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联合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49例联合Billroth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50例联合全腹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吻合时间、手术用时、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血液营养学各指标(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时间、手术用时和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辅助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吻合时间和手术用时,早日恢复流质饮食,改善患者的血液营养学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在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为指导,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1、2 d的疼痛呼唤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老年患者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该院64例老年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使用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使用3D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效果、炎症状态、血浆胃肠激素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生长激素(SS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MTL)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腹腔镜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炎症状态及血浆胃肠激素相关指标,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平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且并发症更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胃癌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经典胃癌根治术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达到与传统经典术式相同的根治效果,但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施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种胃肠激素的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数据,以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后的转归情况。结果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胃肠激素指标数据与手术前相比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类术后并发症数据差异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降低各种胃肠激素在手术后的变化幅度,缩短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及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7 d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代谢紊乱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7 d血甘油三酯、胆固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4/CD8、Ig A及Ig 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代谢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通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显著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营养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地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在促进胃癌根治术胃肠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和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2月—8月收治的40例为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2017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的焦虑情绪及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 d的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焦虑,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进行无负压方式自然引流胃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方式引流胃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不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d平均每日胃液量、不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无负压引流可促进术后排气,有利于及早拔除胃管,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持续至术后第7天。对比两组营养状况、机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胃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生存率及手术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手术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及18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吴茱萸药熨联合电针在胃癌根治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按数字顺序排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吴茱萸药熨联合电针的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吴茱萸药熨神阙穴结合电针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ERAS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7d时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ERAS理念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口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胃肠症状,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食管胃前壁吻合在改善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营养状况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8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吻合术,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采用DeMeester法评价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采用胃镜观察吻合口狭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水平交互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Hb交互=0.242,PHb交互=0.867),组间(F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胃癌手术患者胃癌特异症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观察组术后采取早期促康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特异性模块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普通症状与特异性症状评分情况,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的差异,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MDASI-GI量表中各项目得分低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量表中各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结合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同时能够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干预模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11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干预模式,均干预5d,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并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8h,两组VAS评分较术后4h升高,并在术后12h时逐渐下降,且观察组术后8h、12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恢复、肠鸣音恢复、饮食恢复、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模式干预可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躯体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