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痰浊型和气虚血瘀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愈梗通瘀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产,冠心病临床太改善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估于对照组;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虚血瘀痰浊型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愈梗通瘀汤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9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愈梗通瘀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临床安全性评价、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率(HR)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每搏输出量(SV)...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AMI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愈梗通瘀汤。分析两组对AMI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PSV)、血浆黏度(HS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包括每搏输出量(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AMI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FABP、hs-CRP和cTnT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7例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愈梗通瘀汤组(49例)、辨证论治汤药组(27例)和单纯西药组(21例)。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辨病论治应用愈梗通瘀汤加减方为愈梗通瘀汤组,应用愈梗通瘀汤外辨证论治的其他汤药为证论治汤药组,未服用任何汤药的为单纯西药组。随访6个月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愈梗通瘀汤组6个月内脑卒中和再住院(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因)发生率降低(P=0.015,P=0.033),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8),辨证论治汤药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P=0.012);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方面,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愈梗通瘀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较高,辨证论治汤药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亦较高(P0.05,P0.01)。愈梗通瘀汤组与辨证论治汤药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梗通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有减少半年内脑卒中和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因再住院发生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年生活质量的作用。结果显示了辨病论治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等因素导致的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在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寒、痰、瘀为主要的致病邪气。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其中以痰、瘀占大多数,而痰瘀相兼者占绝大部分。因此,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以豁痰宽胸、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合用自拟的心脉通方,能更好、更快地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按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9.5%,两组比较,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及IL-6表达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UA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明显下调血清hs-CRPI、L-6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采用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观察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DD、LVESD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 治疗组Hcy、hs-CRP、LDL-C、T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 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其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产生痰浊(热)、瘀血,痰瘀相互为患,搏结于络脉,致使络脉痹阻,又加重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导致本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逐瘀补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逐瘀补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6 0例应用消心痛、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治疗组 6 0例服逐瘀补气汤。 2组均 30日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对比观察 2组治疗前后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心绞痛日平均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日平均用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甲襞微循环、血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红细胞沉降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心电图改善率为 83.3% ;对照组分别为 6 3.3%、5 6 .7%。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均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心绞痛日平均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平均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甲襞微循环、血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沉降率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1) ,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逐瘀补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和抗血小板,调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冻存,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抗炎作用可以稳定UAP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颊针联合行气通痹法针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施以颊针联合行气通痹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心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C、TG、HDL-C、LDL-C、SV、EF、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VAS疼痛评分和SA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除血脂指标外,其他各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颊针联合行气通痹法针刺可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血液流变、血脂和心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通痹法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中医辨证属阳气虚衰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疗程6周。结果:1)治疗组TC、LDL-C、Hcy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H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TC、LDL-C、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NST、∑ST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阳通痹法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降低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4390-439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甚至心脏猝死,早期对其正确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及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常多为50~80岁的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并伴有睡眠差)、高胆固醇血症(表现为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疾病的病史,也与家族史有关。其病情可因病程的长短、发作时间、发作的频率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常放射至… 相似文献
15.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1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FibI、L-6I、L-8变化。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属阳气亏虚、痰瘀阻络型患者60例,按照分层随机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鲁南欣康、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汤。疗程均为4周。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47.8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FibI、L-6I、L-8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明显降低FibI、L-6I、L-8。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扩冠、降低心肌氧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检测2组在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MP-9)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M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M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P可更好地发挥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84例明确诊断的UA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组,对照组92例予以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9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hs-CRP、Hcy及c Tn I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脂水平、hs-CRP、Hcy及c Tn I水平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UA疗效佳,降低血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