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省于199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同年该例患者死亡,近年来,艾滋病疫情报告数和死亡报告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区均有艾滋病疫情报告,11个设区市和97个县区有艾滋病死亡病例报告,艾滋病病死率已居全省传染病病死率第2位[1]。为了解江西省艾滋病死亡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现对1994-2013年江西省艾滋病死亡报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定量和定性调查了解目前报告的艾滋病(AIDS)死亡病例死因构成及影响AIDS死亡相关因素,为制定减少AIDS死亡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AIDS网络直报系统和大疫情发布的数据中选取2011年1月1日-6月30日报告的45例死亡病例,开展AIDS死亡原因调查.结果 45例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生前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主要为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肺部感染(68.9%)、肺孢子虫肺炎(PCP)(13.3%)、结核病(占13.3%).在死亡原因中,与HIV/AIDS相关疾病死亡25例(55.6%),主要为结核病、PCP、急性AIDS感染综合征、AIDS相关脑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消瘦综合征等;与HIV/AIDS无关疾病及外因死亡20例(44.4%),主要为肝硬化、脑出血及意外死亡等.结论 晚期HIV/AIDS病死率很高,提高医务人员对AIDS的诊疗水平,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相关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94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5.55±15.27)岁,男性占86.2%,女性占13.8%,治疗病死率为7.2%,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8.0%,CD4+T淋巴细胞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7.5%,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6%;大部分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总病例的59.6%;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占54.2%,12个月内死亡的占70.2%。结论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治疗时机较晚,应加强病人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近年来,在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的死亡人数一直高居前列[1]。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结果显示,估计当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2.8万人,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的AIDS患者以及由HIV感染者转化为AIDS患者的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每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死亡人数也逐年上升[1]。福建省1987年报告第一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居民不同年份死亡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是研究人群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状况的客观综合指标.为了解不同年份甘肃省居民死亡谱的变化趋势,研究其变化规律,为预测疾病未来发展、发生状况提供资料,对甘肃省1970-1974,1990-1992及2004-2005年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本院2005~2010年464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及住院死亡患者与艾滋病死亡患者的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统计分类及比率分析计算.结果艾滋病病死率远高于综合性医院疾病病死率,2005~2010年病死率分别为23.39%、13.52%、9.75%、9.07%、7.68%和7.43%:死亡病例中男女比3.4∶1:死亡病例年龄段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死亡例数的74.56%.结论 艾滋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很大帮助:在20~49岁年龄段的高危男性人群中强化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有利于从发病源头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某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和对死亡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共发生医院感染47例,5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62%,感染例次率为15.07%;其中15例(31.91%)医院感染与死亡直接相关。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8例次,34.62%)为主,其次为消化道(13例次,25.00%)和皮肤软组织(11例次,21.15%)等;病原体种类构成分别为细菌(12株,25.53%)、病毒(10株,21.28%)、真菌(6株,12.77%)及其他病原体(19株,40.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30d、侵袭性操作、2个及以上部位的合并机会性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结论医院感染是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机会性感染,缩短住院日,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计算我院2002-2009年艾滋病住院病人死亡情况,确定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为合理统筹规划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佐证.方法 将2002-2009年艾滋病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按照年龄、性别整理,使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02-2009年艾滋病住院病人死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且以30~岁年龄组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死亡主要因素,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相关数据,对当地历年抗病毒治疗病死人员基本信息、生存时间、CD4淋巴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共计1 722名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41人,累计病死率为8.19%;死亡的患者平均生存452 d,40.42%(57/141)在抗病毒治疗第1 a死亡。死亡患者基线CD4淋巴细胞计数分组比较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地抗病毒治疗病人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主要发生在治疗的第1 a,基线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病人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锡市梁溪区艾滋病死亡病例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16年梁溪区艾滋病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6年累计死亡病例72例,男女比为8∶1,<60岁占75.0%,异性传播占66.7%,医疗机构报告占84.7%。病例确证后半年内死亡占59.7%,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占70.8%,死亡时疾病状态为AIDS占50.0%。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覆盖率(30.6%)低于未死亡病例(82.0%)(P<0.01);1年内死亡病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值中位数低于确证1年以上死亡病例(P<0.05)。结论梁溪区艾滋病死亡病例晚发现率较高,抗病毒治疗率偏低;应扩大HIV检测覆盖面,促进病例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艾滋病报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对2012年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94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当年死亡并报告94例,其中死于艾滋病45例(47.9%),病例分布在边境地区和农村分别为74.6%和70.1%,以男性和初中文化为主,分别为87.2%和为83.3%;异性传播为89.4%。死亡病人94例中,只有62.8%死亡前最后一次接受CD4+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未能动态监测到其免疫状况而给予早期治疗;只有31.9%死亡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早期筛查和发现病人,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转介和管理,提高救治能力,减轻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负担,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0—2020年常熟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例(HIV/AIDS)死亡情况。