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仁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对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提出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以及指导肿瘤综合治疗的"平衡学说",尤其强调中医学"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脏腑理论,认为脾肾两脏对人体生命和疾病至关重要,"健脾补肾法"是肿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扶正法则,并创立了相应健脾补肾方剂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健脾补肾法为主治疗恶性肿瘤1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扶正培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之法。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虚证及肾虚证在恶性肿瘤中极为常见。多年来,我们应用健脾和补肾法治疗恶性肿瘤115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将中医理论与化疗不良反应现代研究相结合,创"两阶段三步曲法"融入到结直肠癌辅助化疗过程中。化疗第1周为健脾和胃阶段,运用六君安胃汤顾护中焦脾胃后天之本,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即第一步;化疗第2、3周为健脾补肾阶段,运用芪菟二至汤调补先后天之本,防治骨髓抑制,即第二步;另外,运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治疗化疗期间外感热病,即第三步。通过分阶段辨病辨证治疗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从而降低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西医病名,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其发病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密切相关,其根本病机源于肾虚。因此,治疗上以补肾为主,兼活血祛瘀、健脾燥湿化痰、疏肝解郁。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中补肾法包括补肾活血法、补肾化痰法、补肾活血化痰法、补肾活血健脾法、补肾调肝法、补肾健脾法、补肾调肝健脾化痰法、补肾调周法,且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对8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术后给予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通过比较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细胞免疫、毒副反应指标,评价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0.05),上调患者CD4、NK细胞比例(P<0.05),术后毒副反应降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疗效明显,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术后减毒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服用健脾补肾的中药煎剂,对照组术后仅予现代医学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肝功能、中医证候疗效、Karnofsky评分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的持续时间,肝功能,Karnofsky评分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对减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方药,认识到原发性肝癌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包括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和后天之本脾气亏虚,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痰湿、癌毒之分。治疗时常予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法,健脾益气、运脾和胃法,理气活血法,化痰利湿法,抗癌解毒法。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浮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阴水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脾肾阳虚,水液运化失调,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主要是控制饮食,利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法等,然其副作用大,疗程长,病情易复发,而采用中药健脾补肾,配合激素共同治疗,则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兹就健脾补肾法治疗本病的机理做~探讨。1健脾补肾,利水消肿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  相似文献   

9.
刘文导  孟凡喆  梅世伟  常钢 《新中医》2014,46(10):172-17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出现栓塞后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比较栓塞后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疲乏、食欲下降、疼痛、腹胀、苦恼、发热)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测评评分,评价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对栓塞后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运用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后综合征,患者的疲乏、食欲下降、疼痛、腹胀、苦恼、发热等主要症状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FACT-G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疗效良好,能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毒副作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行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比较,指出治疗DN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肾气阴虚是DN发病的关键,脾为后天之本,健脾益气才能生化有源,治标应从化瘀降浊入手;因此,健脾补肾化瘀降浊法在临床治疗DN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DiabetsMellitus,DM)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及临床研究评价。方法:从历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方面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DM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进行临床研究评价。结果:脾肾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脾肾亏虚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健脾补肾法治疗D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DM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故治疗上应选以健脾补肾为治疗大法,兼以活血化痰。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并分析高慧教授以补肾调冲为基础,兼顾健脾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经验。高慧教授指出本病主要病机为肾虚,冲任失调,并针对此病机,提出补肾、调理冲任为主之治法,兼顾健脾补益后天之本。经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突出,且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13.
健脾补肾活血方药以扶正固本法为指导,具有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之功。内皮祖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数目减少,且其素体多为痰、虚、瘀体质,可通过健脾化痰、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等法治疗。近年来运用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众多,本文就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业、生活.乙肝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我在治疗乙肝患者时,在"健脾补肾、舒肝清热利湿"等法的基础上配合"温脾"或"温肾"或"反佐温药"的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精液的黏稠如胶冻状,或仍有凝块,常易复发,不易治愈。裴林教授从"化浊"角度论治精液不液化,认为肾虚为此病的发病之本,"浊邪"为发病的物质基础,推陈致新提出健脾化浊通络、清利化浊解毒、补肾温阳化浊及滋阴降火化浊为法的基础方药,这一认识,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分析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认为脾肾亏虚是免疫性不孕病机之本,健脾补肾是免疫性不孕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排除重复文献,获得其中84篇与"健脾理气""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文献,归纳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及肝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明确立法依据,并对近几年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健脾理气法是肝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治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应收集规范的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以为健脾理气法应用于临床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健脾法、补肾法、健脾补肾共用、古方研究及针灸疗法方面入手,对健脾补肾法在促进缺血性中风脑保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减少后遗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质是正虚,多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火、痰、瘀、毒则为其发病之标。健脾补肾法以扶正固本为特色,发挥整体调节优势,针对核心病机综合调节脏腑、气血的阴阳平衡,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临床研究为个人经验组方,处方不一,治疗方案不一致,影响了其有效性分析。有的研究以西药应用为主,健脾补肾法多处于配合地位,鲜有发挥主导治疗作用等。今后,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疸之源在肝脏,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入血而发黄;黄疸之因在脾脏,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困脾而致黄;黄疸之本在肾脏,肾脏损伤阴阳亏虚,寒湿内蕴而成黄。黄疸的治疗应纵观全程,肝脾肾兼顾,同时辨证论治,或重在疏肝、治黄疸之源,或重在健脾、治黄疸之因,或重在补肾、治黄疸之本,尤强调补肾及健脾,综合治疗,则黄疸易去。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从虚、毒、络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李芳  肖会泉 《新中医》2008,40(3):5-6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法,提出脾虚为慢性乙肝的发病之本,而肾虚为其迁延之本,毒邪为其致病之本,痰瘀交阻为本病病变之本的病机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应从补虚固本、健脾补肾;祛除毒邪、排毒解毒;通络防变、痰瘀同调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调理,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