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主题=中医"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检索,共筛选出1845篇中医药治疗CAG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属于虚、瘀、毒3种证型的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筛选出方剂37首,其中从虚论治18首,从瘀论治13首,从毒论治6首,共涉及中药120种。从虚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补气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滋阴药、化湿药等;从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等;从毒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结论:在针对"虚、瘀、毒"三者不同病机的治疗中,以补虚药应用最为频繁,因此脾胃虚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二续名医类案》治疗消渴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明清时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二续名医类案》中消渴篇的所有复方158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58首方剂中,共使用227种药物1786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麦冬、熟地、茯苓、山药、生地、知母、石斛,均为滋阴清热补气药。对前30味药物按照中药学分类统计,清热药居于首位,其次是滋阴药和补气药,收涩药、淡渗利湿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158首中药复方治法的统计,消渴病的治法以滋阴清热补气为主。结论:明清时期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已非常深刻,用药也不仅仅局限于清热滋阴补气,而是开始清热、滋阴、补气、收涩、渗湿等多法并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数据分析《南征用药心得十讲》中对消渴相关的遣方用药,探索首届全国名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检阅《南征用药心得十讲》,筛选出治疗消渴相关的病案,将病案中所用中药进行整理,建立Excel 2007用药十讲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南征用药心得十讲》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方剂65首,中药共计105味,用药频次达693次,消渴所用中药使用频次前五味为丹参、枸杞子、黄芪、人参、黄连;药物类别排列前位的是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体现南征教授论治消渴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兼顾活血化瘀三法合一的治疗思想,多用苦寒甘平之味,少用辛燥大热之品;药物归经多属肺、胃、肾经。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兼顾活血化瘀三法合一。并通过药物分析印证了南征教授治无定法、谨守病机、恒动辨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版,探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当代中医使用中药治疗IgA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用药规律。结果:CNKI中名老中医治疗IgA肾病方剂共118首,包含中药227种。其中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茯苓。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IgA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清热利咽、滋阴补肾活血为主,同时不忘顾护脾肾。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中各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其中共选取复方156首,将156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56首复方中,共涉及药物175味,用药频次达1702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分别为黄芪、山药、茯苓、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知母配石膏,麦冬配天花粉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元御《四圣心源》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四圣心源》方剂中涉及药物进行整理,建立Excel 2007四圣心源方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四圣心源》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140首方剂,涉及药物103味,用药频次达893次,消渴用药中药物使用频次位居前4为茯苓、泽泻、桂枝、附子,药物类别排列第1位为利水渗湿药,体现黄氏论治消渴以扶阳抑阴为大法,从肝脾肾论治,根本在于顾护脾土。结论:黄元御《四圣心源》治疗消渴病不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基于数据挖掘其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6):492-49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鸣鹤老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张老师治疗活动期RA的有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并发掘新处方。结果:筛选有效处方99首,共计69味药。在"用药频次"模块提取20味高频使用药物,其中以清热解毒和祛风除湿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在"组方规律"模块分析药物关联规则,显示清热解毒药与祛风除湿药相关性最高,其次为利湿药;在"新处方"模块发现张老师治疗RA多以清热、祛风湿、利水、活血、温里药物相配伍,且注重同类药物相须为用。结论:针对活动期RA外有风寒湿邪相感、内有炎热火毒的病因病机,张老师将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作为主要治法,用药多选数效兼备之药。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不同治法,其中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痰法、清利活血并用法等10种治法比较常用。并随机选取组方较为固定的79首复方,统计共有药物119味。其中清利活血并用法25首,活血化瘀法14首,清热利湿法11首,补肾清瘀并用法7首,补益法5首,其它治法17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中药:黄柏、车前于、萆薛、丹参、王不因行、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桃仁、蒲公英、败酱草。而清利活血并用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等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18-1821
目的:通过对名医验方配伍规律研究探讨名老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病机认识。方法:收集名老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验方190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高频药物及药物功效的协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90首方剂中共使用药物196种。其中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主要有滋阴药、清热药、补气药,收涩药及活血药。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名老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多从清热、养阴、温阳、利水、理气、活血等多种治法复法组方配伍。结论:名老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病机认识多为复合病机,本虚标实,正虚包括气虚、津亏、阴伤、精亏,标实包括热邪、瘀血、气滞、湿阻等之间相互兼夹、转化,复合为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天士从奇经论治月经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调经门"和"崩漏门"中的医案,将其分为奇经组与非奇经组2组,分别录入处方,利用Excel 2007、SPSS 17. 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奇经组共26张处方,涉及药物73味;非奇经组51张处方,涉及药物97种。用药频率大于等于10%的高频药物奇经组21味,以温补药为主;非奇经组16味,理气活血药偏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叶天士治疗非奇经病用药多性味平和,奇经为病则以血肉有情之品温补镇摄为主。结论叶天士从奇经论治月经病时用药广博、处方精当,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以通补奇经为要,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奇经专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620首,涉及中药264味,古代文献中治疗心悸的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茯神、人参、甘草、远志、当归、麦冬、酸枣仁、白芍、茯苓、熟地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心悸时以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为主,兼清热化痰、温阳化饮、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38-641
