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对1875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分诊及急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75例,其中外科急腹症987例(胆石症332例、胆囊炎182例、急性阑尾炎241列、急性腹膜炎62例、泌尿系结石96例、肠梗阻43例、胃穿孔31例),内科急腹症837例(其中急性胃炎396例、急性肠炎255例、泌尿系感染96例、急性胰腺炎77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肺炎3例),妇科急腹症5l例(宫外孕28例、黄体破裂11例,急性盆腔炎9例、不全性流产致大出血3例)。急诊患者在分诊处停留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TTAS)标准下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TTAS为基础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及分诊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急腹症患者中,比较TTAS实施前(2017年6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6月)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候诊时间、救治时间、确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候诊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确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TTAS标准下急诊分诊系统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急腹症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患者分诊误诊的常见原因,降低分诊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05/2008-04因腹痛到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就诊患者有2 160例。结果:共误诊89例,其中内科48例,外科30例,妇产科3例,儿科8例。结论:询问病史不详,分诊体检不认真,护士医学知识乏缺;是分诊误诊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除详细询问病史外,还要对患者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96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结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胸痛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诊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是根据患者主诉及主要症状、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1].急诊分诊是患者到急诊科就诊的第一关,分诊准确率直接影响其后每个环节的质量.合理解决目前分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笔者分析2005年3月1日~8月31日我院急诊分诊的失误病例,总结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急诊分诊技术,提高NSTE-ACS分诊质量。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外NSTE-ACS诊疗指南及相关护理分诊文献。将NSTE-ACS中有关的临床表现特征、鉴别诊断、生物标志物采集时机、护理监测培训等相关文献纳入研究。参与研究的护士重点研读NSTE-ACS的各种症状与鉴别诊断、NSTE-ACS相关心电图特征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对获得的信息归纳分析,建立症状鉴别表与危险因素分层表。结果建立了NSTE-ACS高度疑似患者、疑似患者及非ACS患者症状的鉴别表、NSTE-ACS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快速分诊表、危险分层分诊表及hs-cTn 0 h/1 h分诊流程。结论NSTE-ACS症状鉴别、危险分层分诊表及hs-cTn 0 h/1 h分诊流程的建立有助于引导NSTE-ACS急诊分诊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忠艳 《当代护士》2021,28(3):102-104
目的 分析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采取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临床疗效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中,治疗性护理、分诊流程及护理服务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缩短了患者的分诊时间和患者就诊至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提高了临床疗效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 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χ~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要求和原则,对现有的急性非创伤性腹痛的分诊标准进行整改,使用新的分诊评估单,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的准确率,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使用新的分诊评估单后,急性非创伤性腹痛的分诊时间、待诊时间及分诊准确率有明显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优化了服务流程,为急腹症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能帮助护士提高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从而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护士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诊急腹症的准确分诊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急诊就诊,并采取对应专科治疗;观察组50例将临床分诊技巧运用到急诊分诊及护理工作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对照组为92.00%,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急诊急腹症的临床分诊及护理工作中运用临床分诊技巧,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改善护理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牛丽姝  胡平  朱海霞  顾成冬  戴春霞 《护理研究》2011,25(12):1077-1078
急腹症是常见急诊之一,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否则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分诊护士要掌握各种急腹症的疼痛部位、性质、体征及伴随症状等,在分诊过程中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但是目前护士的分诊大多依据个人经验,病人主诉和测量简单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316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辕助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69.8%),其中尤以心绞痛(53.6%)和心肌梗死(11.6%)常见,非心源性胸痛中以支气管肺炎为主(13.6%).认为在急诊患者中,导致急性胸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急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提高分诊的准确性,使不同病因的患者尽早得到适当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温宗炬  庄华 《华西医学》2010,(12):2214-2217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在右下腹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2月150例右下腹急腹症患者急诊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资料或者临床治疗后得到证实,将超声诊断的结果与临床出院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0例右下腹急腹症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26例(84%),漏诊18例,误诊6例,其中急性阑尾炎漏诊率最高,漏诊的主要原因为部分患者阑尾解剖位置特殊或者肠道气体干扰。结论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判断右下腹急腹症的病因。熟悉常见急腹症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对右下腹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规范急腹症患者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将思维导图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2月)的3 6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思维导图实施后(2018年10月-2019年2月)的3 0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思维导图专项小组,以"急腹症预检分诊"作为中心关键词,从看、问、查、测、分级、分科、候诊期和急救护理8个方面出发,设计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对急诊分诊护士进行思维导图内容培训和实践指导。评价思维导图实施前后护士的分诊准确率、分诊评估所需时间。结果应用思维导图培训后,预检分诊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分科准确率由97.8%提升至98.6%(χ~2=6.339,P=0.012),分级准确率由98.2%提升至99%(χ~2=8.537,P=0.003);分诊评估时间明显缩短(t=4.812,P=0.000),二次分诊检出率达到3.2%。结论思维导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将急腹症患者预检分诊的重点工作清晰呈现,方便护士记忆和实践,将问诊路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使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德尔塔病毒疫情暴发期间医院急诊患者的特点及医院救治策略.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调取2021年8月、2020年8月、2019年8月的急诊就诊患者病历信息以及医院缓冲病房收治的患者病历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患者的特点,评价医院救治策略的效果.结果 2019年8月就诊患者数量总计19490例次,其中男性10182例次,女性9308例次.2020年8月就诊患者数量总计16872例次,其中男性8903例次,女性7969例次.2021年8月就诊患者数量总计12263例次,其中男性6544例次,女性5719例次.2021年8月急诊就诊患者的性别分布与2019年8月以及2020年8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8月急诊外科就诊原因与2019年8月以及2020年8月比较,因外伤就诊比率下降,因泌尿系结石就诊比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立的缓冲病房在2021年8月期间共收治患者277例,所有患者连续3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安全转入专科病房.结论 2021年8月德尔塔病毒疫情暴发期间,急诊各科室就诊患者数量较2019年、2020年同期均减少.医院在急诊前端要严格遵守规范的预检分诊流程,在急诊后端建立缓冲病房,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1)提高急诊预检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分诊预检准确率,及时分检出危重病人,减少误诊漏诊,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2)降低急腹症急诊时间、危重病例确定或排除时间、危重病例漏诊误诊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未经预检分诊)30例和研究组(预检分诊)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和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预检分诊制度能及时向急腹症患者提供有效护理,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出急诊室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经抢救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均较抢救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出急诊室和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结合极致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采用常规分流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月1日~2021年1月1日采用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结合极致化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心肌梗死复发率、再行经皮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