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进行 ADR 监测与调查。结果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 ADR 发生率为32.96%;80.69%的ADR发生在强化期;≥5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50岁者( P〈0.05);发生ADR组患者在及时复诊、规则服药和治愈率方面,均低于未发生ADR组( P〈0.01)。结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ADR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有影响,应加强对板式药物ADR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2年淮安地区网络直报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相关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服药方式、有无肝炎病史、是否营养不良的AD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有肝炎病史的患者服用板式组合药发生ADR的危险性较大。结论高龄、肝炎病史是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吴先见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70-2071,203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板式药物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在结核病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方法 随机按2∶1配比将48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成板式药组332例和传统药组1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 结果 487例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47%,板式药组、传统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4%、27.10%,板式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不适发生率高于传统药组(P<0.05);强化期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0%,老年患者中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2%,均高于传统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板式药物与传统抗结核药对肝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板式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传统散装抗结核药,尤其是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板式抗结核药物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强化期老年服药患者.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致高危人群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因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74例抗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总结患者分析导致肝损伤的高危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结核病的类型、抗结核药物疗程、并发症,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越大、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肝损害更容易发生,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长、合并肝炎患者容易发生肝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发生肝损伤与年龄、并发症、治疗疗程和抗结核类型均有关系,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生积极给予保肝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5%(65/5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Bs Ag阳性患者、复发患者、过量饮酒患者、治疗3个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吸烟、营养不良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与不吸烟、营养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与老年、HBs Ag阳性、复发、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密切关注具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的肝功情况,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病例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收治的200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所需,分析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0例结核病患者中,有6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占比为33.5%,男性肝功能损害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个月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例高于服药>2个月的比例;肝功能损害无症状者占65.7%(44/67),具有发热和黄疸症状仅占4.5%.结论:男性是肝功能损害的易患因素,尤其在治疗期的2个月内易发生;必须关注无症状肝功能损害病例,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并采取合适药物治疗措施,确保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使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并愿意配合研究的707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其依从性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依从性差不能规则服药者占13.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对结核病知识知晓度、病情轻重和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对结核病知识知晓度越低、不良反应越重的患者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差。结论高龄、低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化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黄蓉  高放  李春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06-3107,3110
目的调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减少结核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化疗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肝损害发生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后3个月肝损害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60岁的、有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药物肝损害的29例患者中,重度肝损害4例,占13.79%,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60岁,两种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核患者药物化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影响广东省高明监狱中服刑的人类免疫缺陷类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因素,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应对策略和依据。方法选择截至2018年9月份在广东省高明监狱服刑并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个月以上的34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访谈方式对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服药情况和药物漏服原因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9例患者中,在服刑期间有过漏服药或停药行为的占33.81%(118例),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占84.53%(295例)。治疗时间长短、是否出现不良药物副作用、自我感觉服药后效果情况的服刑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和服刑期限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致漏服药物原因主要有忘记服药37.29%(44例)和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0.51%(36例)。结论影响监狱服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对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以及服刑患者服药行为自我管理意识。应通过加强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和服药依从性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诊疗护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产生以及通过监狱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定时提醒患者服药行为,从而提高监狱服刑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并探讨影响治疗成功的因素,为提高MDR-TB治疗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11采用自制统一调查问卷收集住院时间为2016-01/2017-0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MDR-TB患者相关信息,所有患者治疗2年,分为强化期6个月和非注射期18个月,患者一般住院1个月,门诊随访治疗23个月左右。通过病案记录或电话随访方式获取治疗转归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或卡方校正检验、等级资料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成功调查了96例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4.16%(52/96);非成功组患者共44例(45.82%),其中治疗失败患者14例,失败率为14.58%;丢失患者24例,丢失率为25.00%;死亡患者6例,死亡率6.2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不良反应(OR=0.16)、既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史(OR=0.23)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危险因素,但规律服药(OR=14.49)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既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史、服药规律是影响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其不良反应,避免滥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加强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服药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3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服用方式导致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差异,论证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初治结核病住院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设为Ⅰ组,使用板式组合药的设为Ⅱ组,使用散装药的设为Ⅲ组,回顾性调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中断治疗情况以及疗效。