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光绪  李卫  刘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65-4366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点,选择最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脑脓肿的病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脑脓肿以血源性和隐源性为主;经CT及MRI诊断脑脓肿的准确率达95%;手术或保守治疗,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复发1例。结论:血源性和隐源性发病率上升,CT及MRI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脑脓肿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0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脓肿病因以血源性和隐源性为主;经CT及MRI诊断脑脓肿的准确率达90%;手术或保守治疗,治愈15例,好转4例,复发1例。结论脑脓肿血源性和隐源性发病率上升,CT及MRI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脓肿的病因、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63例脑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对23例病人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 脑脓肿经CT+增强及MRI检查诊断,准确率达95.4%。感染源以隐源性为主,占44.4%,耳源性为25.4%,血源性19.0%。细菌培养方面链球菌占39.6%,其次为金葡菌18.7%,其中厌氧型占链球菌64.7%。本组死亡率为3.2%,复发率为16.7%。结论 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上升,根据CT结合MRI可以对脑脓肿明确诊断,CT引导利用立体定向进行微创穿刺术是脑脓肿治疗的主要方法,强调重视细菌的培养及药敏,微创手术结合高敏感抗菌素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80例脑脓肿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海军  赵华  徐晓辉 《河北医学》2004,10(10):892-893
目的:分析脑脓肿的病因。影像学表现,选择最佳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80例脑脓肿的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脑脓肿好发青年人。血源性和隐源性脓肿发病率升高。CT、MRI可明确诊断,选择最佳手术方法。结论:CT定位下穿刺排脓可治愈大部分脑脓肿。  相似文献   

5.
39例脑脓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趋增高,CT检查是脑脓肿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脑脓肿的绝大多数病例若及时诊断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84例脑脓肿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脑脓肿病人血源性感染35例(41.7%),隐源性感染27例(32.1%);头痛49例(58.3%),发热30例(35.7%);细菌培养40例,阳性11例,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例,63.6%);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44例,治愈26例,好转44例,无效7例,死亡7例.脑脓肿以血源性、隐源性居多,革兰阳性球菌是主要致病菌.CT和MRI检查对于脑脓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脓肿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脑脓肿的感染来源、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非手术、穿刺轴脓和手术切除方法治疗脑脓肿48例。结果治愈率为81.25%,好转率12.5%,死亡率6.25%。脑脓肿感染来源以耳源性及隐源性多见,其诊断主要依赖于CT与MRI,非手术、穿刺术与切除术可视病情及其特点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总结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84例脑脓肿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脑脓肿病人血源性感染35例(41.7%),隐源性感染27例(32.1%);头痛49例(58.3%),发热30例(35.7%);细菌培养40例,阳性11例,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例,63.6%);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44例,治愈26例,好转44例,无效7例,死亡7例。脑脓肿以血源性、隐源性居多,革兰阳性球菌是主要致病菌。CT和MRI检查对于脑脓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脑脓肿的感染来源、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应用非手术、穿刺抽脓和手术切除方法治疗脑脓肿48例。结果治愈率为 81.2 5 % ,好转率 12 .5 % ,死亡率 6 .2 5 %。脑脓肿感染来源以耳源性及隐源性多见 ,其诊断主要依赖于CT与MRI,非手术、穿刺与切除术可视病情及其特点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治疗脑脓肿20例的结果。其中耳源性脑脓肿7例,血源性6例,隐源性5例,外伤性1例,轻残2例,死亡1例。并结合自己的资料对有关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脑脓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脓肿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7裂离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死亡率下降因素,结果:脑脓肿发病年龄较年青,血源性及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升高,CT结合MRI可明确诊断,选择最佳手术方法。CT应用后死亡率由23.8%下降到7.5%,结论:CT为脑脓肿最主要的诊断方法,CT定位下穿刺排脓可治愈大部分脑脓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0例脑脓肿的临床诊断及相关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10例脑脓肿中,2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应用罗氏芬联合甲硝唑治疗6周。4例行脓肿及包膜切除术,5例经CT定位或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4周。结果:1例复发,8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脑脓肿早期发现,采用适当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脓肿在CT中的扫描技术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41例脑脓肿患者做CT平扫和增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多发性脑脓肿12例,单发性脑脓肿29例。单发性脑脓肿其中发生于顶叶9例,颞叶7例,额顶叶5例,枕叶5例,双侧脑室体及脑室前角1例,小脑1例,丘脑1例。平扫为低密度区,其内可见低密度环,增强可见形态不一致的环形强化影。结论脑脓肿CT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掌握其扫描技术及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在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合并坏死囊变脑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磁共振常规检查及DWI检查的并经过临床证实的脑脓肿12例,脑胶质瘤20例,脑转移瘤25例。常规检查采用SE—T1WI,TSE—T2WI横断位检查。DWI检查采用b=0,1000s/mm^2。结果包膜期脑脓肿囊内DWI为低弥散,显示为高信号。坏死囊变脑胶质瘤、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等肿瘤囊内DWI为高弥散,显示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准确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颅内坏死囊变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女性盆腔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 例女性盆腔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MRI 检查和螺旋CT 检查,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结果:磁共振成像显示56 例女性盆腔脓肿患者中,40 例细菌性脓肿,13 例结核性脓肿,3 例畸胎瘤,检测肿块大小为4.2cm伊4. 1cm伊3.9cm~14.1cm伊9.3cm伊8.8cm;螺旋CT 扫描结果显示有35 例细菌性脓肿,8 例结核性脓肿,6 例畸胎瘤,7 例卵巢巧囊,检测肿块大小为5.1cm伊4.4cm伊4.2cm~15.7cm伊10.3cm伊9.1cm;实施腹腔镜诊断结果显示有40 例细菌性脓肿,14 例结核性脓肿,2 例畸胎瘤,检测肿块大小为4.3cm伊4.2cm伊3.9cm~14.0cm伊9.2cm伊8. 9cm.其中磁共振成像符合率为98.21%,螺旋CT 扫描符合率为80.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度较高,是临床诊断和鉴别女性盆腔囊肿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脓肿CT诊断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