平较治疗前呈显著升高趋势,且A组患者升高幅度大于B组患者(P <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行经皮椎体成型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的基本护理、俯卧位耐受力训练、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术后的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48例患者均症状缓解明显,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满意,手术疗效优良。结论手术前后的整体身心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而且明显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的危险率,使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s)是骨质疏松(OP)患者最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见。对急性OVCFs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支具外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等。而抗炎药和麻醉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神经错乱[1]。另外长期卧床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共36个椎体行PVP,年龄46~98岁,平均60岁。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影像增强器向矢状面足侧成角10°~15°,椎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椎体的中外1/3处,将穿刺针、X线管、椎弓根成一直线进针,穿刺成功后行椎体静脉造影,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按粉液比3:2(g/ml)混合成糊状,在透视下用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椎体。如骨水泥弥散不良再行对侧穿刺。术后CT检查注射椎体,随访病情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了PVP,单侧穿刺28个椎体(胸椎4个,腰椎24个),双侧穿刺8个椎体(胸椎6个,腰椎2个)。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2.5ml,腰椎3.7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随访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11例,1例无效;CT、X线随访骨水泥术后形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有止痛和支撑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适当的病例选择,熟练掌握穿刺方法,椎体静脉造影和调配骨水泥在适宜状态注射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