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北京市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但也暴露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本文从COVID-19疫情防控入手,对北京市疾控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下一阶段推动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以期助力推动疾控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公共卫生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机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县域医疗卫生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支援帮扶洪湖市过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分类管理、集中收治的举措和成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0年1月19日-6月8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所有COVID-19病例,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6月8日,北京市共报告611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594例(97.22%),无症状感染者17例(2.78%),死亡9例,粗病死率1.52%(9/594),男女性别比0.86∶1,病例年龄集中在20~69岁(499例,占81.67%),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和普通型患者522例(85.43%)。病例的时间分布呈现双峰特征,分别为境内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境内输入病例造成的关联病例多于境外输入病例(χ2=124.681,P0.01)。结论北京市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广,下一步工作中需继续严格境内密切接触者管理,减少关联病例,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科普知识的认知和需求,为有针对性开展相关防控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10-12日通过手机微信问卷星对北京市户籍居民且年龄18岁及以上的8 991人进行调查,不同人群对COVID-19疫情科普知识的认知、需求等情况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北京市居民在此次疫情期间,认为前3位的有效措施是戴口罩(98.22%)、勤洗手(97.66%)和勤通风(95.14%);采取前3位的防护措施是室内通风(95.63%),出门戴口罩(94.98%)和不和陌生人接触(87.93%)。在希望获得COVID-19防控知识调查项中,COVID-19科学研究选择率最高(72.27%)。结论北京市居民在疫情前期对COVID-19防护措施的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并能自觉采取防护措施。不同人群对知识需求不同,可以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常住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候群量表(PHQ-9),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海淀区6个街道的2 185名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疫情期间,海淀区常住居民的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1.2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1.72%、6.22%和3.34%。海淀区居民的抑郁阳性检出率为49.75%,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5.47%、10.07%、3.02%和1.19%。抑郁焦虑共病占总调查人数的36.11%(789/2 185)。不同疫情风险等级的焦虑、抑郁及其共病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_(焦虑)~2=28.088,P0.001;χ_(抑郁)~2=11.283,P=0.004;χ_(共病)~2=24.3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饮酒情况和基础疾病是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中风险街道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的人员,OR(95%CI)分别为2.034(1.479~2.797)和1.346(1.099~1.647);工作≤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4.917(2.967~8.149)、4.388(2.655~7.252)和3.643(2.221~5.974);饮酒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448,95%CI:1.187~1.765);患有基础疾病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无基础疾病人员(OR=2.129,95%CI:1.572~2.884)。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和饮酒情况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风险街道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人员(OR=1.539,95%CI:1.121~2.112);工作年限在≤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3.503(2.277~5.388)、2.902(1.893~4.449)和2.676(1.748~4.095);饮酒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384,1.113~1.722)。结论 COVID-2019疫情期间,海淀区成年居民的焦虑、抑郁及其共患情况的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援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防止疫情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某医院COVID-19确诊病例和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发病就诊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暴露接触情况。COVID-19病例由市级或区级专家组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进行诊断。结果北京市首起医院聚集性疫情在2020年1月31日-2月25日共报告34例确诊病例和3例阳性检测者,死亡6例,总病死率16.2%,其中判定为COVID-19死亡2例(病死率5.4%)。指示病例1月31日发病并被隔离,至2月3日共筛查并隔离18例确诊病例,后续院内发病的病例均通过核酸检测主动筛查发现。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内密切接触组合罹患率为6.34%,急诊和CCU病房之间存在交叉传播,该疫情在院外涉及3个家庭聚集。结论 COVID-19医院内聚集传播迅速,易造成多个家庭聚集,易引起病例死亡。早期筛查有利于病例的发现,及时处置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SARS以后围绕"一案三制"建立起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主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式"失灵",为向公共行政行动主义转向提供契机。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中的医疗物资配置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已经从本质上异于或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基本逻辑范畴。结合当前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不同阶段情况,讨论了行动主义分析框架下医疗物资供给与配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浙江省金华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和数据.结果 该起疫情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给社会公众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减少了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的损失。本文根据疫情的发展阶段,重点从应急信息管理、应急供应链和心理干预3个方面,分析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肺结核病例发现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成因,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方法对2015-2020年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2018-2020年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市所")就诊人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2015-2020年,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分别为8 691、8 361、8 619、7 993、7 479和6 380例,整体呈下降趋势(Z=2.711,P=0.007),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39/10万、38.52/10万、39.67/10万、36.82/10万、34.72/10万和29.62/10万,亦呈下降趋势(Z=2.572,P=0.010)。2015-2019年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年均递降率为3.71%,报告发病率年均递降率为3.69%,但2020年较2019年报告发病数下降了14.69%,报告发病率下降了14.67%。2020年1-8月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均较2019年同期下降,1-5月下降最为显著,降幅分别为35.99%、29.90%、56.65%、27.12%和33.03%,平均降幅为37.24%,7月之后报告发病数逐渐回升,至11月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2018-2020年市所就诊人次分别为11 984、12 081和8 406人次,2018、2019年大致持平,但2020较2019年下降了30.42%。2020年1-11月就诊人次均较2019年同期下降,2-5月下降最为显著,降幅分别为50.06%、54.74%、48.67%和47.88%,平均降幅为50.34%,10月之后就诊人次逐渐回升,至12月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北京市肺结核病例发现水平和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明显下降,特别是在疫情较严重的上半年下降更为显著,不利于肺结核的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保证结核患者正常就诊,并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工作,最大限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湖北武汉,给武汉市综合医院带来了极大挑战。站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角度,从发热门诊结构调整、医护人员配置、院感防控策略等方面介绍了综合医院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管理策略,应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实施手术中避免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预防手术人员感染,防止疫情扩散.方法: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行业规范、标准和专家共识,对人员、防护用品、疑似或确诊COVID-19感染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管理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制定的手术室防控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认知、信念和行为等,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62 523份。调查对象的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83%,知识平均得分为(18.82±2.15)分,不同性别(t=42.793)、地区(t=57.389)、年龄(F=81.775)和文化程度(F=3 831.720)居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0.23%的被调查对象担心自己会感染COVID-19,98.89%有信心战胜此次疫情。99.15%的被调查对象外出时佩戴口罩,其中39.86%倾向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32.57%选择医用外科口罩,26.13%选择医用防护口罩(N95)。88.34%的被调查对象相关信息的主要获取途径和来源为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健康专业机构的官方媒介(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87.94%选择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结论疫情期间北京市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薄弱环节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庆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于2020年2月1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奉节县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 7例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来自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为武汉常住人员,返奉后三个家庭多次聚集;123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病例5例,病原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1例,三个家庭内部的感染率为72.7%,其余密切接触者无异常。结论本起疫情系一起输入性引起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证实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传播模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