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微小细胞癌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选取77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配合研究、具备多层螺旋CT扫描指征、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指征,在医院配合完成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以最后一项检查为诊断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参数及图像特征。结果:活检穿刺病理学显示,肝微小细胞癌的检出率是64.94%。基于活检穿刺病理学结果计算诊断参数,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参数均大于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P<0.05);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边界清楚、密度不均检出率大于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P<0.05),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密度影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肝微小细胞癌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更大,相关诊断参数更好,图像特征检出率更大,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和MRI诊断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结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的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86例患者共95个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29个,小肝癌(1-3cm)66个,CT行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平扫,MRI行T2WI、T1WI、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平扫,比对MRI与CT微小肝癌及小肝癌的检出率、MRI平扫以及各期增强扫描的检出情况、CT平扫以及各期增强扫描的检出情况。结果:MRI微小肝癌检出率显著优于CT检出率(P0.05);MRI与CT增强期扫描的检出率优于平扫(P0.05)。结论:MRI的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其MRI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诊断中具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44-334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CT平扫在肝微小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诊断为肝微小细胞癌的30例患者,他们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测对肝脏病变密度及边缘的表现,不同检查对小肝癌检出率的对比,以及对比不同时相的肿瘤和肝脏密度差值变化情况。结果肝微小细胞癌在CT平扫时80.00%为类圆形低密度影、20.00%为等密度影,56.67%增强后病灶内密度均匀、43.33%增强后病灶内密度不均匀,66.67%增强后病灶的边界清楚、33.33%增强后病灶的边界模糊;肿瘤和肝脏密度差值在平扫期最小、其次为动脉期、门脉期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时微小肝癌检出率63.33%、动脉期对微小肝癌检出率93.33%、门脉期微小肝癌检出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微小肝癌检出率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出肝微小细胞癌概率极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55个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同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 40例(55个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24个(43.64%),其中肝血管瘤13个(54.17%),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29.17%),肝囊肿3个(12.50%),肝腺瘤1个(4.17%);恶性病变31个(56.36%),均为肝细胞癌;两种检查方式在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肿、肝腺瘤等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93.55%)高于CT平扫(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的准确性(94.55%)、灵敏度(93.55%)与特异性(95.83%)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较CT平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性,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14%)、27例(96.43%)与26例(92.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CT、MRI平扫、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平扫、DWI对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在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诊断中CT、MRI平扫、DWI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比较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与无微血管浸润患者的影像特征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WI检查对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MRI平扫(P<0.05);CT与MRI平扫对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诊断中,CT、MRI平扫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均为中度一致性,DWI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为高度一致性。肝细胞癌微血管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邹城市人民医院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病灶检出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74例为小肝癌患者,15例为良性病变。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241、0.557。绘制螺旋CT平扫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678(95%CI 0.526~0.829);绘制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852(95%CI 0.741~0.964)。病理诊断结果74例小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检出率(89.13%)高于CT平扫诊断检出率(70.6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和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CT、MRI平扫、MRI增强诊断小脑膜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7.08%、83.33%、97.92%,MRI增强的灵敏度高于CT和MRI平扫(χ2分别=9.52、4.37,P均<0.05),而MRI平扫的灵敏度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较好地诊断小脑膜瘤,而MRI增强扫描对小脑膜瘤的诊断敏感性更高,有利于早期明确小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胸腺苷激酶1(STK1)、可溶型B7-H3(s B7-H3)、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59例肝细胞癌及45例肝血管瘤患者,比较两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血清STK1、s B7-H3及ECM1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平扫显示,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病灶的形态特征、类型、边界清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高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且两种患者的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有效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及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升高有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以及MR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脏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肝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病变患者中,59例肝细胞癌,41例良性肝脏病变;动态增强CT扫描恶性70例(真阳57例,假阳13例),良性30例(真阴28例,假阴2例);MRI检出恶性61例(真阳59例,假阳2例),良性39例(真阴39例,假阴0例);MRI诊断的特异度95.12%和准确率98.00%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的68.29%、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的灵敏度100.00%与动态增强CT扫描的96.61%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应用MRI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与动态增强CT扫描相比,MRI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3个结节,根据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19个,另4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结节;Gd-EOB-DTPA肝胆期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23个。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0%,Gd-EOB-DTPA肝胆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结果、CT重建图像及薄层肺部扫描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多层螺旋CT征象检查中管壁增厚、腔内外病变、阻塞性病变、转移性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率(95.92%)与手术病理(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肺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 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 14%)、27例(96. 43%)与26例(92. 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 0. 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螺旋CT联合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肝脏性占位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及MRI检查,以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MRI及两者联合诊断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率。结果 62例患者中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癌15例、肝转移19例、肝癌20例及其他占位性病变8例;螺旋CT与MRI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联合MRI检出率高于螺旋CT及MR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联合MRI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为患者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27-3829
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I检查用于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均行增强CT与MRI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结果增强CT检查直径3cm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明显减低,与直径≤3cm病灶比较,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动脉期强化改变明显;MRI检查直径3cm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和组织成分更为丰富多样,与正常肝实质信号比较,增强扫描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信号均减低,动脉期均呈高信号;15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107例(71.33%),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相比,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定性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结果 55例病灶中,34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8.3%、85.3%、85.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3.9%、82.3%、81.0%;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肾肿瘤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李燕 《临床医学》2023,(3):73-75
目的 探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另外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85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64例,占75.29%(64/8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度为90.59%(77/85),灵敏度为90.63%(58/6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6.67%(58/60),阴性预测值为76.00%(19/25),均高于X线、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0,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409,P<0.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62,P<0.05)。MRI检查椎旁脓肿、椎管受累、骨质破坏、椎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其单纯MRI平扫、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60例宫颈癌患者单独采取MRI平扫对疾病检出率(78.33%)显著低于经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疾病检出率(95.00%),数据对比P<0.05;经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的57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情况与其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宫颈癌及判断临床分期均具有较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诊断肾盂输尿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9年4月期间经MSCT诊断的肾盂癌或输尿管癌的50例患者和进行常规超声(B超)诊断的肾盂癌或输尿管癌的30例患者,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析进行比对,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对肾盂癌与输尿管癌患者的准确率。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MSCT扫描结果中出现4例误诊,与常规超声的4例误诊相当(P>0.05)。MSCT扫描敏感性(100.00%)与准确率(92.00%)与常规超声的100.00%、86.6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SCT扫描对肾盂癌、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高效,有效提高了肾盂输尿管癌的准确率与检出率,操作简单,无创伤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2019年1月-5月时段内确诊的60例胃癌患者影像数据为依据,以病理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出率、准确率。结果:螺旋CT平扫中,检出率为71.67%,准确率为55.00%;螺旋三期动态增强检出率为98.33%,准确率为96.67%,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具有检出率和准确率高的优势,更为直观展现病灶图像,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