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坤的《外科大成》是中医外科正宗派的代表作之一,论治肛痈特点鲜明。在病因病机方面,其提出了肛痈病因一为经脉湿痰凝结,二为内虚致疡,核心病机为经络亏虚;在肛痈的治疗方面主要有四个特点: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内外并重、外治形式丰富。祁氏对肛痈的脓肿切开引流术达到了清代的最高水平,在论治疾病时分类合理、辨证精细、取效佳捷,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析《外科正宗》肛痈之托法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痈是发生在肛门部的痈疽,通常因过食肥甘、辛辣,湿热下注,或湿痰凝结,邪毒留阻于肛管直肠周围,气血淤滞,热毒化腐成脓,形成痈肿。以发热恶寒,肛门部红肿、灼热、疼痛,化脓溃后易形成肛瘘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历代医家根据肛痈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将肛痈可分为初发期、酿脓期及溃脓期三个阶段,并相应采用内治的消、托、补三法予治疗。对于托法医家们已有详细的论述,早在晋.刘涓子《鬼遗方》中即有“治痈疽初期高肿,发病不定,喘息气粗”用“托毒散”的记载。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宜保命集》首创治疮须明托里之法,他在《河间六书》中指…  相似文献   

3.
朱玉坤 《东方养生》2022,(1):100-101
<正>本文基于张佩青教授的学术思想,总结临床经验,探究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以期能够促进临床推广。参芪地黄汤出自清·沈金鳌之《杂病源流犀烛·大肠病源流·治肠痈方十三》,"大肠痈或溃后疼痛过甚,淋沥不已,则为气血大亏,须用峻补,宜参芪地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小肠病源流·治小肠痈方十》"小肠痈……溃后疼痛淋沥不已,必见诸虚证,宜参芪地黄汤……"  相似文献   

4.
党永庆 《陕西中医》1993,14(2):58-59
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外治合用,1次根治肛痈48例。平均住院25a,1年后随访,未复发及形成肛瘘。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痈不仅能够缩短病程,而且能1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5.
张燕生教授认为肛窦炎属于中医外科的"脏毒"范畴。过食辛辣,内生湿热火毒;肠燥便秘,破损染毒;五志过极,郁热邪毒等"毒邪"发于肛门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多样,易反复发作。中医外科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肛窦炎、肛痈、肛漏相当于疾病的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肛窦炎阶段尚未成脓或毒邪尚未扩散,邪毒蕴结,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内治遵循中医外科"消、托、补"原则,综合采用"消法"和"托法"治疗;外治则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治与外治并重,相辅相成,以增强疗效,达到已病防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内经》同病异治的含义是什么? 答:《内经》同病异治的含义是: (一)相同的疾病,由于病机不同,治疗手段则不同。语出《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  相似文献   

7.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举隅410005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听军《素问·病能论》云:“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异治也。失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一颈痈病...  相似文献   

9.
肛痈,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符中柱教授认为《金匮要略》对肛痈的临床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中医》2021,39(3):31-33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症状以肛门坠胀、瘙痒为主,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其对于肛窦炎的治疗多有论述,并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临床实践亦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中对于"下利病"、"狐惑"辨治的记载,并结合当代临床经验来探讨肛窦炎的辨治方法,以期为肛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同病异治法是指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病情、病机、正邪消长的变化,在治疗同一病证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同病异治"源于《内经》并率先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同病异治"的概念,指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2]。《素问·病能》将同病异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具体运用,如"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杨巍教授治疗肛痈经验,认为其病因以热、毒为要,内治重"消""托",外治崇"箍围",转归尤重护场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正>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  相似文献   

14.
内外并治低位肛痈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现代把其发生于肛提肌以下间隙者,称为低位肛痈〔1〕。因其容易复发,易遗留肛漏,故治疗颇为棘手。1987年3月~1998年10月,笔者对住院的71例低位肛痈进行内外并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内分泌代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水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王志刚主任医师运用《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理论治疗杂病的经验,列举验案3则,分别从肛病从脏论治,脏腑病从肛论治,脏病肛恙应标本合治、内外兼施3个方面体现王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肛痈源流考     
姜德友  许子健  韩洁茹 《中国中医急症》2021,(7):1294-1296,1300
肛痈一般是指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化脓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的脓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 ~ 40岁青壮年多见,婴儿、老年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本文通过对肛痈相关古籍文献查阅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入手考其源流.按历史脉络梳理肛痈病名,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之认识,整理讨论肛痈之治法,清其脉络,溯本求源,以期为...  相似文献   

17.
半阴半阳证是肛痈、肛漏的临床常见证型,其转归趋势是疾病预后的关键,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基于古代医家理论和现代治疗进展,探讨肛痈、肛漏半阴半阳证的形成原因,明确其诊察要点与治疗原则,并通过治疗案例举隅阐述半阴半阳证的辨治原则在肛痈、肛漏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意思是,经常呕吐的病人(即呕家),因痈脓引发的,不可径去止呕,若痈脓消失则呕吐自平.呕吐有因内有痈脓,脓毒上冲,致使胃气上逆,痈脓是其本病,呕吐只是标证,当治其本病,并非用止吐之药所能取效. 对于"呕家有痈脓"的理解,笔者过去总是与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联系在一起,如因肝脓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阑尾脓肿等,出现呕吐、腹痛等,认为因"痈脓"引起的呕吐一定伴随着腹痛,就算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呕吐,也有腹痛的症状.近来再读仲景这句话,有了新的感受,一是其作为中医治疗呕吐的总原则的理解得到了加深,二是因痈致呕不必有腹痛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9.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主要为肠痈脓已成而设,具有排脓消痈、振奋阳气之功。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宗异病同治之旨,以此方随证化裁,用于内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兹举验案二则。1克隆病  相似文献   

20.
谷云飞教授认为重视克罗恩病肛瘘局部特征性病变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诊断延误.克罗恩病肠道病变属于"肠内痈"范畴,而克罗恩病肛瘘是"肠外痈"在肛周的主要表现,其病机是湿热内蕴、脾失运化、气血亏虚.对于克罗恩病肛瘘,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运脾法、以生物制剂为主的降阶梯方案和补托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