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羟基多巴损毁脑右侧内侧前脑束的方法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将33只S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8只和对照组15只,另设正常组15只,治疗组以中药补肾活血颗粒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对照组及正常组同法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灌胃结束、观察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后断头取脑,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脑腺苷A2A受体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旋转行为较对照组改善,治疗组大鼠脑纹状体A2A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模型组比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三组大鼠黑质中A2A受体均无表达。结论补肾活血颗粒能改善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抑制大鼠纹状体腺苷A2A受体表达,对帕金森病治疗起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A2B腺苷受体表达与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8的水平,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小鼠气道形态学参数及支气管上皮细胞A2B腺苷受体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支气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A2B腺苷受体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2B腺苷受体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A2B腺苷受体可能通过促进IL-8释放来干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3.
郭烨 《光明中医》2016,(19):2903-2905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不同受体亚型结合,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A_1受体与腺苷在体内亲和力最高,A_(2a)受体、A_3受体虽与腺苷亲和力不如A_1受体,但在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过程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腺苷及腺苷A_1、A_2、A_3三类受体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神经肽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腺苷受体(AdoR)与心肌缺血(MI)的关系、针刺对MI的影响、针刺调控AdoR改善MI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现有研究已能初步表明针刺改善MI可能是通过影响AdoR表达水平实现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研究方案多为单穴治疗、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忽略了AdoR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及补充。  相似文献   

5.
摘要:针刺镇痛是针灸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了针刺镇痛的有效性,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腺苷(Adenosine,ADO)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与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AR)共同参与了疼痛调控和针刺镇痛作用,腺苷及其受体在急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内脏疼痛的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腺苷及其受体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的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是否介导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制备成功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参麦组、参麦加A1R拮抗剂(1,3-dipropyl-8-cyclopentylxanthine,DPCPX)组、A1R拮抗剂对照组和二甲亚砜溶剂对照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12只。在大鼠脑缺血即刻时,参麦组大鼠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 mL/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参麦加A1R拮抗剂组大鼠在注射参麦注射液前30 min腹腔注射DPCPX1 mg/mL;A1R拮抗剂对照组、二甲亚砜溶剂对照组大鼠分别在脑缺血即刻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DPCPX(1 mg/kg)和二甲亚砜(1 mL/kg)。再灌注24 h时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麦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与参麦组比较,参麦加A1R拮抗剂组大鼠行为评分升高,梗死体积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A1R拮抗剂能部分逆转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Bcl-2蛋白表达的改善作用,A1R可能介导了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腺苷及腺苷脱氨酶(ADA)浓度的影响以及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电针百会穴预处理缓解大鼠脑I/R的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电针组、电针组、对照组,每组18只,对照组麻醉后不给任何干预,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百会穴30min,假电针组针刺后不予通电其他程序同电针组,检测电针后30、60、120min大鼠大脑皮质ADA及腺苷浓度的变化;建立脑I/R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A组)、电针组(B组)、电针+腺苷A1受体拮抗剂(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DPCPX)组(C组)、电针+二甲基亚砜(DMSO)组(D组),脱氧柯福霉素组(E组)、生理盐水组(F组),B、C、D组于造模前2h给予电针30min,C、D组在电针前30min分别给予腹腔注射DPCPX(1mg/kg)、DMSO(1mL/kg),E、F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脱氧柯福霉素(500μg/kg)、生理盐水(1mL/kg),再灌注24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其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假电针组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皮质区腺苷及A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电针组60min时ADA浓度降低[(315.0±22.9U/L),P<0.05],于电针后120min恢复正常水平;电针组120min时腺苷浓度升高[(20.4±2.2)ng/μL,P<0.05]。与模型组比较,B、D、E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其他各组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百会穴对脑I/R损伤大鼠脑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降低大脑皮质ADA水平,提高腺苷含量,进一步激活腺苷A1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对疼痛及电针镇痛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辐射热行为测痛法,通过侧脑室微量注射腺苷A1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观察炎性大鼠的痛阈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电针可提高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阈;侧脑室微量注射腺苷A1受体激动剂CCPA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注射后各时段痛阈均高于NS组。CCPA+EA组痛阈在注射前后较CCPA组升高。侧脑室微量注射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则降低炎性大鼠痛阈,随着时间呈缓慢下降趋势,DPCPX+EA组痛阈高于DPCPX组。结论:腺苷A1受体在疼痛的信息传递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电针镇痛的复杂作用机制中与腺苷和腺苷A1受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刺抗脑缺血损伤时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在针刺抗脑缺血中的作用,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动物模型,并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及电针治疗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细胞内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GABA受体阻断剂-Picrotoxin对缺血损伤和针刺效应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明显上调缺血2 h,再灌30 min时皮质、海马和丘脑的胞内GABA的含量,并缩小缺血损伤区;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还观察到给予Picrotoxin,以及同时给予Picrotoxin和电针时,大鼠脑缺血侧的梗死面积增大,细胞残存率减小,与单纯电针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抗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上调GABA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P38/MAPK和MEK/ERK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EGB761发挥药理作用的关系,探讨银杏叶制剂EGb761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 大鼠连续1Od口服EGb761 50、100mg/kg后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模型,通过TTC染色,免疫组化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大鼠皮质Caspase -9,Caspase-3,P38/MAPK,MEK/ERK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EGb761给药可以减少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显著性抑制脑缺血大鼠海马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显著性抑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P-P38,P-MEK和P-ERK的表达水平.结论 EGb761可以减轻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伤,其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激活和P38/MAPK和MEK/ERK信号通路激活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肝细胞LO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H2O2诱导并建立了L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 CG)、H2O2损伤模型组(Model group, MG)、HYSA(0.125,0.25,0.5,1mg·mL-1)干预组(MG+0.125,0.25,0.5,1mg·mL-1HYSA)。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活力和凋亡程度;利用ELISA测定细胞内ROS、LDH、SOD、GSH-Px、MDA和CAT的活性及含量;Hoechst染色进一步观察细胞核凋亡状态;通过qRT-PCR技术测定细胞内VEGF、p38MAPK和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及VEGF/p38MAPK通路的蛋白表达。结...  相似文献   

12.
