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需行上肢手术的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选用传统穿刺方法,依靠患儿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初醒时间、术中氯胺酮追加剂量和例数、并发症、镇静程度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及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A组发生2例的霍纳氏综合征外,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较B组少,麻醉初醒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中切皮和缝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使麻醉更加安全,可减少儿童痛苦,不良反应少,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术中,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24 h内疼痛程度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4 h内镇静状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麻醉诱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镇静状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增强镇痛和镇静效果,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收入的70例上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手术,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手术,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相关指标、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研究组各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各项麻醉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期间并发症5.71%,明显少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小儿上肢手术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手术期间机体指标较为正常,缩短患儿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8年1月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喉罩静吸麻醉,观察组手术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复苏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时、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将患儿术中、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维持在较理想水平,缩短患儿复苏时间,减少患儿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8年1月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喉罩静吸麻醉,观察组手术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复苏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时、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将患儿术中、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维持在较理想水平,缩短患儿复苏时间,减少患儿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于外科上肢手术的麻醉方式,经斜角肌肌间沟进针是临床主要的穿刺路径。但小儿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常因年龄小而不配合导致临床操作困难,麻醉效果不满意且并发症较多。本组对我院36例上肢手术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上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解剖学定位下盲穿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不同时相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中MDA、IMA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可提供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超声引导下麻醉方式更为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加快手术进程,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异感定位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与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上臂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传统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31/37),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臂骨折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286-3287
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行上肢手术的78例患儿,均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定位)和研究组(超声引导定位)各39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1)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39/39),对照组为82.05%(32/39),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P<0.05)。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阻滞效果比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视下能够避开患者血管和周围重要组织,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简单易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行肌间沟径路,B组经锁骨上径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麻醉阻滞完善情况、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后镇痛时间、20 min阻滞完善率、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安全有效的上肢麻醉阻滞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贾英萍 《华西医学》2010,(6):1158-1159
目的研究七氟醚在小儿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6月,随机选择60例行胃肠镜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七氟醚麻醉下行胃肠镜手术,对照组仅行表面麻醉下行胃肠镜手术。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能接受胃镜重复检查(90.0%),观察组患儿能接受复检(93.3%)。七氟醚复合罗库溴铵能实现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平稳。结论七氟醚达到了理想的小儿胃肠镜术的麻醉要求,可有效安全地应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1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5)给予0.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观察组(n=46)给予0.2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比较2组患者用药30 min后神经阻滞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 min后,2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的患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效果好,能满足手术需求,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04-100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上肢手术肥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操作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操作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操作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预防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危结扎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给予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Ⅱ组给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观察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24 h镇痛满意率。结果:Ⅰ组发生苏醒期躁动2例(6.7%)且较轻微,镇痛满意率93.33%,无严重疼痛患儿;Ⅱ组发生苏醒期躁动13例(43.3%),镇痛满意率为0,5例严重疼痛患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可明显降低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术后24 h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0.2%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注入局麻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术毕清醒后不同时间点(术毕清醒后5 min、30 min)Ramsay镇静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并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疼痛反射消失及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毕清醒后5min及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可缩短骨折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