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养肺逐瘀汤治疗骨折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6例骨折患者,根据术后用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养肺逐瘀汤。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3.03%,1/33)低于对照组(21.21%,7/33)(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PT、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肺逐瘀汤治疗骨折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血栓的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景玉  任金科 《光明中医》2022,37(7):1135-1137
目的 探讨养肺逐瘀汤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养肺逐瘀汤,2组均持续治疗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中医护理干预,连续30天。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在术后3天、5天、7天记录患肢的肿胀程度。检测术后14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术后14天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5天、7天治疗组患肢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14天后,治疗组在APTT、PT、FIB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治疗组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化瘀定痛液对降低膝关节以下骨折的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术前术后口服化瘀定痛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40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抗凝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D-D)],出血量及术后第14日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结果骨折第1日两组VAS评分差别不大(P 0.05)。骨折第7日,术后第7日、第14日,两组VAS评分均较骨折第1日改善(均P 0.05);骨折第7日,术后第7日、第14日中药组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第1日两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别不大(P 0.05)。骨折第1日两组PT、APTT、D-D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骨折第7日,术后第1日、第7日、第14日对照组PT及APTT均较中药组时间明显延长(均P 0.05)。两组D-D在骨折第7日,术后第7日、第14日,均较骨折第1日均降低(均P0.05);但中药组D-D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均P 0.05)。中药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中药组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发现,差别不大(P 0.05)。结论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口服闵氏化瘀定痛液治疗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强化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活血利水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选取同期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对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对两组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患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14d行超声检查,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够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护理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择82例该院接受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短,实验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参照组,同参照组(70.73%)相较,实验组脊柱骨折术后满意度(95.12%)较高,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32%)低于参照组(34.15%),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予以下肢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口服加外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比较D-二聚体、APTT、PT、PLT、伤口引流量、下肢肢体周径的差异,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化验结果(D-二聚体、APTT、PT、PL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术后伤口引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两组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无差异;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2天,实验组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有效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92%,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4%,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83.78%,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干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中药组患者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组患者在中药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中药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联合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中药组和联合组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栓发生率略微低于中药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这一时段内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6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上低于对照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予自拟活络逐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术后第14天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的DVT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14天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天与第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4天下肢肿胀率均低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逐瘀方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佑脉饮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前者口服中药处方佑脉饮,西药组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以预防术后常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2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组疗效未见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佑脉饮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栓通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该院手术高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未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血栓通能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9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比较,评估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血流受阻者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对照组患者血流受阻者8例,有2例深静脉血栓病例,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管理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患肢浅表静脉曲张发生率为8.2%、胫骨粗隆下端肿胀率为12.2%、深静脉压痛率8.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对其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手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61例,按入院号用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中药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在围手术期采用相同的预防措施及西药以预防DVT,中药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7、14 d的凝血及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及DVT阳性率。结果:两组组间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两组PT变化比较,中药组能有效延长PT,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术前、术后第1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APTT及D二聚体变化比较,中药组能有效延长APPT、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全血黏度高切(ηbH200),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两组全血黏度高切(ηbH200)比较,中药组血流变值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在DVT阳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从而降低患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万爱雪  林恩胡  郭秀媚 《新中医》2015,47(9):240-24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穴位艾灸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DVT预防性措施,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 L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艾条以雀啄灸法灸患肢三阴交、血海;同时给予血府逐瘀汤内服。2组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DVT发生情况,统计DVT发生率;观察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天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天观察组DVT发生率8.75%,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PT和APTT时间较对照组同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的APTT时间较对照组同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艾灸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被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住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骨折后第2天及术后第1天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联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单用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以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双下肢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和胫后静脉)、Wells评分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后第3天和术后第1、3、7、14天相关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Wells评分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为高度风险,其他均为中度风险;第7天观察组相关观察指标均为正常,对照组有2例患者仍存在异常;第14天两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结论:股骨干骨折后第2天开始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术后第2天继续给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上以评判指标为标准,合理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股骨干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髋关节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并行物理疗法,观察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优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小腿和大腿围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可使凝血功能指标改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