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微课在麻醉科临床实习医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2016年7月—2018年7月麻醉科实习医师共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人。A组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B组为观察组,实施翻转课堂联合微课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的基础理论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例分析和论述分数分别(40.9±6.7)分和(47.3±5.2)分,总成绩分别为(82.8±8.4)分和(94.7±5.5)分,观察组的病例分析和论述分数与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得分分别为(83.5±5.7)分和(94.3±4.9)分,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0%和95%,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为60%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微课在麻醉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能力,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临床实习医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实习医师10名,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教学,观察教学效果。结果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为100%,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超声引导在麻醉科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均为60例。三组使用中低高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对三组的阻滞情况,麻醉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浓度组患者的肌皮神经阻滞率为100.0%,桡神经为100.0%,尺神经为81.7%,中浓度组分别为93.3%、91.7%、71.7%,低浓度组分别为85.0%、86.7%及61.7%,三组的神经阻滞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0.3%~0.5%之间的浓度,随着罗哌卡因的浓度增加,阻滞效果也会提升,镇痛持续时间越长,术后恢复时间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阻滞情况,术后1 d、3 d、5 d手指灌注情况,再植手指成活率,术前、术后24 h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穿刺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两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高于术后1 d,术后5 d高于术后3 d,研究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植手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精准麻醉和优化的围术期管理,超声技术已发展成为麻醉科医师的核心技术。超声下神经阻滞是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包括超声和神经阻滞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超声图像和解剖结构相对应的学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良好的空间立体感和深入的解剖学习基础,如何因材施教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值得探讨。文章将微课结合PBL在超声下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和教员与学员的教学反馈进行总结,发现通过问题学习能增强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后结合微课反复学习,加强记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此方法可以给非超声科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教学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进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总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持续、总操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且持续时间相比于传统麻醉方式较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ICB)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XB)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肘关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0例。ICB组采用超声引导ICB,AXB组采用超声引导AXB。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穿刺次数、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穿刺次数少于AXB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AX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有效率高于AX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麻醉成功68例,麻醉成功率为97.14%,AXB组麻醉成功66例,麻醉成功率为94.29%,两组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穿刺异感、血管损伤、止血带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ICB与AXB在肘关节手术阻滞中均有较好的效果,且操作安全,但ICB更为...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是当前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作为临床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教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基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教学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内容繁多、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特点,本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模拟培训、穿刺训练、临床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及有效的结合,以求使初学者能够快速、全面的熟悉该项技术,并能扎实的掌握及应用该项技术的操作技巧。通过总结本方法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教学水平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3年3月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接受锁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各40例。三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中甲组使用0.25%罗哌卡因20 mL,乙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20 mL,丙组使用0.50%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乙组、丙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甲组、乙组长,乙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甲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和丙组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丙组,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肢肌力、浅感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与运动阻滞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肌力异常、浅感觉异常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  相似文献   

14.
李冬琴 《医药前沿》2021,(11):51-52
目的:分析手外伤手术治疗患儿予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镇静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上肢手术治疗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均实施常规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4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联合使用镇静药物.对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1:1比例,将92例单侧上肢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与对照组(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疼痛控制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8.7%(P0.05)。结论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均能控制疼痛程度,而超声引导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得到重新审视,尤其是超声影像辅助的兴起,使区域麻醉得到了进一步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区域阻滞麻醉操作技术也是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围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的要求,针对超声教学中的特点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快速提高住院医师熟练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麻醉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PB)镇静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中医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D组和C组,各6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给予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行BPB。D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之后给予0.4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5 min;C组同时间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泵注。比较两组入室(T0)、阻滞后10 min(T1)、阻滞后30 min(T2)、开展手术后3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各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及Ramsay镇静评分(RSS);于T0、T4时间点比较两组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课在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两个实习小组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和微课教学组,每组25名,在实习第1天、实习1个月、实习3个月时分别对学生通过理论笔试百分制考试进行测评,对两组学生的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课教学组学生的测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在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能力为导向(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联合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分别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CBE+CBL教学模式。比较学员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行评价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更优异(P<0.05),学习主动性、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均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入科时相比,出科时实验组对教学方法重要性认识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BE+CBL教学模式可提高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教学效果和操作能力,显著改善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与单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拟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取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取单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结果研究组神经显影率为93.62%,识别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0.00%、43.48%,其三干阻滞完成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45.65%,疼痛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3.91%,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中,超声定位加神经刺激器的阻滞效果优于单用神经刺激器。其疼痛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