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孕妇体内高水平的病毒载量。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1]显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HBV感染孕妇来说,有效的阻断方法是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本科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病毒载量、HBs Ag和HBe Ag双阳的孕妇,于妊娠20周开始替比夫定干预治疗,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方面疗效显著[2]。有关孕期应用替比夫定分娩停药后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112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HBIG组57例,于孕28周起肌内注射HBIG,200U,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55例,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28周和分娩前,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水平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1%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率随孕晚期母血HBV DNA含量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母血HBV DNA等于或超过108拷贝/毫升者宫内感染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炙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23例于孕28~30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肌肉注射HBIG 200 IU,1次/4周,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 200 IU和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ug,1个月、6个月再次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23例新生儿出生时4例HBsAg阳性(>0.05 IU/mL),HBV DNA均<103拷贝/mL.7个月时HBsAg和HBV DNA均阴性,HBsAb均阳性.对母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妊娠晚期对高传染性孕妇使用拉米夫定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发生率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妊娠晚期血HBVDNA≥ 10 8copies/ml孕妇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口服至分娩后 4周 ;对照组不用药。两组孕妇于孕 2 8周用药前及分娩前行血HBV标记物及HBVDNA定量检测 ,孕期至产褥期每月随访查体、检测肝功能至少 1次。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 ,股静脉采血行HBV标记物及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拉米夫定组用药后HBVDNA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拉米夫定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高病毒血症 (即HBVDNA≥ 10 8copies/ml)孕妇 ,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 ,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 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检测HBV两对半免疫学测定。结果(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7.86%,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4.06%,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42.86%;(2)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组88.57%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83.87%孕妇血清HBV DNA≤104拷贝/ml;(3)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65.45%,血清HBV DNA≤104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17.58%。(4)HBsAg阳性孕妇在孕20周后多次肌注HBIG,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结论(1)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2)孕妇血清同时存在HBeAg阳性组血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3)孕妇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呈正相关,尤其当HBV DNA≥105拷贝/ml时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明显增高。(4)提倡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晚期间隔4周多次肌注HBIG,孕期积极干预以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相似文献   

6.
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V宫内感染机理。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59例HBsAg( )孕妇血清、阴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新生儿脐血清中HBV DNA。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胎盘中HBsAg及HBeAg。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45.8%(27/59);胎盘、羊水、阴道分泌物HBV DNA( )者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8%(26/33)、78.6%(22/28)、80.6%(25/31)均显著高于其HBVDNA(-)者。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胎盘中HBsAg、HBcAg。HBsAg及HBeAg在胎盘中分布由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至胎儿面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依次递减,有胎盘中HBsAg及HBeAg分布于上述方向相反。当羊水、阴道分泌物HBV DNA( )时羊膜上皮细胞中检出HBsAg及HBcAg。结论:HBV经母血和(或)细胞直接蔓延方式进入胎儿血循环感染胎儿;可能存在阴道上行感染。  相似文献   

7.
邓泽强  何小珊  张烨琼  李刚 《新医学》2012,43(3):170-17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和HBeAg血清学阴转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初治慢乙肝患者126例,按其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组(恩替卡韦组)83例和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组(替比夫定组)43例,观察两组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阴转率及其下降模式,比较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阴转率.结果:治疗4周时思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HBV DNA水平分别为(5.57±1.30)lg copies/L、(5.76±1.34)lg copies/L,两组HBeAg阴性患者则分别为(5.75±1.01)lg copies/L、(6.03±1.86)lg copies/L,两组HBV 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阳性患者各个时间点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HBeAg阴性患者除24周外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替比夫定组HBeAg阴性患者(P均<0.05).无论是HBeAg阳性患者还是HBeAg阴性患者,两组的病毒下降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核苷类似物均能快速、强效抑制HBV DNA;对于HBeAg阴性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较替比夫定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检测102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7%(17/102),高于脐带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10.8%,11/102)P<0.001;102例乙肝孕妇中有29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其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为48.3%(14/29),高于孕妇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4.1%,3/7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 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是诊断乙肝宫内感染的良好而敏感的筛选指标;孕妇血清HBV DNA高含量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6) ,均在妊娠 2 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 NA。