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者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肺炎20例(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20例(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G-CSF水平。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sIL-2R、CRP含量;比较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分析肺炎患儿体温与血清G-CSF水平关系。结果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60例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为61.7%,其中1~2岁患儿的血清G-CSF阳性率最高。60例患儿中发热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发热患儿。结论测定血清中G-CSF、sIL-2R、CRP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82例,分为病毒性肺炎组(32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细菌性肺炎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结果各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毒性肺炎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最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组,各肺炎组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94.74%)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72.41%)高于非发热肺炎患儿(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检测G-CSF、sIL-2R、CRP水平对诊断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爱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389-1389,1392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小儿肺炎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8例)和支原体肺炎组(52例),对照组(51例)选自同期我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所有病例均分别于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及治疗后恢复期(入院第8-10天)取血测定CRP。结果小儿肺炎急性期观察组两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CRP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恢复期随着肺炎的逐步好转CRP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CRP水平在各组之间仍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与恢复期同组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RP是反映小儿肺炎病程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对于肺炎病原体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病情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小儿肺炎感染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肺炎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30)、病毒性肺炎组(n=30)、支原体肺炎组(n=30)。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n=17)、中轻度组(n=40)、重度组(n=33)。选择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小儿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CRP水平;比较中轻度组、重度组、危重组患儿的CRP水平。结果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CRP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P 0. 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CRP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P 0. 05);危重组患儿CRP水平高于重度组,而重度组高于中轻度组(P 0. 05)。结论 CRP检测在小儿肺炎感染类型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为小儿细菌性肺炎、小儿支原体肺炎各3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其治疗前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的血清CRP的平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1);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血清CRP在小儿肺炎的鉴别与治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肺炎(MPP)组61例,细菌性肺炎组53例,病毒性肺炎组4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儿童的血清CRP、PCT水平。将MPP组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33例)和重症组(28例),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MPP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重症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水平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在MPP的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评估MPP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4例细菌性肺炎,3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3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及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的血清PCT、CRP 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CRP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922-292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对34例支原体肺炎(A组)、7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B组)和50例健康儿童(C组)的血清CRP进行对比。结果 A组CRP阳性10例,阳性率为29.4%;B组中CRP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C组中CRP阳性1例,阳性率为2.0%。A、B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般支原体肺炎患儿CRP阳性率增高,但无细菌性肺炎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91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29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30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比较三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结果 1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性肺炎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PCT能很好地鉴别肺炎患儿的种类;PCT、CRP、WBC及N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儿科2016-01—12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36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115例,120例,125例。另选择某院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36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 )浓度和血液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对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儿童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为细菌组,在同期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患者46例为支原体组,两组均在用药前和治疗7d后取静脉血液测定血清CRP浓度和血液常规。结果58例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CRP升高56例(96.56%),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42例(72.41%);4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血清CRP升高15例(32.61%),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13例(28.26%)。细菌组CRP明显高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CRP阳性率为8.93%,血液白细胞阳性率为12.50%;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血清CRP阳性率为4.35%,血液白细胞阳性率为2.17%,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浓度可以为早期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儿童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小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4例)、非细菌性肺炎组(5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Fb、PCT、CRP水平变化。结果细菌组患者Fb、PCT、CRP均显著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组和非细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组中患儿Fb水平与PCT、CRP均呈正相关(r=0.506,r=0.411,P0.05)。结论 Fb、PCT、CRP检测能有效鉴别小儿肺炎感染类型,对肺炎类型的鉴别与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和4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同时收集4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体检组。检测血常规及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RDW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RDW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和CRP联合检测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1.5%,AUC为0.868;诊断支原体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82.4%,AUC为0.839。结论 RDW和CRP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鉴别诊断,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儿童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类型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NP)的病原,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病原所致NP的关系。方法气管吸取物细菌培养,间接荧光法进行咽拭子病毒抗原测定,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结果 167例NP中,细菌性肺炎41例,病毒性肺炎94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12例,混合感染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和混合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与正常新生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NP的病原有多种,而细菌是引起NP的主要病原,CRP的测定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5—2016年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15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将150例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44例,50例,5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1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小儿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探讨其对小儿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9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64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RP含量。结果小儿细菌性肺炎组CD64和CRP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细菌性肺炎组CD64和CRP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小儿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与病毒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CD6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64和CRP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 CD64诊断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最佳临界值为CD64〉17.23MFI,其敏感度为85.31%,特异度为82.32%;CRP以8mg/L为临界值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7.31%,特异性为72.21%。当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92.15%,特异度为87.23%。结论 CD64和CRP可作为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同时可作为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血清C反应蛋白(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1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4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4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47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外周血WBC、血清CRP、PCT指标检测,对比观察组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患儿与对照组检查结果差异,同时结合观察组肺炎患儿病情程度分析3项指标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儿WBC、CRP、PCT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WBC水平(14.01±2.38)×109/L、血清CRP水平(60.38±5.29)mg/L、PCT水平(3.81±0.55)ng/mL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