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难治性肠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联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现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菌群结构、调节菌群数量、调整肠道菌群稳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证候的肠道菌群存在着明显差异。现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肠道菌群的特点及中医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微观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黏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型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脾虚湿热证少见(P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湿热证多见,与其他2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中,与脾胃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亦多见,与大肠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黏膜难愈是U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治疗难点。融汇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认为"脾虚""血瘀"是UC黏膜难愈的中医病机,在中医阴阳理论及取象比类思维启发下,提出促肠黏膜愈合的托里透毒法,并举验案以说明其在UC治疗中的运用,以期为UC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总结顾庆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顾庆华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脉络瘀滞,治疗以疏肝和脾、导滞和络为主,结合兼证及内镜下情况加减用药,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肠道菌群、遗传、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精神心理因素与感染参与其中,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与此同时,肠腔内的促炎症物质如抗原、内毒素等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脾胃虚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外感和内伤,导致湿热壅滞肠道,气机阻滞,损伤肠络。临床上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8.
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孟河传人邵荣世先生,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有其独特的见解.顾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夹滞"[1],脾虚为本,邪滞为标,而"滞"可为食滞、气滞、湿(热)、痰浊、瘀血等致病因素.顾师在临床治疗本病中尤擅用对药,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有幸侍其左右,现将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使用的对药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1):57-58
系统总结邵荣世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因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导致胃肠纳运失职。其发病根本在于脾虚不运。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寒湿蕴肠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肝郁证、脾虚湿热证六型。标实为主者,予清热化湿、温化寒湿、清热凉血解毒、消积导滞、活血祛瘀等以祛标实。本虚为主者,予益气健脾、补脾益肾等法,以固本虚。对虚实夹杂证可先祛邪后安正,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医证型与结肠镜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辨证分型资料,分析各证候与病灶范围、内镜下严重度指数评分、结肠镜黏膜主要表现的关系。结果:(1) UC中医证型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肝郁脾虚、脾虚湿蕴、寒热错杂、脾肾阳虚、阴血亏虚、热毒炽盛;(2) UC中医证型分布与该病病变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灶范围E1以大肠湿热和脾虚湿蕴为主,病灶范围E2以脾虚湿蕴、大肠湿热和阴血亏虚为主,病灶范围E3以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为主;(3) UC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严重度指数的比较显示热毒炽盛证、大肠湿热证内镜下平均严重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所有证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黏膜血管形态、出血、糜烂溃疡及病变范围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肠镜象表现可以为中医药防治UC提供更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复杂,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丰富多样。就①大肠湿热证、②脾胃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郁脾虚证、⑤阴血亏虚证和⑥血瘀肠络证6个证型,从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常见,且较难治疗。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微血栓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肠辟""痢疾""久泻"范畴,多为脾虚肝郁所致,本文观察了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福仁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是浙江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及中医肾病等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应用自拟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一方统证,随证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王师自拟"溃结方",以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为基本方法,临床中随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蓓 《江苏中医药》2015,47(7):24-2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邵荣世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虚失运,邪滞于肠,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气血凝结,肉腐血败,肠腑脂膜血络受损,而成内疡。对本病的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配合运用和络护膜法,口服中药同时根据证型配合中药灌肠,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迄今病因不明确。中医文献中"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的某些内容与本病相类似,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也多参照以上的相关文献。随着肠镜的发展,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段迎喜主任医师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9.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病变局限在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1]。病情迁延,容易复发,与结肠癌关系密切[2]。青壮年是其发病的主要人群[3],影响生存质量[4]。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复发率低。现将近几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休息痢"、"久痢"、"肠澼"、"肠风"、"便血"等范畴。病机主要为邪阻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仙芪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仙芪愈疡汤,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10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以及中医证候、主要症状、黏膜镜下表现、黏膜病理学的疗效。结果:仙芪愈疡汤在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显愈率、主要症状积分、镜下结肠黏膜及黏膜组织病理疗效等主要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芪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