治疗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一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 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 ,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中T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及两者比值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BV感染的孕妇分娩新生儿72例为研究组,根据检测的新生儿脐血乙肝五项和HBV-DNA结果,将研究组中诊断HBV宫内感染14例作为宫内感染组,无宫内感染58例作为宫内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分娩新生儿18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新生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的CD19~+、NK细胞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阳性率及CD4~+/CD8~+比值,HBV宫内感染组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 0.05);CD8~+阳性率,HBV宫内感染组明显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 0.05),而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385.16(369.46,451.29)pg/ml比529.73(498.13,550.81)pg/ml,P 0.001]、[385.16(369.46,451.29)pg/ml比506.87(444.90,597.16)pg/ml,P=0.003],IFN-γ/IL-4比值[0.63(0.58,0.69)比0.93(0.87,0.97),P 0.001]、[0.63(0.58,0.69)比0.97(0.92,0.97),P 0.001]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而IL-4水平[630.51(612.49,652.35)pg/ml比573.33(530.74,600.39)pg/ml,P 0.001]、[630.51(612.49,652.35)pg/ml比565.83(427.85,628.72)pg/ml,P=0.004]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IFN-γ、IL-4及IFN-γ/IL-4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宫内感染孕妇分娩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造成IFN-γ作用减弱,IL-4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低且比例失调,不利于母体清除病毒,易致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核酸(HSV 2-DNA)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31例HSV 2-IgG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HSV 2-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1例HSV 2-IgG阳性孕妇中有27例血清HSV 2-DNA阳性,含量为1.0×103~5.4×105copies/mL,新生儿脐血HSV 2-DNA阳性7例,宫内传播率为25.9%(7/27),7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HSV 2-DNA含量均>5.3×104copies/mL。结论:孕妇血清中HSV 2-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Ⅱ型HS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Q-PC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HSV 2-DNA的含量,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盘屏障对仅HBsAb阳性孕妇及患乙肝孕妇的胎儿影响,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保护性抗体通过宫内传播的规律,为预防和阻断HBV的宫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173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随访至6月龄,PCR法对30例乙肝大三阳孕妇的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52例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脐血86.5%HBsAb阳性;患乙肝孕妇121例,宫内感染率4.1%;大三阳的孕妇30例,宫内感染率13.3%,乙肝小三阳孕妇70例,宫内感染率1.4%,其中30例大三阳孕妇均查DNA滴度,DNA108的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明显升高。结论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胎盘获得免疫。患大三阳的孕妇感染新生儿比率明显高于患乙肝小三阳的孕妇,并与D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的37例健康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体积较健康对照组小,而孕妇HBV感染情况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以及胎儿生长受限(FGR)情况并无明显关系;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体质量、身长及胎盘体积均较阴性者低,FGR发生率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FGR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组胎盘体积较大。结论宫内感染HBV有可能导致胎盘体积缩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降低,而新生儿抗-HBs阳性对胎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与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4例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按照血清乙肝标志物分为携带组、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对比分析三组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HBV定量、HBV阳性率、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及HBV定量和新生儿宫内HBV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正常和生殖道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特点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55例生殖道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IL-8定量检测及妊娠结局随访观察(实验组),对发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取胚胎及胎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以同期120例生殖道无上述感染的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1)对照组孕早期、中期和晚期,IL-8中位数分别为125pg/ml、296pg/ml、359pg/ml;实验组IL-8中位数分别为1236pg/ml、916pg/ml、995.5pg/ml。实验组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2)当实验组阴道分泌物IL-8水平异常升高>800pg/ml时,随访观察未用抗生素治疗的孕妇(实验1组)中有78.13%(25/32)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用抗生素治疗的孕妇(实验2组)中有5.26%(2/38)发生异常妊娠结局,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3)在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孕妇胚胎及胎盘组织病理呈明显变性、坏死改变。结论阴道分泌物IL-8水平监测可作为早期预测生殖道感染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指标,对孕妇进行适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防止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 (46例 )和对照组 (40例 )。预防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 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 4 .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2 .5 % (P <0 .0 5 )。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HBV垂直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健  孙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26-827
目的:探讨HBV垂直传播状况、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6例HBV感染孕妇按HBeAg( )t HBeAg(-)进行分组,用PCR法对46例HBV感染孕妇前血清及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并对产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选取10例健康孕妇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孕妇血清及PBMC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9.57%和41.30%,产时新生儿脐血血清、C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6.52%和21.74%。其中HBeAg( )组孕妇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60%;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和C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32%。HBeAg(-)组孕妇血清和PBMC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3.3%,19.0%;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和C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9.0%,9.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0.05)。健康孕妇血清、PBMC和新生儿脐血血清、BMC中均未检出HBV-DNA。结论:HBV确可经胎盘循环致垂直传播,其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亦且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垂直传播较隐匿,HBeAg( )孕妇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型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例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静脉血栓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L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感染生殖道B族链球菌妊娠晚期孕妇64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没有感染妊娠晚期孕妇64例为对照组,对比分娩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剖宫产、胎盘早破、宫内感染、早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后,会造成严重不良妊娠结局,威胁母婴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HBIG 200U,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HBV DNA含量500copies/mL、500~(-1)×10~6copies/mL、1×10~6 copies/mL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HBV D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