目的 :探讨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证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消渴专辑》中33位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将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药建立EXCEL 2003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3首复方,共涉及药物150味,用药频次达1 059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30次的分别为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天花粉、麦冬、党参。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总频次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清热生津药、补益脾气药、滋补肝肾药是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常用配伍。结论:近代名医治疗消渴病主要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为主,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古籍中治疗消渴病232首方剂按药物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消渴病用药频次依次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泻火药。使用最频繁的药物是甘草、人参和麦门冬。研究结果反映了古人对消渴病基本病机的认识是阴虚、气虚和燥热,治疗原则为补气、养阴和清热。古籍消渴方中活血类药物使用少,与现代对糖尿病认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冯娟  陈文勇  江坚  李凯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21-25,3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李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临床处方,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病例201例,处方201首,药物共计128味,证型19种(气滞痰郁证最多).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五脏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法半夏、桔梗、陈皮、黄芩、柴胡、郁金、茯苓等,药物组合相关性较大的是甘草、法半夏和山药,应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4首新处方.结论:李教授治疗慢喉痹多用健脾、化痰、清热、理气、活血之品,体现其从肺脾论治咽喉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医案5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64首方剂共包含70味药物,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和为2 094次。其中党参、黄芪、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山茱萸、赤芍、麦冬及五味子出现的频次最高,且分别在用量30,50,20,15,30,15,30,20,15,20 g时使用频率最高。入组方剂中,频次在50次以上的3味及4味药物的组合分别为47及22组,频次在40次以上的5,6味及7味药物组合分别有155,67,10组,频次在35次以上的8味药物组合的有18组,频次在30次以上的9味药物组合有6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核心组合7个,新处方2个。结论:栗锦迁教授辨治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总以益气温阳为纲,擅用补虚药补养心脏,配合活血、清热之品,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钟以泽教授银屑病的门诊处方104张,构建处方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关联性。结果:统计出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用药中单味药用药≥10次的排名,2味药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3味药联合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以及补阴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及联用情况。结论:2味药及3味药的联用对于组方中加减用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处方均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作为君药的治则,而以补阴、活血祛瘀为臣药的治则,其余为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丁辉  沙颖  呼兴华  赵琳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21,(1):99-102,13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诊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患者的相关医案共74例,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处理后的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析。结果:收集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5味,其中高频(出现频率≥30次)使用药物依次为丹参、牡丹皮、枳壳、赤芍、牛膝、白芍、枳实; 高频(出现频度≥19次)药物组合16组; 用药多为温药、寒药,药味多以苦、辛、甘味药为主; 药物归经惯用归肝、肾、脾、胃经药物; 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2首。结论:吕仁和教授在诊治消渴病时,用药注重活血化瘀,同时以补益肝肾为主,时时顾护脾胃,擅长使用药对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药物进行频次及关联规则的分析,提取出高频药物及高关联规则药组。结果:最终纳入234首处方所涉及215味药物中,提取出11味临床常用药物(支持度20%,置信度0.7)和3味临床核心药组(支持度25%,置信度0.7)。结论:清热燥湿、疏肝化瘀为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方法,活血、滋阴、健脾为主要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清代医籍《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以此指导临床组方,提高中医疗效。方法:整理出《辨证录》中从心论治男科病的全部方剂,运用频数法分析高频药物、单味药的功效类别以及性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方剂41首,含单味药70味,以药物功效分为15类中药,总频次442次。以高频药物分析,使用频率≥10%的中药有28味,前11味药依次为人参、麦冬、白术、酸枣仁、山药、当归、熟地黄、肉桂、五味子、茯神、巴戟天。以中药功效类别分析,使用频率≥10%的前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补虚药中,补气药的使用频率、平均频次最高。以中药药性分析,使频率最高的前2种药性依次为平、温。以中药药味和归经分析,主味频次最高以及药味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第一归经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为心、脾、肝、肺、肾、胃经。药物归经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心、肾、脾、肝、肺、胃、胆、大肠、心包、小肠、三焦、膀胱经。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方,总体以补心、清心为主,与肾、肝、脾的病理改变相互联系。结论:初步了解了《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挖掘《普济方·消渴门》的用药特点并分析其潜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消渴的临床用药。方法:将《普济方·消渴门》的所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处方的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常用角药,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普济方·消渴门》一共包含方剂674首,涉及药物510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黄连;最常见的药对:麦冬+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天花粉;最常见的角药:麦冬+黄连+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连;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黄芪、茯苓→人参(置信度0.8),知母、黄连→麦冬(置信度0.78)。结论:《普济方·消渴门》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以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为首选药,遵循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