任雪骐  李字卿  王志菲  舒适 《新中医》2023,55(14):116-120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近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针刺疗法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是针刺减轻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文献论及针刺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涉及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因子、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等几个方面,可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通过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而发挥作用。若想将其机制研究彻底,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鼠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泽斌  王华 《针刺研究》2003,28(3):165-169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先进行“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 ,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 ,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结果 :在不同再灌时间段 ,E0 .5hr组幸存神经密度显著高于D组、E1 .5hr组和E3hr组 (P <0 0 5) ,E3hr组与D组无差异 (P >0 0 5)。结论 :穴位针刺预处理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该作用以穴位针刺预处理后 0 5hr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38MAPK及其信号通路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加深入的阐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鼻息肉及寻找特异性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例未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复发性鼻息肉组织标本、20例初发鼻息肉组织标本、2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实验分为三组:A组:复发性鼻息肉组;B组:初发性鼻息肉组;C组:正常下鼻甲黏膜组,每组各20例。处理因素:体内为布地奈德;体外为布地奈德、克拉霉素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按1997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分型。上述标本部分于-70℃冻存备用,(1)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p38MAPK蛋白进行观测并拍照,并用JD109或JD80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测定阳性细胞数密度和灰度值。(2)按常规Western-blot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比p38MAPK与GAPDH灰度比值。实验分体内和体外两个阶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38MAPK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复发型鼻息肉组织p38MAPK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II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1)p38MAPK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而且在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更显著。(2)结果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家满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112-113,116
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裂、分化、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等多种过程。1VLAPK传导途径复杂,各途径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目前研究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水平主要集中在组织学水平,很少有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相关机制和作用。根据针刺发挥效应作用的多靶点以及针刺的良性调节作用,我们可以研究针刺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_APK通路的传导机制,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洛鹏  刘璐  裴培  曲正阳  王麟鹏 《北京中医药》2017,36(4):326-329,333
目的研究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下行通路中5-HT_(1A)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单穴组(EA1组)、配穴组(EA2组)、非穴组(NA组)5组,C组只予以电极安置手术,其余各组在电刺激后予以相应电针治疗。第0、2、4、6天测量大鼠头面部与后足底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的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5-HT_(1A)受体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第0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6天,M组大鼠机械痛阈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1组、EA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5-HT_(1A)受体表达与C组、EA1组和EA2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部位的5-HT_(1A)受体表达能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内δ-阿片受体在累加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DOR)在累加电针抗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组、脑缺血 电针组、脑缺血 假电针组、脑缺血 TAN-67(DOR激动剂)组、脑缺血 nahrindole(DOR拮抗剂)组、脑缺血 nahrindole 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致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缺血1 h再灌7 d.于缺血前30 min及再灌第2、4、5、6、7天,侧脑室注射nahrindole或TAN-67;于再灌开始及第2、4、5、6、7天,电针"水沟"和"内关"穴30 min.再灌后24 h评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灌第7天后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脑缺血 电针组或脑缺血 TAN-67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功能缺损减轻(P<0.05);脑缺血 nahrindole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大、神经功能缺损加剧(P<0.05);脑缺血 nahrindole 电针组与累加电针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剧(P<0.05):假电针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OR拮抗剂naltrindole能够翻转累加电针对缺血,再灌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其活动可能是累加电针抗脑缺血损伤中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惠芳  任秀君  王小宁  施昱承  图娅 《针刺研究》2006,31(4):212-215,F0002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高脂配方饲料喂养并结合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联合模型。高血脂模型造成后先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治疗10 d,然后再造脑缺血模型,同时针刺“百会”“水沟”,及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共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1);针刺后脑缺血大鼠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降低(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针刺能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减轻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治未病”作用及其神经生物学分子机制。方法:以肾俞、百会穴为针刺用穴;颈动脉引流法全脑缺血7min再灌注造模;病理学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针刺诱导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再灌时间段,E0.5h组幸存神经元密度显著均高于D组、E1.5h组和E3h组(P〈0.05),E3h组与D组无差异(P〉0.05)。针刺预处理后0.5h,大鼠脑组织表达变化大于2倍的基因共265个,20个基因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其中8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针刺预处理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该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一些针刺诱导基因表达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针灸“治未病”提供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腺苷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内关"穴抗MIRI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电针"内关"穴组和电针"环跳"穴组,每组10只。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环跳"组分别在造模前给予电针刺激,每次20 min,1次/d,共治疗7 d。各组分别于预处理结束当天行冠脉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记录造模前后心电图II导联T波电压值,HE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清腺苷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腺苷A1受体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II导联心电图T波电压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内关组T波在结扎40 min和再灌注60 min后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电针环跳组(P0.01)。心肌HE染色及超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心肌损伤较轻微,肌纤维大多正常,心肌有明显改善;电针环跳组心肌损伤严重,细胞结构模糊,肌纤维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空泡化。腺苷A1受体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腺苷A1受体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腺苷A1受体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腺苷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组腺苷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腺苷含量显著上升(P0.01);环跳组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腺苷含量虽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对大鼠MIRI具有预保护作用,可改善MIRI大鼠的心电图T波,减轻心肌的病理损伤,而这种保护效应的产生可能与电针内关穴上调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增加血清腺苷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