方法 以所有现住址为常熟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死亡原因等。结果 2000—2020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51例,死亡106例,病死率为16.28%;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7.74%。51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占48.11%。生存时间最短的,为确证当天死亡,最长的为确证后10.8年死亡。抗病毒治疗率死亡病例为62.26%,存活病例为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8,P<0.01)。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病死率越高(χ2=267.21,P<0.01)。结论 常熟市HIV/AIDS死亡病例中近一半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CD4+T淋巴细胞值低者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死亡原因,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徐州市1997-2013年报告的死亡个案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13年徐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 792例,死亡218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52.29%,女性占47.71%;农民占88.99%;初中以下文化占88.53%。因输血/血制品感染的占54.13%;82.11%的病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66.97%的病例未做过CD4检测;接受CD4检测病例中68.06%的CD4+T计数200/μL。结论影响死亡的原因为病例被发现较晚、未能及时抗病毒治疗等,提示需要进一步扩大HIV/AIDS病例的治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9年郏县孕产妇死因变化情况,推广应用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促进基层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对全县2001年1月~2009年12月死亡的50例孕产妇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年间活产数57440例,孕产妇死亡50例,年平均死亡率87.04/10万,死亡率近3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死因占前3位的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通过"应用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促进基层产科服务质量的研究"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该县产科质量,降低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显著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应长期开展并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11年期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8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其中男女比例为2.57∶1,40岁以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4.8%,死亡病例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占85.1%;治疗未满6个月的死亡病例为96例,占57.1%。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的病例95例,占56.5%,早期死亡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死亡原因多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1-2013年广州市疫情资料,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HIV/AIDS病例中,报病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717,95%CI:2.039~3.621)、由医疗机构诊疗发现(HR=1.516,95%CI:1.159~1.981)、未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HR=4.866,95%CI:3.674~6.444)、符合治疗标准未治疗(HR=12.213,95%CI:8.467~17.616)、报病时年龄40岁以上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更高。另外,不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治疗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也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HR=1.936,95%CI:1.145~3.272)。结论 及早发现HIV/AIDS病例,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381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7所省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收集2009-2010年艾滋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7所医院共收集38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医疗及死因信息,患者以男性为主(82.4%),30~45岁占多数,生前曾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者占32.3%。252例(66.1%)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其中机会性感染占92.4%,以结核菌、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为主。在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分别占29.5%、22.5%、10.1%。患者死亡前一年内有注射吸毒行为、未接受ART、合并机会性感染、未合并肝炎及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风险较高。结论机会性感染、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前三位死因,接受ART的患者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风险低于未接受ART者,且治疗时间越长,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所收集的抗病毒治疗数据资料,对湖南省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9月-2006年10月共有2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40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40例死亡病例中,37例(92.5%)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例(5%)死亡原因不明,1例(2.5%)意外死亡;接受治疗前CD4细胞计数CD4细胞最小值为2个/μl,最大值为242个/μl,平均为45.5个/μl,并且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从接受治疗到死亡的时间间隔最小3d,最长975d,30例(75.0%)的治疗时间小于180d。结论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患者开始治疗时CD4水平过低及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大批农工流入城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他们中的多数,由于生活不稳定、经济及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社会保障等因素,造成孕产妇的死亡.现将湖州市1996~2003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超  吴国辉  冯连贵  周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94-5395,5401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分析治疗病例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提供建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治疗病人基本数据库,数据库核查后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21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42.8±11.5)岁,男性占72.1%,女性占27.9%;治疗病死率为10.5%,开始治疗时CD4≤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8.7%,CD4在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1.7%,CD4> 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2%;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的占54.4%,12个月内死亡的占80.5%.结论 过晚抗病毒治疗不利于减少艾滋病死亡,建议加强对感染者早期治疗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