结果Ⅰ组和Ⅲ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差异主要表现在胃肠反应及神经系统异常。中断原治疗方案率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或板式抗结核组合药属于国家提供的免费药物政策,有利于督导人员发药与管理,前者更容易被结核病患者接纳,是目前适宜推广使用的结核病化疗药物。抗结核散装制剂尽管相对科学合理,但不利于我国DOTS策略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2月,对武汉市某医院21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基本情况、病情和治疗情况、康复需求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的统计学差异。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23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分析各主成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患者服药依从性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拟合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主成分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综合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史、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服药知识掌握情况、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医师信任度、定期复诊、病程、月医疗费用、药物副反应、服药种类、服药频次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情信息需求、健康管理需求、就业需求、教育需求、情绪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家庭支持需求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关注情况(贡献率24.770%)、外界支持现状(贡献率22.457%)、健康管理状态(贡献率20.140%)、疾病治疗情况(贡献率16.318%)、其他个体特征(贡献率13.052%)的累积贡献率96.737%。以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为因变量,以提取的5个主成分为自变量,拟合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各主成分影响大小依次为:健康关注情况(OR=4.572)、外界支持现状(OR=3.935)、健康管理状态(OR=3.597)、疾病治疗情况(OR=3.387)、其他个体特征(OR=3.09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众多,提升健康关注、给予更多外界支持、完善健康管理、促进疾病治疗效果可以不同程度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初治涂阳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知情同意下,以2013年10-12月到长沙市岳麓区和宁乡县接受固定复合制剂(FDC)治疗的115例初治涂阳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疗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抗结核病药物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Waldχ2=6.436,P=0.040)、文化程度(Waldχ2=8.776,P=0.032)、体重指数(Waldχ2=6.534,P=0.038)、饮酒史(Waldχ2=4.019,P=0.045)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Waldχ2=14.337,P=0.001)、文化程度低(Waldχ2=16.042,P=0.001)、饮酒史(Waldχ2=8.392,P=0.004,95%CI:1.638~12.912)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结论该11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饮酒史可增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阜阳市开发区AIDS患者,共218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药物漏服情况和漏服原因等。结果 218例患者能够按照医生要求的次数,服药量,服药时间及长期坚持从不间断服药的患者,即依从的患者有33名,仅占全部被调查患者的15.1%。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口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家庭收入5 000~10 000元/年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较高(χ2=8.288,P〈0.05)。出现不依从的原因依次是不能够按时服用药物、不能够按照医生要求的次数服药、不能长期坚持服药和不能够按照要求的量服药。出现漏服药物主要的原因是忙于别的事情或忘记服药。结论阜阳市某区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需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泉州市惠安县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提取与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变量,单因素分析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特征,通过年龄匹配对照和χ~2检验分析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惠安县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率平均为17.25%,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肝功能损害占45.27%,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占20.9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者平均年龄较未发生者大(P0.01);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复治的比例大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未发生者低(P0.01)。结论惠安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年龄大、复治是其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导致治疗成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抗结核板式组合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4个县(区)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期间所有使用免费抗结核板式药品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基线、随访和结局调查.结果 上述调查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6%,其中肝损害发生率最高(3.7%),其次为胃肠道(3.5%)和过敏反应(3.4%).随着年龄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有61.2%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中断和终止治疗、减少用药量、更换药物和改变服药方式.23.7%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恶化和死亡.结论 广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似,其中以肝损害最为常见,是导致治疗中断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助于该区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州山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方法,从贵州省9个山区县抽取405名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4.42±17.67)岁;男性278人,占68.6%,女性127人,占31.4%;治疗过程中出现漏服药的有113人,占27.9%;在漏服药组中,有52%患者是由于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停止服药或漏服药,有29%是因为工作忙或遗忘,因外出务工、交通不便或其他原因而漏服药的占19%;漏服药组与未漏服药组在医生访视次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如果症状消失,在未漏服药组中,有10.3%的患者认为可以停止服药,在漏服药组中,有28.9%的患者认为可以停止服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的副反应是导致山区涂阳患者依从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医生访视频次较低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可能影响患者服药意识,结防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增加医生督导访视频次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Morisky评价标准将1 543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服药依从性好和服药依从性差2组,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学历、经济收入、服药种类、血压控制情况,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与患者年龄、病程、学历、经济收入、服药种类、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学历、服药种类、血压控制情况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服药种类、血压控制情况,这些因素对于加强健康指导,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盐城市≥60岁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盐城市盐都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访对象中100例≥60岁肺结核患者,调查其一般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发生和治疗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0%,其中胃肠道反应最多(16例,占51.61%);其次依次为肝功能损害(12例,占38.71%)、神经系统损害和过敏反应(各4例,各占12.90%)、血液系统异常(2例,占6.45%).农村地区患者不良反应率(45.00%)高于城镇(21.67%),耐药患者不良反应率(71.43%)高于非耐药患者(2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良反应率随年龄增加和BMI降低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 (95 %CI):5.849(1.500~22.810)]和耐药[OR(95%CI):16.043(1.222~210.549)]是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超重-OR(95%CI):0.034(0.001~0.822)]是保护因素.结论 盐都区抗结核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重点关注高龄(≥70岁)和耐药患者等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