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为主,同时切除拇囊肿、跖骨头骨赘治疗足拇外翻26例32足.结果 术后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拇外翻角及跖骨夹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颈内侧截骨、术中配合正骨八法治疗脚拇趾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跖骨颈微创截骨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治疗32例(46足)拇外翻患者,男9例,女23例,年龄35~79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0年,患者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拇外翻畸形、拇囊炎,穿鞋及行走时疼痛明显。手术前后均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限为24~5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术后足部持续疼痛2例。术后2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平均矫正11.7°、3.5°和9.7°,AOFAS评分提升33.8分。结论:跖骨微创截骨手术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是治疗拇趾外翻畸形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采用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式治疗,在一个背内侧“S”形切口内用改良McBride法行跖趾关节炎性滑囊及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踇收肌止点切断,纠正踇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基底关节面上0.5 cm处做外侧“V”形截骨,对合截骨面克氏针固定,纠正跖骨内翻。结果共治疗38例62足,经1~3年随访,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优良率为96.2%。结论对中度踇外翻可同时矫正踇外翻及跖内翻畸形,纠正第一趾序列异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病,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拇趾外翻,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拇囊炎。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年~2006年共收治143例、152足患者,均采用了手术矫形治疗,经长期随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各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每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每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拇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拇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病,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拇趾外翻,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拇囊炎.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年~2006年共收治143例、152足患者,均采用了手术矫形治疗,经长期随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各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了解应用Keller截骨治疗外翻的疗效 ,对采用第一跖趾关节半关节切除成形术同时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的11例的随防观察。结果 :11例 18足随访 7个月~ 4年 ,平均 19 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Keller手术是治疗外翻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6例100足均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与术后6月摄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Ⅰ~Ⅱ跖骨间角(IMA)和远端跖骨关节角(DMAA),同时辅予中药熏洗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疗效结果示优:91.00%,良:9.00%,差:0.00%;术后6个月HVA、IMA和DMAA比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微孔矫形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安全、易掌握、不打石膏、不需另外取骨植骨,不需外固定等多种优点,尤为重要的是手术保留跖骨头,形成无痛性假关节,不破坏足部3个负重点即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第五跖骨头,生活能自理,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了解应用Keller截骨治疗Mu外翻的疗效,对采用第一跖趾关节半关节切除成形术同时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的ll例的随防观察。结果:ll例18足随访7个月~4年,平均19.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Keller手术是治疗Mu外翻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足母)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足母)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66例100足均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与术后6月摄片测量(踇)外翻角(HVA)、Ⅰ~Ⅱ跖骨间角(IMA)和远端跖骨关节角(DMAA),同时辅予中药熏洗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 疗效结果示优:91.00%,良:9.00%,差:0.00%;术后6个月HVA、IMA和DMAA比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微孔矫形术治疗(踇)外翻畸形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安全、易掌握、不打石膏、不需另外取骨植骨,不需外固定等多种优点,尤为重要的是手术保留跖骨头,形成无痛性假关节,不破坏足部3个负重点即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第五跖骨头,生活能自理,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了解应用Keller截骨治疗(母)外翻的疗效,对采用第一跖趾关节半关节切除成形术同时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的11例的随防观察.结果:11例18足随访7个月~4年,平均19.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Keller手术是治疗(母)外翻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Mu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V)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Mu趾向外偏。严重Mu趾畸形,第二趾被Mu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垂状趾,而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由于经常受压、磨擦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囊增厚,骨质增生,发生Mu囊炎,继发疼痛。其病理改变归纳为:①Mu外翻,跖趾关节脱位;②第一跖骨内翻,Mu囊炎;③第二、三跖骨头处肼胝;④第二趾呈锤状趾;⑤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高锋 《四川医学》2001,22(12):1136-1138
目的拇内翻畸形是少见医源性疾病,多为拇外翻畸形行拇囊炎切除术后所致,其原因为截除过多的第一跖骨头而使跖趾关节不稳,患者疼痛,足畸形.本文企图时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矫正拇内翻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30例医源性拇内翻患者,8例采用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随访8.6年(2~22年).拇内翻畸形的最初表现为拇趾疼痛、穿鞋不适.较典型的疼痛局限于拇内侧,由鞋帮压迫所致,步行后痛加重.术前拇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背屈72°(60°~80°),跖屈12°(10°~20°)内翻角1 8°.结果所有患者与内翻有关的疼痛术后全部消失,术后背屈63°(60°~70°),跖屈10°,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 9°(1 6°~22°).没有复发或残留内翻畸形.结论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效果满意,此技术成败与先前手术导致内翻角度的大小有关,内翻畸形完全可以纠正到中立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跗趾关节切开治疗外翻畸形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切断横肌、横向切开跗跖关节内侧关节囊,第一、二跖骨颈斜向穿孔,用丝线捆扎在一起,重塑足前横弓。结果采用此手术方法为30例患者行外翻畸形矫治术,并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总优良率达93.3%,疗效满意。结论此手术方法针对外翻畸形的病理解剖及症状进行了有效的矫正,创伤小,恢复快,能较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足部外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锤状趾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近节趾骨背屈,中节趾骨跖屈,远节趾骨可能背屈,也可能跖屈,跖骨头突向跖侧.近侧趾间关节背面受鞋面压迫、摩擦而形成胼胝,跖骨头下方及趾尖亦可形成胼胝.这些病损可造成局部疼痛,或继发滑囊炎使症状加重.锤状趾多影响单个足趾,常见于第二至三趾.病因包括:第二趾过长,鞋子过紧,拇趾外翻等.目的:讨论锤状趾和爪形趾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年轻人或轻度畸形者可试用保守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严重畸形需要手术矫正,包括:胼胝切除、肌腱平衡手术、各种截骨术、关节成形术及关节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路金山  徐力  张鑫 《吉林医学》2011,(20):4199-4199
<正>拇外翻(HAV)是足部一种常见畸形,容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该病多双足出现,常因疼痛妨碍穿鞋及行走,影响工作与生活。近年我院收治双足HAV患者,在切除第1跖骨头内侧滑囊及增生骨赘的同时,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改良截骨治疗,经随访,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Kelers改良式治疗严重外翻畸形48例,在Kelers原式基础上附加第Ⅰ、Ⅱ跖骨头融合术,并切除部分趾近节趾骨及第2跖骨关节,缩小趾骨截骨长度。结果6~8周后X线检查第Ⅰ、Ⅱ跖骨头之间均获骨性融合。该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湿)病人常因病变累及足部发生畸形,疼痛,不能行走,呈所谓“类风湿足”改变。发病早期常由于跖趾关节滑膜炎局部发生肿痛。其后,趾常于跖骨背侧发生半脱位,跖骨头下的足底形成胼胝,疼痛不能行走,拇趾外翻引起滑囊炎以及爪形趾和足前部畸形等变化。Andrea cracchiolo 认为目前类风湿足的成形术要比髋和膝关节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需要重新评价类风湿足的手术疗效。Marmor(1976)报道311例类风湿病人足部畸形用clayton 氏切除术的效果,术后随访1—10年,89%效果良好,多数病人能穿普通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