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正林 《健康》2004,(10):44-45
在我国和日本民间流传的俗语中都有“耳大有福”的说法。例如在受到中日两国人民推崇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中,即提到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故刘氏生而有贵人之相。  相似文献   

2.
聚焦耳朵     
古今中外,流传着一种“耳大有福”的说法。不少《列先传》中的“寿仙”,均不乏“耳长”的记述。据说老子(道教祖师)耳朵特别大,故人称李耳。佛祖释迎牟尼的“福相”之一,便是“耳垂达肩”。现代学者对欧洲几百名长寿者的耳垂测量表明,其耳垂长度及厚度确实比常人大。这是由于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虽然全身肢体与内脏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但成年后都停止长大了,而耳朵是唯一的例外:它一辈子都在不断长大。有人甚至还统计出成年人平均每年耳垂要长约0.14毫米。因此,不论出生时个人的耳朵是大是小,到了老年,他的耳朵总是比较大的,至少比自己年轻时要大。也即是说,因为长寿,耳朵才比较大!并非“耳大”必定“有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耳朵是专司听觉的器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耳司听觉,主平衡”,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灵枢·口问篇》中说:“耳者宗脉之所聚”。由于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耳与全身各部及脏腑均有密切的联系,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循经脉反映于耳;相反,耳发生病变,亦会循经脉波及所属脏腑。  相似文献   

4.
人生何为福     
清人胡澹庵《解人颐》一书中《知足歌》云:“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思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其二,《不知足诗》云:“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  相似文献   

5.
田光林 《现代养生》2004,(12):28-29
《会真记》全名《西山群仙会真记》,乃唐代道士施肩吾所撰,是内丹修持派中的名著。曾造在《集仙传》中称吕岩之后,有施肩吾撰《会真记》以继之也。该记分二十五篇,乃西山得道仙真“阐扬妙蕴,演说玄机,发明太上至言,超凡人圣之道”的重要著作。对后来学道之士的影响极大。现仅就其“养生益寿”的论述,综合于后,对有志于丹道修炼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尚书·大传》载:“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也。”六化所生,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办法。“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中国人在“天”的覆庇之下,以五千年的文明,融化在饮食之中,创造出令全世界瞠目结  相似文献   

7.
《史记·儒林传》说: 自孔子卒后,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儒林传》的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吕氏春秋·当染》说:“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尊师》也说:“段干木晋之大驵也,学于子夏。”三人学于子夏之伦,有《吕览》可作旁证。  相似文献   

8.
福在何处寻     
福,《辞海》的解释是:“福运、福气,与祸相对”。《辞源》的释义是:“富贵寿考等为福”。世间之人,大抵都以幸福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尽管对幸福的理解以及求取方式有所不同,然而谁也不会拒绝幸福,这一点的确易地皆然,今古同一。  相似文献   

9.
《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上嵩山,至山顶,忽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大垂肩,仙风道骨,气度不凡。帝急忙屈万乘之尊,上前施礼问道:仙者何方人士,怎会来到这里?老者答道,我乃嶷山中人。听说中岳嵩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故特来此地采集。言毕,忽然不见。汉武帝心中顿然大悟,对左右侍臣说,这位老者并非自己想采食菖蒲,  相似文献   

10.
“模棱”考     
“模棱”,亦作“摸棱”。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使用形式是作成语“模棱两可”。其出典《汉语成语词典》和《辞海》均谓在《旧唐书·苏味道传》,《传》文云:“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  相似文献   

11.
文文 《长寿》2003,(3):22-23
世间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世间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理解。同样一件事,由于理解它的方式不一样,效果便有天壤之别,结局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清朝著名养生学家石成金曾写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  相似文献   

12.
从耳环谈起     
当今女青年刺耳戴环,已经成为爱美的一种时髦活动。青年妇女身穿艳美华丽的服装,再戴上一副闪闪发亮的耳环,会更显得美丽俊俏。 耳环出于汉代,历史早有记载,《风俗通》汉·应劭:“耳珠日珰”;《后汉书·舆服志》:“耳珰,垂珠也”。因此,耳环别名为耳珰、耳珠。  相似文献   

13.
原文:“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人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营气之道,内[纳]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相似文献   

14.
说福     
福,《辞海》的解释是:“福运、福气,与祸相对”。《辞源》的释义是:“富贵寿考等为福”。大凡世间之人,都以幸福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尽管对幸福的理解以及求取方式有所不同,然而谁也不会拒绝幸福,这一点的确易地皆然,今古同一。但是,细究起来,幸福却总是那样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定,来不可止,去不可留,以致我们简直难以把握它。就连写过《论幸  相似文献   

15.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最早描述西域山水的是《史记·大宛列传》。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描述过于疏略,但《汉书·西域传》以下却并无多少补充。唯《后汉书·西域传》和《魏略·西戎传》增加了地中海周围山水,《魏书·西域传》增加了若干葱岭以西的山水,如此而已。兹列出各传所载,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作一简注。 一 本节是《史记·大宛列传》所见西域山水,《汉书·西域传》以下各传中有关的记述也一同讨论。 一、南山和北山 1《史记·大宛列传》称:张骞首次西使归国,“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南山”指西域南…  相似文献   

16.
古代印度梵语“刹那(ksana)”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极短的时间;瞬间。那到底这一刹那是多久呢?“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僧智律》。佛家用“刹那”这一概念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  相似文献   

17.
地耳名叫地踏菰,俗名“地屈联”。它属于菌藻类,既是蔬菜又是药材,且有很好的养生价值,故早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地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令人有子。”并说:“生在石上称石耳,生在木上称木耳,生在地上故称地耳”,地  相似文献   

18.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鲁肃传》称,在赤壁战后,鲁肃先还,孙权亲自迎接,并与他交谈:“‘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四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六《邓禹传》也有一段文字,大致与《鲁肃传》此段文字相似,那是邓禹上河北投奔老同学刘秀(光武帝)时答问:“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原明公威德加于…  相似文献   

19.
这两句成语形容人非常勇敢或过分鲁莽,古人认为,人的勇气由胆囊产生出来,因此传说一些勇敢的人胆囊特别大。《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载:“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相似文献   

20.
《家庭育儿》2013,(1):94-94
“弟子规,圣人训” 小朋友,笑微微, 争先学习《弟子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