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网篮取石(ESR)+球囊取石术联合LC方式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及获得的经验.结果 手术成功率97.5%(39/4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5.1%(2/39).乳头出血10%.EKCP术后胰腺炎5%(2/4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手术总时间(60±4s)min,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 ERCP+EST+ESK+球囊取石术联合LC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治疗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8-2015-12期间在我院分别采用ERCP+LC(ERCP+LC组,n=69)与LC+LCBDE(LC+LCBDE组,n=76)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RCP+LC组,手术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ERCP+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的手术中转率、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ERCP+L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分布情况优于ERCP+L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中转率、手术次数均明显优于ERCP+LC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与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安全、有效。但LC+LCBDE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治疗胆总管结石数目多(≥3个)或结石直径较大(≥15mm)或患有Mirizzi综合征的患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比较LC+LCBDE和ERCP/EST+LC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后确定纳入文献,阅读文献全文提取相关研究资料,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1 502例病例,其中LC+LCBDE组756例,ERCP/EST+LC组746例。Meta分析结果示: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总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在并发症类型上,LC+LCBDE组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出血发生较多,LC+LCBDE组胆漏发生较多。两种术式在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 05)。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两者有各自发生较多的相关并发症,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未呈现明显差异,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上稍具优越性。以上结论尚需进行更多前瞻性RCT进行验证及更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EST+LC组(38例)和LCBDE+LC+ERCP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LCBDE+LC+ERCP组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直径均大于EST+LC组,其结石数量明显多于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LC组相比,ERCP+LC+LCBDE组单次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但其手术费用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9/42),EST+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10/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轻度升高,术后3 d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LCBDE+LC+ERCP以及EST+LC两种手术方案均是治疗复杂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中LCBDE+LC+ERCP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对较大的结石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治疗,观察组行LC+ERCP+EST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成LCBDE+LC与ERCP/EST+LC两组,统计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对手术中结石数量、结石最大横径、胆总管内径进行对比,并判定全部患者术后肝功能。结果 LCBDE+LC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略低于ERCP/EST+LC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出血量、结石残存率、中转开腹率、结石数量、结石最大横径、胆总管内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水平、肛门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ERCP/EST+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短于ERCP/EST+LC组(P0.05),LCBDE+LC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但和ERCP/EST+L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低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 LCBDE+LC手术成功率与ERCP/EST+LC成功率较接近,而LCBDE+LC手术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程度,并且住院耗费相对少,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住院治疗负担,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首选手术方式,充分发挥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一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LC+LCBDE)。但是目前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4),对照组予以LC联合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观察组予以LC联合LCBD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E、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且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拟行LC及ERCP+EST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治疗方案为LC术前行ERCP+EST,对照组治疗方案为LC术后行ERCP+EST,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住院、排气、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浆清蛋白水平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结论 LC术前行ERCP+EST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 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分别采用LC LCBDE术(68例)、内镜EST联合LC术(8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 进行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等方面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术后住院日差异无显著性(P>0. 05),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 ), 且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相比较有差别。【结论】胆总管直径小于1. 0cm,尤其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时宜采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直径大于1. 0cm或多发结石,尤其并存二级支肝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腹腔镜下一期手术LC LCBDE是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5-08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LT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n=21)和ERCP/EST+LC组(n=33),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LTCBDE+LC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RCP/EST+LC组[(9.74±4.50)d vs.(17.54±5.10)d,P0.01)];LTCBDE+LC组术后医源性胰腺炎、术后残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RCP/EST+LC组(0vs.12.12%,0vs.15.15%,P0.01)。此外,由于ERCP/EST+LC组常规术后留置鼻胆引流管,患者主观不适感受明显加重,其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高于LTCBDE+LC组[(7.10±2.70)分vs.(4.50±3.10)分,P0.01)]。结论:相比ERCP/EST,LTCBDE是更有利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留胆囊条件下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与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10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CP组(53例)与LCBDE组(52例)。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基础上.ERCP组术前行ERCP/EST治疗,LCBDE组行LCBDE一期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ERCP组手术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 5%、86.8%、15. 1%,LCBDE组则分别为96.2%、98. 1%、9.6%,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ERCP组术后平均带管时间显著短于LCBDE组(P<0. 01)。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ERCP与LCBDE两种术式各具有优势,治疗效果相当,并发症少,虽ERCP较LCBDE带管时间短,但ERCP适合结石少而小的患者,而LCBDE适合胆总管扩张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21-422
目的对LCBDE+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EST+LC(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操作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LCBDE+LC治疗,对照组行EST+LC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CBDE+LC相比,EST+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上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LCBDE进行治疗,对照组联合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胆囊切除术(L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体内结石残余情况、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结石残余率、肛门排气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 00%(3/20),对照组为35. 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LCBDE治疗的方法要比采用LC与ERCP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和发病率,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中存在胰腺炎的患者先行控制腹膜炎,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观察组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术后3 d行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费用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耗材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控制腹膜炎后行EST+LC治疗较LC+LCBDE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所需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choledocholithotomy,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ERCP+LC术,观察组给予LC+LCBDE,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住院费用、术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操作耗费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CRP及WBC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和胆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和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ERCP+LC术相比对于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治疗,LC+LCBDE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风险较低,术后康复速度较快,住院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和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选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3年),搜索所有LC+LCBDE和LC+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随机对照文献纳入研究,全为英文文献,共1 565例患者,其中LC+LCBDE组801例,LC+ERCP/S组7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结石清除率、中转手术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所需的手术时间短于LC+ERCP/S组(P=0.0008);LC+LCBDE组的住院费用低于LC+ERCP/S组。结论: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比LC+ERCP/S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LCBDE)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74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5)。观察组行LC+LCBDE,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手术成功率,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残石率,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38例,手术成功率为97.44%;对照组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个月残石率分别为10.53%、14.28%,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42.86%。两组术后1个月残石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好,未增加术后残石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并且住院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5例,依据胆总管结石直径分为A组(结石直径10~20mm)78例、B组(结石直径10mm)77例。A组行微创手术38例,开腹手术40例;B组行微创手术46例,开腹手术31例。微创术式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术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总管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行微创手术者手术时间[(104.23±37.70)min]较行开腹手术者[(181.08±34.19)min]短,术中出血量[(17.24±9.49)mL]较行开腹手术者[(90.25±51.35)mL]少(P0.05),住院时间[(20.08±5.61)d]、结石清除率(94.7%)、并发症发生率(10.5%)与行开腹手术者[(17.55±6.81)d、100.0%、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行微创手术者手术时间[(102.68±18.69)min]较行开腹手术者[(154.54±44.16)min]短,术中出血量[(15.67±10.94)mL]较行开腹手术者[(60.00±29.69)mL]少(P0.05),住院时间[(16.59±7.11)d]、结石清除率(97.8%)、并发症发生率(2.2%)与行开腹手术者[(15.10±2.86)d、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并患者,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与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结石T管引流术(OCHT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EST联合LC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止痛药剂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ST联合LC术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患者的恢复快,安全性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