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所选的120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成功治愈,2例由于同时出现心率失常经过积极的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达到98.3%。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6)
目的分析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急救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急救组护理的总满意度比常规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死亡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护理的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5)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及优质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比常规的护理要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抢救的成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措施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将AMI患者98例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甲乙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率分别是28.57%、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卧床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与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临床AMI患者循证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卧床与住院的时间,降低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时间量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江苏盛泽医院急诊科接收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2021年4—10月)和干预组(2021年11月—2022年4月),各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时间量化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急救效率、心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干预组首次接触医疗、首份心电图、急诊停留时间、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休克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在紧急事件解决处理、临床操作熟练度、医护配合默契度及思维反应能力等方面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时间量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提高患者急救效率,减少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半年的病情发展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施治方法时机不同,将其分为介入组与择期组。介入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择期组进行择期治疗。结果介入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择期组,且复发率低于择期组;介入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急诊介入诊疗方式,可使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获得有效改善;择期介入诊疗虽然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比急诊略差。但是却有很好的防止左心室重构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介入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0)
目的对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250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观察,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急救效率、成功转运率、存活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效率、术后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成功转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救效率、存活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洪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取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救组和常规组各34例.急救组开展急诊急救措施,常规组开展常规诊救措施.比较两组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组创建静脉通路时间[(3.18±1.0...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方法 120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非老年组,60岁),各6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平均住院天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PCI治疗后,老年组的AMI患者预后相比与非老年组的较差,提示年龄是影响AMI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参考组(n=50)和系统组(n=50).在两组患者接受急救期间,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对系统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急救护理.然后比较两...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
目的讨论分析酒精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急救方法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过急救和针对性护理,均痊愈并出院,无不良事故发生。结论处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过程中,应结合其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救中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83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以不同急救方式为依据将其划分为院前急救组(n=42)和自行救治组(n=41).自行救治组在发病后自行到医院进行治疗,院前急救组在发病后进行优质院... 相似文献
16.
杨玲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室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予以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行基础急诊模式,对照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分诊用时、球囊扩张、急诊抢救、住院用时、卧床用时)与临床评分(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过程中各项指标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满意度分数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卧床、住院时间分别为(2.96±0.45)d、(10.25±1.05)d,均短于对照组的(5.69±0.68)d、(18.59±5.6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73 9、12.668 9,P 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构成比更高,心功能Ⅳ级患者构成比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76 9、8.273 7,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20)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共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2019年5月,分组方式为奇偶数分组法,每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纳入抽入到奇数的患者,将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对照组中,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观察组中。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6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结局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2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2名患者。观察组予以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功能、健康知识、躯体功能的评分分别为(78.92±1.18)分、(82.56±1.98)分、(75.66±1.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2±1.14)分、(59.58±1.02)分、(51.04±2.08)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理解相关疾病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此外,运用心脏康复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5)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4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