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短期与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行PKP组(单侧组)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PKP组(双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椎体中间高度丢失率和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双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明显高于单侧组(P0.05);术后1周、12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椎体中间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双侧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椎体中间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单侧组(P0.05);术后1周及12、24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入路经椎弓根行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短期预后相近,但随着时间延长,双侧入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82例OVCF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伴椎体内裂隙样变)与对照组(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每组41例。两组均行PKP治疗,6个月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角(Cobb)、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DI)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缓解疼痛感,改善机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及探讨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方法]收治7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VP组及球囊PKP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并分析防治骨水泥渗漏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或球囊PK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KP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VP和球囊PKP术均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球囊PKP组优于PVP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PKP联合益肾健骨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肾虚血瘀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益肾健骨膏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3个月、第6个月计算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和VAS程度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数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结合益肾健骨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单纯运用PKP技术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3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PKP治疗,n=60)和对照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n=6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腰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VAS)评分、Oswestyr功能障碍(ODI)指数。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术中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增加(P <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以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观察组予以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Cobb角、椎体高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X线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年,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均优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后外上方入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均可改善功能和减轻疼痛,但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注入低黏度骨水泥,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手术区域冠状面侧凸Cobb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单数行单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PKP患者40例),偶数行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PKP患者35例),同时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骨折椎体数、骨折节段、腰痛时间,评估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测量术前和术后手术区域冠状面侧凸Cobb角。统计两治疗组病例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间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相关性及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个月,VAS评分:两组组内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术前,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后末次随访与本组术后1周、术前,术后1周与术前数据比较,两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侧凸Cobb角组内术后1周与术前、末次随访,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组间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双侧穿刺组冠状面侧凸Cobb角度纠正与ODI呈正相关(r=0.881,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经椎弓根行PKP的方法均可缓解疼痛,随着时间的延长,在纠正手术区域横断面侧凸畸形、ODI方面经双侧的方法疗效要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18-1720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3例。单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双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改善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但单侧治疗放射暴露及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使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器行椎体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有显著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经诊断,应尽早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又能矫正后凸畸形恢复病变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5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115)和开放组(n=110)。微创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开放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P<0.05);微创组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优势明显,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徐斌  陈建常  滕勇  张春浩  戎帅  张屹  马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153-1155,115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新疆地区OVCFs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KP单侧椎弓根入路组(40例,50节椎体,A组)和PKP双侧椎弓根入路组(28例,28节椎体,B组)。患者均经核磁共振证实且疼痛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伤椎后凸角度(LKA)、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及随访1年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年随访,两组术前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术后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前VSA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未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而B组发生2例邻近椎体再骨折。结论PKP不同入路治疗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老年性OVCFs,术后VSA评分、ODI评分及LKA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单侧入路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较好,而双侧入路存在增加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的缺点,随访期间有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7-8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同时,随访半年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观察组患者ODI脊柱评分为45.3±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行PKP和PVP治疗,但PKP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帮助快速恢复患者椎体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组采用加减左归丸口服配合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2组术后3d、2个月分别行VAS评分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术后3d,VAS评分基本相同,而2个月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优于单纯采用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缩椎体前缘高度、JOA评分、后凸Cobb角、VAS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缩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度、术后近期及短期并发症。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1)。2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2组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观察组(38例,接受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